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127|回复: 0

专家称汽车限购对经济影响大 其他城市不会跟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6 月 29 日 23: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L  P* J/ [' C+ D: O& L' I& |

, z% W# M# }' \: d* q' r" S" n7 b  □记者 王毅鹏 制图 任萍4 |) L* g1 A( s
  一纸限令的存与废,已然成为车市炙手可热的话题。日前有消息称发改委等部门已将取消各地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上报国务院,而与此同时,“关于国内大城市将跟进车辆限购”的传闻也风声鹤起。如此对立的消息在同一时间响起,回响出的恰恰是“各方利益对于车市进退的激烈博弈”。
5 b3 ~( H- a, O0 C; y8 Z2 K  [事件]; z7 r% T7 K) A1 ?' O! Y
  汽车市场低迷限购政策或松动; r% a/ b1 L0 X1 i5 l
  车市限购去留问题日前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有传闻称发改委等部门已将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的低迷状况上报给国务院,申请调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国务院对此报告的批复正在进行中。今年出台的“摇号”政策令北京汽车销售遭重创,更为严重的是,限购对消费信心的打击已蔓延至其他市场。
9 x3 t7 Z  b+ {: o  从2008年到2010年,汽车消费第一世界大国连续三年的位置,加剧了中国汽车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虽然带动了GDP的高速增长,但是也给城市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这些地方还没有做好准备如何更加平衡增长与交通关系的时候,越来越严重的拥堵,不得不迫使地方政府开始纷纷祭起限车的刀剑。, {" X7 G! [. l% x
  北京市在2010年12月开始作出中国第一个限购令,该政策规定购车者必须通过摇号才能获得牌照。多位汽车经销商、厂商以及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要求国家取消限购令的“官方理由”是该政策与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矛盾。 《规划》曾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取消现行限制汽车购置的不合理规定,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影响汽车购置的措施”% J  e# J/ x2 G+ u; u
  这份 《规划》的执行时间是从2009年到2011年,因此被业界称为“3年振兴规划”。 “目前三年的时间没有到期,国内各大城市效仿北京出台汽车限购政策的情况却愈演愈烈。 ”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表示。
- l; i& |7 c. V+ Q, B  针对以上的市场传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不可能”。
9 g3 h2 A* c4 F0 g6 i7 I8 H4 X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汽协也呼吁 “不应再出台限购等抑制车市发展的政策”。中汽协曾表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国家财政收入影响较大,政府部门应重视今年以来产销增速大幅回落的情况。对此董扬表示“中汽协从上到下任何人从来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
! ^6 z8 E" {9 b  [现状]8 B0 j: x. i8 \" U
  北京车市已进入冰冻期 车市拐点已无争议/ [) |# e8 o4 ~8 ]0 ^& G
  而各界对于取消限购令之所以如此迫切,是因为受其影响,北京车市已进入冰冻期,而全国汽车消费的信心亦受到不小打击。
. t9 R9 O; g3 X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北京新车累计交易12.28万辆,同比减少近20万辆,同比销量累计下滑61%。
, Q6 ?1 y! F9 K3 c1 w8 u  号称“史上最严限购令”的北京摇号购车政策已实施了半年,截至目前已有近9万人获得了购车指标。据不完全统计,近八成的中签者至今并未购车。亚市副总经理颜景晖表示,随着个人申请摇号中签难度进一步加大,以及燃油费和停车费的上涨,市民申请购车指标的热情也正在逐渐下降。. Y2 u& u$ L  D( U' E9 v
  全年24万辆的上牌量,相比2010年减少了7成。使得“过惯了好日子”的北京汽车经销商们面临严峻的考验。业内人士预测,在“限购令”的威慑下,北京三分之一的车商或将倒闭。中汽协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汽车累计产销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公开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我国汽车业正常的年均增速约为13%~15%,但今年1~5月,车市增速已经低于10%。. j4 @% m, B* C( z
