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 b3 X i0 d( u" M& P" q1 ^4 `9 F2 Z
& e' p& V. q) B+ r' u" b+ f
6月6日,暴雨引发的洪水袭击贵州望谟县城 (资料图片)
$ D+ n; t6 o1 T, u “旱涝急转”下的生态警示--专家解读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极端天气现象2 X9 }; ~- L# F
新华网南昌6月9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郭远明、沈翀)几天前,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还饱受干旱之苦,守着大江大湖“喊渴”;可是几天后,风云突变,这一地区大雨倾盆,上百万人遭遇洪灾,农田受淹,房屋倒塌。9 I( i* q: s1 {3 e
如何看待这种“旱涝急转”天气现象?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5 S$ e& S" \) ~ \/ G! ~4 } 极端天气:剧烈变化程度过去罕见
7 d6 q# _- t2 |& P “前一天还在紧张抗旱,可24小时后,我们就投入到防汛抗洪中。”江西省防办负责人说,自己的工作角色转变得非常快。' J4 K; m: U: ^7 f: U7 z
今年以来江西省37个县市出现严重干旱。而6月3日开始,这个省出现了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连续暴雨过程。
- s/ U. r0 q# i# F6 I, F" G* @. ` 降水让江西旱情基本解除,但也导致中北部地区出现旱涝急转,部分地区出现水灾,个别河段发生超警戒洪水,少数地区发生险情灾情。" W+ n- A* M) P/ E& U! Q) X3 U
在江西丰城市石滩镇故县村,当地农民告诉记者:“一天前还在为农田缺水发愁,但一天后,就发现田里水太多,排不出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少农民都有同样的经历。1 |3 K, T1 ~' A. Q- w
在湖南省,6月2日出现了持续的强降水,让这个省份从“火热”直接进入“水深”之中。目前,湖南有4个市州122万人遭受洪灾,紧急转移人口2.77万人。2 o! C3 D) s9 J8 y8 Z" u7 H2 k
6月3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迎来了较强降雨过程。鄱阳湖、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水位普遍上涨,赣、湘、黔、闽等省份有1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7 c W" G# ]9 K2 k! ?& r2 v1 r6 B 湖北省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认为,“旱涝急转”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之一。
; C6 s4 E5 Z _: q8 k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气象专家介绍说,长江中下游过去也发生过“旱涝急转”现象,其程度没有这次的剧烈,短时间内这么多地区由望天“喊”渴到暴雨成灾,可谓历史上罕见。
; e, U X( n2 W+ J( Y$ d6 v) N 江西省防办负责人证实,过去这一区域“旱涝急转”范围较小,大多发生在伏秋旱之后,涝灾也不大。这次“旱涝急转”涉及整个流域性范围,几天内几个省从流域性大旱急转大涝。
/ e! I3 d3 r$ V1 n# T 生态保护与管理的多重警示* B8 \+ y4 L# K0 _+ T/ F6 }
生态专家认为,尽管“旱涝急转”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有关;但这种极端天气现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流域生态保护与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警示。* W! |* P6 g7 y a$ g" G
一是流域水资源调控难度较大,需要统筹解决。资料显示,长江流域已建水库4万多座,已建和在建水电站2400多座。这些水库和电站分布在不同的河段和行政区域,管理部门各不相同。& d4 `, ]3 N3 X7 v! c# G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局负责人说,一些工程仅考虑各自经济利益,蓄泄矛盾日益尖锐;如果不加强统一调度,将对长江中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环境产生较严重影响。
8 F7 h7 ?8 W. g' q0 P* t" q 二是不少地方水利设施老化,抗旱防汛能力严重不足。湖北省阳新县水利局副局长刘道荣说:“全县七成以上的小塘堰、小水库、小涵闸等小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大旱来了,发挥不了蓄水灌溉效益;强降水来了,淤塞的小塘堰不能满负荷蓄水,带病运行的小水库更不敢多蓄水。”" ]! f6 t, i! }" u) Z
三是自然植被蓄水能力弱,亟待改善。江西省山江湖办副主任鄢帮有分析说,一些河流流域留不住水,作为生态屏障的流域植被质量低下也是原因之一。他说,一些省份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但主要是马尾松,树下灌木植被少,因而森林蓄水能力很弱。
% }- [+ s1 R4 c9 I2 l/ f& [ 据分析,森林植被质量差,会导致“天上落多少水,地面就走多少水”,还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淤塞水库、山塘和渠道,降低了流域内水资源的工程性调节功能。
5 C: J/ Y; [$ n% g. r3 Y9 ^ 如何让水有生命地流动?
1 a. ?# v, W9 i8 j# Y' N" g; [$ B 鄢帮有指出,水是流动的、有生命的。需要从流域综合管理的角度,完善对洪水管理与利用,减小极端气候下“旱涝急转”造成的负面影响。1 |1 l: F! F- R V0 U5 |
专家认为,要完善森林植被结构,优化林相,提高植被自然调蓄水能力;要改进防洪理念,给洪水让路,不要一味地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河流弯曲迂回的自然形态本身就可发挥一定的生态性调蓄水功能。
" x+ a+ j3 l0 U R 江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文捷指出,要强化流域内工程性水资源调节能力建设。如江西有9700多座水库,但能够进行水量调节的大中型水库不到2%,余下的小型水库多处于病险状态,“平时不敢多蓄水,容易旱;水多又蓄不了,容易涝”。; |3 v/ j& \; W1 h- g
据了解,江西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强化投入,将所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流域防汛抗旱能力。
8 I2 l3 e* g/ j, Y5 t! W! V: `9 V 有的专家认为,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涉及水利、农业、国土等多个部门,包括上下游、左右岸、主支流等多个环节,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3 x" i0 m T) c. Z T9 b
还有专家建议,对流域内一些大坝水库和电站建设布局进行更为科学的综合考虑,兼顾上下游,以更加符合自然生态运行规律。通过流域内的水资源合理有序调节,减缓旱涝交替的影响。) f; ]- K5 g: e7 T7 G# _9 ~4 y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P- R2 M1 [7 {; I h3 P% p
1 {5 h8 k$ l G, u* L'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