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 X) u p) P2 T6 E6 W2 J. Q0 n& N" z7 J5 s: K- i+ I% \2 J
! `* R% g) B8 D+ g4 X* Z9 q学校借款的收据(中广网记者李谦 摄)
5 t9 e T* x" T' U 中广网北京6月4日消息(记者李谦)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近日接到听众电话:河南邓州市镇钱集小学16年前向学生家长借钱,给乡里建第二初中。16年过去,近万名学生家长的近百万集资款仍然是一纸借条,至今未还。
) s; F& S5 B |( o$ R8 U 河南邓州镇钱集小学向学生家长借钱集资建校7 _9 R3 n. a) e5 L/ {) H+ o
夏先生:当时我们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他们学校说是建二初中,要强行收一百块钱,说以后会返还的。学生上学不能耽误,我们把钱就交上了。条子也打了,过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给返还。
- S& P; a# C9 o. x/ f 1995年,夏先生所在的河南省邓州市刘集镇还是刘集乡。夏先生的女儿夏小双在钱集小学读一年级。夏先生说孩子刚入学的第二个学期,学校就通知家长要给乡里建二初中,每个家长交100元。16年前,100块钱对于一个农民家庭不是个小数,但夏先生还是交了。. f* s' c, j+ ~8 i/ \3 i0 q
记者: 一个孩子多少钱?
, T+ j) b: l L. Z1 [+ H 夏先生:小学生一个学生一百块钱。
" C0 U1 \: b% F; _3 F 记者:当时有没有说不交怎么样?
% w: d$ I& f% p* m& c4 G! a8 Z4 N* X 夏先生:不交肯定不让学生去上课了。
( ^: q: Z2 j* h9 {7 I. B% M 十六年前学校借款至今未还8 {2 L/ |! I, \
夏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女儿都已经22岁,在镇上工作了。他给记者看了16年前学校借款的收据。这张已经发黄的单据被夏先生精心保留着。上面清楚地写着:付建二初中借款,旁边还有“内部借据、对外无效”的字样。收据开出的时间是1995年10月13日。落款除了钱集小学的公章,上面还有校长苏孝军的名章。
- g A6 l4 q) e$ P5 V" n 于是记者联系到了现在仍然是钱集小学校长的苏孝军。3 g' y1 n( @. t2 Y+ Z; l: M) J. C( L
记者:钱收上来的时候用来做什么?) Y( E* V: L; t* C+ q6 z
苏孝军:建二初中。$ n2 U* `# r* K4 H; r, l5 @
记者:现在这个学校建起来了吗?
' C" y$ {" A. a 苏孝军:建起来了。
+ z( c: y, z" ~ 记者:您这个学校有多少个学生交了多少钱?
; z" l9 Y5 n+ t* Z 苏孝军:400个学生交了4万。刘集乡所有学校都要交这个钱,小学、初中都要交。都是同一个标准(一个学生一百元)。当时乡里一共二十多个小学,一所中学。
( q8 M. {$ H) L$ S0 j 记者:大概学生有多少呢?) [+ I" ^1 T; ]0 z
苏孝军:6000到8000吧。初中生有1000人。
9 Y/ a0 _2 V$ d, P# R 按照苏校长的说法,95年刘集乡所有中小学共近万人每人交一百元,也就是一百万左右的集资建校款。! X( f" _/ y+ L# J9 G5 r
苏孝军:当时说是三年以后还,乡政府来开的家长会,家长都来了,乡政府教办室来表的这个态。
3 \: w4 Q. R; k1 I: ] 记者:为什么这么时间没有返给家长呢?
& P5 ?- ]* ?! n- a" T 苏孝军:具体啥原因我也弄不清。
! V0 y, C' H/ K+ E' S# n 记者:您现在还想过这事吗?
% K/ Z, e, I+ E4 U+ q6 @9 `8 F 苏校长:当然想过,教办室说的可好,说肯定还,后来家长不时来问。- u, t" d0 a% L" U# l$ p/ ~
家长担心建校钱被挪用
6 {3 e% |2 F$ x3 X 16年过去了,夏先生说,他个人已经不是特别在意这100块钱了,但是他担心这笔钱被挪用了。$ D' {. x$ Q( [, _
夏先生:这一百元前给学校用了,没有了,拿不出来了,我们也不强求要。不是我们说一定要这个钱,这一百块钱现在对我们来说也不算什么,就是怕他们把钱要下来,他们用了,不给我们。
; m6 ` A, \$ J( f( a( C- s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河南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方案》去年已经获批,化解的范围是2005年12月31号前农村中小学校为完成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形成的债务,而刘集乡二初中应该正是在这次债务化解范围内。那为什么这笔钱没有还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的工作人员。
4 n. @/ R! d( O# v( @2 a+ y 工作人员:当时集资建校这块当时全国搞了普通债务化解,这个债务化解由当地政府来做,统一统计,最后由国家确定这个数额,由国家来付账,最后把它化解完毕,这个工作,(河南)去年已经结束了。
# ^# D- D8 x0 v+ B& r5 T 记者:既然您也说去年都结束了,为什么刘集乡他们整个乡的学生家长手里还都是欠条,还没有收到返款呢?
?4 U( w) ~) u l. F 工作人员:我建议你跟财政部门沟通,这个工作至始至终都是财政部门牵头的。0 b: F$ u) U* s
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河南省财政厅农综办,工作人员段启凤介绍邓州市是河南省债务化解工作的试点之一。0 h; A0 r% T' ]
段启凤:我们当时化债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有两年多的时间。08年河南省拿了三个地方作为试点,邓州是其中之一。河南省的化债2010年的时候才化上了句号,前段时间正在考核验收,现在考核验收还没有完全结束。
, }; d0 Z; @6 n6 D7 T4 ] 但当记者询问刘集镇近万名学生的百万款项为何至今没有返还,段启凤表示并不了解这一情况。; G5 o+ N' E: L1 _6 ^
段启凤:对于试点我们很重视,我们都包干,我们的领导都下去直接住在他们那。我不知道这中间是什么原因,我得先调查一下,我才能给你反馈。% X' Q3 C: [" J
每人100块钱如今看来不是大数,但近万名学生近百万借款则不是小数,而政府的信誉更不是小事。承诺3年归还的建校集资款,为什么16年仍未归还?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个环节?河南省财政厅的调查将会是怎样的结果?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u+ q, k+ d+ z- B' K# j0 e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8 H2 v) y2 {) y$ w: O+ q: H+ y
7 \: \% t1 z& l: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