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 年 11 月 25 日 19: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拖欠员工60万元工资 慧聪国际陷入失控困境?
拖欠30员工60万元工资
* F/ v( O5 J5 a1 r& J% P$ R$ }
. _) e" r+ c6 y4 P9 \8 L 11月8日,本报接到慧聪国际资讯公司(以下简称慧聪国际)员工匿名电话反映,北京慧聪互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聪互动)拖欠近30员工的工资60余万元,员工靠借钱维持生活。随后,记者在网上看到了相关的消息。这是继今年2月份发生的工资事件以来,慧聪国际再次传出拖欠员工工资事件。
6 P8 D4 Q9 H& v" v) c
3 n5 p) g) W1 H 近来,慧聪国际麻烦不断,高管走马灯换人,内部帮派争斗传闻不断,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一直处在春天”的慧聪国际,难道真的入冬吗?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6 Y* |/ m: }2 h7 E V8 P: w1 x) a. C8 p1 C z3 z( f6 d6 e" q" j
再陷“工资门”事件 2 _$ i2 Y( ^, E/ \; S
3 K- K, ~4 }+ Z7 w! U h3 i( T
借用美国“特工门”事件说法,我们估且把慧聪这次事件称为“工资门”事件。
, l/ q4 c- z s1 q& ~' c1 f: C! t
11月9日,记者针对匿名电话和网上发的帖子的事实,提出了4点采访意见,传真至慧聪国际要求转郭凡生董事长本人。郭董事长的助理陶小姐(音)以“前面已经澄清过”为由拒绝见面采访。而在11月10日18时10分,记者却收到匿名男子(自称是慧聪公司,不肯说出姓名和职务)的电话,说给记者发了一份《公司函》。函中说明:“根据公司法规定各子公司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本公司不存在互动部门”、“因此不欠员工工资”。对记者提出工资问题及公司动荡问题避而不谈。而一位员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慧聪互动拖欠工资与慧聪国际脱不了干系,当初工资招聘员工时,招聘广告都是打着慧聪国际牌子进行的。早在1996年,郭凡生董事长在公司会上宣布将来慧聪要通过上市成为一家公众公司,而上市将使慧聪在一夜之间产生上百个百万富翁。员工也是冲着这句话才进慧聪的。”一些员工气愤地说:“在慧聪,我们别说想成为百万富翁,就是想填饱肚子也不容易。”记者在采访时,慧聪互动部门的接线人员也是让记者先与慧聪国际联系,经得总部同意才能接受采访。
) K4 k- @! I V: c4 e1 d7 z) g, P0 O& Q4 ]
11月10日,慧聪互动总经理陈赤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慧聪互动是慧聪国际的子公司,慧聪国际是我们的股东之一,员工搞错了对象。”既然不拖欠员工的工资,为何不能彻底证明?对此,慧聪互动总经理陈赤对记者的解释是:传闻不会止于公开,如果公司出面证明了,就等于公司帮了谣言散布者。网上关于公司的传闻都是恶意的,如果没有人去关注,它自然就消失的。 . Y' ]8 Z, }/ N5 i- X B8 F; g; ]
4 S. L. t: m8 z: C8 r
11月7日,记者在调查慧聪互动时发现一些员工表现极为“异常”,要么说话不方便要么欲言又止,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慧聪员工让记者最好问问公司董事长郭凡生。因为慧聪普通员工的基本工资与中层管理人员的差距相当大,有些员工的基本底薪甚至只有几百元,然后加上所谓的绩效才能达到两三千元左右,扣工资和提成是常有的事情。一名员工在QQ里对记者说:“中层领导不让说,基层员工什么也不敢说,除非我们不想在慧聪干了。”
2 G% v; u x5 F0 e8 E/ `# y+ c! H1 m4 r
领导和员工到底是谁在说谎? ( S7 K2 N& E* U" p* m$ j
- U7 I: G0 s% U7 v1 |( } 在11月10日记者电话采访慧聪互动总经理陈赤揭开了谜底。陈赤说:“这是为了稳定公司大局,统一口径的需要,而对于网上惊现的全体员工的姓名和一切联系方式,严重侵犯了员工的隐私。”
