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 o- K* k4 V7 P! M8 x# p# P' c- ^; H. T: m- N# D) a |
6 k7 w. D4 h2 J
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大量涌入日本。他们大多选择公共住宅(由地方公共团体建造、面向低收入者出租的住宅,类似中国的廉租房)为居所。只要在他们的居住小区内转一转,就能感觉到那里仿佛成了“中国街”。
& j: v. g0 ~; C: ` 从新干线就京叶线稻毛海岸车站下车,步行约3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高层住宅小区。这是上世纪70年代由当地公共团体开发的住宅小区,名叫“高洲团地”,这里有6000多套出租屋。在其周围已建起一个有大型超市和商品房的新城区。$ H" o* p2 Z' k5 L% z% c) d1 R
听说这个小区的中国人急剧增加,一天下午,我到那里看了看。刚到小区内,就看见两名中国女性谈笑着走出来。我上前与她们搭话,才知道她们住在这里是因为“租金便宜而且方便”。她们还说:“(在小区居住的)中国人很多,春节时还会举办只有中国家庭参加的聚会。” 我沿着小区的人行道继续走,又看见3名女性并排骑着自行车。仔细听了一下,她们说的是汉语,又是中国人。另外,我还听到有人拿着手机用汉语通话。我逛了大约半小时,竟然没见到一个日本人。
) k6 T+ P7 Z$ _* `9 [ 终于,在与一位正在取地下水的居民说话时,发现她是日本人。这位60多岁的女性说,附近的商品房价格太高,似乎没有中国人居住,而这里的中国人却一个劲地增加。目前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外国人。这里与民间出租屋不同,它无需保证人、保证金和礼金,很容易租到。据这个小区其他日本老人说,近10年来,中国人不断增加,估计人数占所有居民的一成以上。
, g6 K" e/ M9 T# W# z4 z, |7 \ 几位正在聊天的居民说,在小区300米外有一家中国土产店,那是“只有中国人才去的商店”。这家土产店旁还有一家中餐馆。尽管已过了午餐时间,但中餐馆内还有两位中国人一边吃饭一边谈话。据当地居民说,这家中餐馆的中国食客有时闹到深夜,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好几次他们只好报警叫来巡逻车。5 x, u& l: E/ G: L
事实上,这种“中国街化的公共住宅”已扩大至全日本。《周刊现代》对外国人较多的公共住宅小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千叶县船桥市的小区“行田团地”约有1500套出租屋,中国家庭就占了300多套;埼玉县川口市的“芝园团地”近4成是中国家庭。+ X0 z3 B% l* Q/ a4 ^- m8 _3 n x7 c
中国人大量涌入日本,也引发了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矛盾。“垃圾处理”问题是其中之一。在中国人较多的某住宅小区,一位50多岁的日本女性说:“(中国人)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装入同一个袋子,不仅不分类,不遵守扔垃圾的时间,还将难以处理的垃圾扔在没有垃圾箱的地方。希望他们能讲究礼仪。”该女性还说,在其他住宅区也有类似情况出现。比如,将垃圾扔在草地上,经常随地吐痰,从楼上往下扔烟头把底层晒的衣服烧着等。
R/ a/ O k$ ^2 I 熟知中国情况的日本Business Breakthrough大学教授田代秀敏称,与中国人共同生活不是件简单事。但是,如果继续放任不管,中国人将不断增加。即使自治体或当地反对也无法阻挡“中国街”在日本不断扩大。他说,在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的地区,必须活用“中国移民”。日本应该采取美国那种不分人种和民族的移民政策,对居住在各地区和各住宅小区的中国人数量予以限制,以达到将他们日本化的目的。2 K9 U( |/ `! G; _/ Y1 _
# \" R7 j( p; @3 `8 T/ q8 x: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