  `从月度分布情况看,今年1~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2.4%、7.9%和11.3%。但是,在4月和5月之后,增速分别降至3.4%和2.6%,不及去年同期增速1/10。& M$ ^+ m6 ^+ g# l# N( i: ^4 |: \5 l0 S
  限购政策影响了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增长,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商用车市场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今年1~5月,商用车产销同比下降3.67%和2.05%。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为政策性因素是导致中国车市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 “如果从去年5月37.4%的增速下降到目前应有的潜在增长率15%这一水平,这近20个百分点的下滑与鼓励性政策淡出车市有关。而北京实施的车辆限购政策对今年车市增长率的影响大概在4.5个百分点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说。9 B& {5 i+ u8 }  @/ o1 ^
  市场遭受重创 “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速,二季度有可能是今年车市的最低谷。 ”徐长明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不要再出台任何不利于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
1 V. E* a0 x$ @- {4 \, D: x  [博弈]
/ b( M. B  o: F  b' A  大城市或跟进限购令?9 Z, e4 g! G  F& p8 k$ L" u  Z
  十分有意思的则是,在传言“限购令取消”的同时,“关于国内大城市将跟进车辆限购”的传闻也风声鹤起。如此对立的消息在同一时间响起,回响出的恰恰是“车市博弈之难”。# u2 u/ @4 p5 Q
  据悉十二五期间,政府将在全国10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对机动车全面实行总量控制措施。 “北京已经开始实施,现在正在和两个城市谈”。譬如近日有关深圳汽车限购的传言满天飞,导致不少消费者抢着出手。7 j* G& z/ w4 S- A& L, P$ P
  这意味着,目前在北京、上海出现的买车上牌难的情况可能会在其他特大城市上演。此外,相关部门还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淘汰排放严重超标的“黄标车”。) f( F$ Y* ]  U% t
  据称,城市60%以上的污染物都来自机动车。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广州和深圳等。上海自1994年就开始通过拍卖私车牌照方式控制机动车总量。据报道,目前私车牌照中标价格基本保持在4万元以上。
. I5 i6 I: U: c; p( |: z  [业内观点]
1 |# g+ Q7 g! A$ Q. Q* o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
: X& E0 X* y/ A9 M  限购令跟进可能性不大
5 M. E# n% y+ u  苏晖认为,今年其他城市出台治理拥堵的相关政策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出台限制购买政策的可能性没有。此前传出出台限购政策消息的是广州,但是现在广州已经明确表态不会出台。即使有城市想效仿,国务院也不会批准,因为限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可以打赌,如果今年有其他城市推出限制购买汽车的政策了,大家可以攻击我。 ”苏晖说。
; R6 u, k! Y) }- J# e% @  苏晖还表示,因受北京限购政策影响,外地驻京政府机构租车业务量同比增长近四成。为此,租车公司纷纷加大新车采购力度。外地驻京政府机构作为企业租车的客户之一,租车时间、次数等都有明显增加。
) \- a0 u) Y; @! |5 b/ o  全国汽服委汽车咨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志勇:
7 Y& b: z5 G" Q8 w  应有更佳的政策选择1 R& H2 x% T" g0 y$ s4 t
  北京市作出这样大幅度的限购政策,本身既有不公平的因素,甚至还有扩大贫富对立的可能。限车令好像是一个地方政府的特权,但是关乎到一个成熟的汽车社会是否被扭曲,关乎到一个汽车社会中,贫富人群之间的利益平衡,不能因为一道政策就将汽车社会人为分离为两个社会,治理交通拥堵,应该有比限车令更为妥善的措施,这是汽车社会所有有车无车人的共同期待。
) g" S" f2 I+ w6 X9 K* L.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l: c" c! N7 v2 q
1 W( W5 J# b7 U4 ?" o/ D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2 月 23 日 14:31 , Processed in 0.0726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