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H) X5 b3 T, R' o4 D" ?
1 M+ q) y8 | X* c3 I 中广网北京4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中南大学新近宣布,从2011年开始,中南大学所有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均需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否则不予答辩。这套引起震慑的反剽窃软件,正式名称是“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学生们习惯称其为“测谎仪”。最初的传闻里,它功能强大,面对学位论文有一双火眼金睛。
$ X y) G& s' J) v 中国之声连线这套系统的研发人之一、同方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雄勇。
2 K0 g( Q9 g( j 主持人:先介绍一下这个系统。- [5 b. C& s9 X& }. R% T% U- A
孙雄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有很全的学术论文的库。相当于把任何一篇文章,跟库里所有文章进行全文比对,能够发现哪些文章、段落、句子是重复的。# E# @# D' a; _+ q# J+ ?. n7 y
主持人:现在全国范围的使用情况如何?+ H8 u7 P- J4 q Q# q
孙雄勇:这个系统不对个人使用,从我们单位统一政策来讲,只提供给机构用户,包括期刊编辑部、高校。全国近5000家期刊编辑部在使用这个系统查投稿论文,520余家高校,包括基本所有211高校都在使用这套系统查学位论文。) q; Q3 A# ^8 V9 d- V
主持人:高校使用反馈如何?
" }3 \4 V4 G0 `% K% N 孙雄勇:从我们接到的反馈意见来讲,觉得系统对他们帮助很大,系统能够提供客观的线索和依据。7 M9 ]2 g! o) ?0 H$ N& R6 L# Q; z4 l
中南大学规定“全文文字复制比”在25-40%之间者,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结合核心章节文字复制比等情况,负责对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与性质进行认定,根据认定结果作出论文修改后答辩或延期半年答辩处理。“全文文字复制比”在40%及以上者,原则上必须延期答辩。; n% M; e8 f& l1 u- y2 | Q
据说,为了应对功能强大的“测谎仪”,一些学生开始动用“聪明才智”,研究如何从论文行文、引文规范等技术层面上规避系统的检测,其中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对论文逐字逐句改头换面。: a$ q+ m0 M) l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就此事进行探讨:9 o: O0 g- {7 p. ~& o1 {5 s& Q0 T8 z
丁兆林:这种系统之所以会出现,是对现有社会现象的折射。很多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以及一些教授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抄袭行为,而且很大程度上说明现有学术道德在不断下降,或道德水平下滑。这种事情成为普遍现象之后,管理部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防范。9 H. K9 ]6 @* x+ i( v% i
从另一角度来讲,对管理部门来说,这也是与时俱进的做法。由于互联网或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很容易找到相关主题的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学校或老师不一定能够把每一篇论文都找出来,会很容易做到学术不端或造假。对这种情况,学校如果完全依靠老师个人做判断,工作量非常大。借助这种软件或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的效率会更高一些,对管理部门来讲,算是与时俱进。$ H7 W7 f: Y, e/ J! A1 J
但系统的作用毕竟有限,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抄一篇文章,如果这个人非常懒惰,把那篇文章大部分段落拷贝粘贴放到自己的论文里,(系统)对于这种懒惰的抄袭者肯定是起作用的。但对于防范那些勤奋抄袭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不起什么作用。
: ~- r" Q- p) P" l& C# u+ X3 s 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应该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基本法律底线,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及防范和监测的措施到位,才能够真正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7 a# O. n8 E* N
由此看来,在目前论文抄袭之风日盛的情况下,技术检测可以警示、告诫、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尽可能地消除论文抄袭,但根本之道还是加强道德建设。0 x' C: K) m* L' D$ Z; b" K
g. @9 \) M: S- z8 y7 m" R2 U5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