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N5 S. ]% U& ?, E1 |
9 ~, Y7 _5 u% h
0 k. m1 n1 h0 ]4 z( T D
6月18日,消防官兵在武汉街头解救受困群众。当日,从凌晨开始的大暴雨袭击武汉,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积水严重,俨然一座水城,全城路面交通几近瘫痪。 新华社发(周道 摄)
* z- U. ~1 @; H0 t% x% O7 Z" G
1 i6 D- K/ j9 f+ O- ?: D5 [: P 6月18日,车辆在湖北武汉街头涉水而行。当日,从凌晨开始的大暴雨袭击武汉,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积水严重,俨然一座水城,全城路面交通几近瘫痪。 新华社发(邓刚 摄)7 l( T' @" o5 _5 k. Q' ~, S% z
4 q' s3 s/ Q0 ~6 x5 W 6月18日,一辆公交车因水浸熄火,武汉消防官兵救援被困在车顶上的乘客。当日,从凌晨开始的大暴雨袭击武汉,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积水严重,俨然一座水城,全城路面交通几近瘫痪。 新华社发(周道 摄)
" V$ D* [9 q, z; t* X7 u' q 1 w$ i( w" X. d& l
6月18日,一对夫妇抱着孩子从武汉儿童医院门口经过。当日,从凌晨开始的大暴雨袭击武汉,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积水严重,俨然一座水城,全城路面交通几近瘫痪。 新华社发(邓刚 摄)" @! t+ s2 V$ C6 G
新华网武汉6月19日电 (记者俞俭)江城一日变“水城”,此处“水漫金山”,那里“行车如船”……18日一场强降雨致使武汉三镇渍涝严重的场景,实则是当前诸多城市“逢雨必涝、逢雨必瘫”境况的一个缩影。在问题不断凸显引起诸多疑问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需要认真反思和警醒。4 Q! h: t$ h8 ?- b" U
雨水本是正常天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近年来,城市大拆大建,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留有的自然空地少,对雨水吞吐不及,消化不良。像武汉湖泊众多,原来暴雨时路面渍水很快进入湖汊,但现在湖边高楼林立,湖汊变成工地,甚至填湖建小区。7 y7 t. U% |9 o; z
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相当多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小,管道老化,形成严重的“肠梗阻”。武汉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即排水能力为24小时内累计降雨100毫米,但每年都有七八次降雨大大超出这一标准。建设管理过程中顾此失彼,暴雨来时必然会让城市窘态百出,狼狈不堪。
. b% X# T4 I0 a6 c' v7 r" T 暴雨应急机制、组织能力还存在“软肋”。尽管暴雨预报、预警机制都已建立,应急预案也都已制定,但往往停留在城市管理者手中,广大市民还知之不详,遇到紧急情只能被动应对。; q: T% @/ Y% t) h1 Z* D
150多年前,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名言至今仍对我们有现实的意义。巴黎、伦敦等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是高效的“地下公共廊道”,赣州建于宋代的城市排水系统能使城市千年不涝,都值得借鉴。如果城市建设管理者不能从教训中获得认识,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就很难真正实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7 e* h" o* G8 \; V' F# J. x; A.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 K# A+ s1 g: F
4 ?* A, [8 o/ \ q& t% x9 a+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