2 h$ q+ H6 l W6 N! N Y. N4 ^
记者调查得知,关于慧聪公司及子公司拖欠工资的传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公司把这作为“敏感的问题”也不足为奇。据媒体报道,此前,因为业绩不好,慧聪网数名员工2月份的绩效工资被全部扣掉,而这一决定已经在慧聪员工当中掀起轩然大波,内部网上已经有帖子召集员工离职来抵制公司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 Z: q! Z3 p% q4 z1 }
7 G" A6 [( L( I& N! D1 k5 q. s1 ]
就在记者在采访时,这种怪事仍在公司上演。首先,没有一个员工会在电话中主动报出自己的姓名和部门。其次,没有人愿意说出部门的负责人是谁。就连郭凡生的总裁助理陶某对记者讲话也是“媒体想怎么报道就就怎么报道”,丝毫不顾及国际大公司的形象和数万股民利益。
7 x. G" B7 T3 O! J4 o+ O8 q3 C# `+ }( z! S3 f; h4 b' S; Q
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会直接会导致客户对慧聪直接不信任,同时,因为管理混乱会引起公司负面效应从而导致股价的波动。
, |. ^0 @% s8 k' T; a
- C% B8 H; O/ \ 高层动荡经营亏损 : g; d" C7 |0 o& s
_4 Y7 x: D: @8 Q
据悉,在慧聪工作了8年的副总裁兼CIO黄海新从9月1日起正式辞职。
$ [/ u$ C% m$ M, y- g( g( L. s, v( S A
而黄的辞职,则被业内认为是慧聪网存在内部派系之争的结果。所谓派系之说,是说以创始人郭凡生嫡系为主导的广电派及以黄海新为代表的化工派。
. Z9 J! R- l# q- c) ~3 q8 x. }$ e2 T
9 V2 _- h" _0 T! ` 在黄海新离职后不久,互联网上便传出慧聪网开始大裁员的消息,其第四事业群(化工、塑料、石油)被拆分,由黄海新一手组建的化工网将面临肢解,已经做了9年的商情业务也被放弃,据称减员后化工网将划归渠道部从事“买卖通”的销售,而其他的如教育等频道也将被整合裁员。
+ K6 w) r B& x- ]4 o! g! h
- y+ Z" `" d; h$ Q0 n0 t) O( f 关于慧聪内部的动荡已经不是新闻。据此前媒体披露早在2004年底,慧聪内部有一次结构调整,从美国聘请回来的销售总监上任半个月即离职,一位从央视跳糟来的负责市场的主管也被放到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闲置了。
. b" k. ]$ H2 @9 E% H+ W. p$ ?# ?# W" g5 k4 o
9月底,慧聪国际持有股票的高管及员工已经开始抛股,由于抛股数量较大,竟无人接盘。不过郭凡生颇有质疑:“我不知道这个事情,股票是分在员工头上的,他们想卖就卖,别人怎么会知道?这不是奇谈吗?”据称,黄海新是带着价值200多万的股票离职的。 9 {7 I4 k: n5 b5 o# `
- X% C3 N. w+ k! \) {6 f
今年第1季度,慧聪出现首次亏损,亏损额度高达609万元,第2季度更持续亏损近500万元。对此郭凡生一如他以往的风格,不置可否:“他们爱炒什么炒什么,一个公司的增长是有变化的。” " ^$ l5 _0 X. l) i. b1 I
4 d) \, k$ m" J* I# \% c% ^7 P
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失控
+ _$ Z7 r3 t3 x( O% l1 Y0 S* P/ Z: Q3 B# j) Q
据媒体报道,2004年8月27日,慧聪国际的主要领导人突然接到一匿名敲诈短信称,已掌握慧聪国际公司运行内幕,付100万元人民币,否则后果自负。详情查收Email。
" O4 U c. U/ m5 Q: c0 p# Y+ t5 [. j( q4 ? F- V* S
与此同时,国内四媒体陆续刊登报道,称慧聪国际(8292.HK),现金流萎缩,主业不明。媒体披露月余,慧聪股价从每股近1.8港元一路下滑到1.5港元。
7 ` d F7 J, Q( w
6 B" r1 d- ]: u' Q& M5 x3 c 郭凡生说,“慧聪国际有4.1亿股,一下子我们就损失了1个多亿。”
7 z' G F4 o/ [1 f# ~3 W
$ @0 i) B1 f$ D, v, n3 p; E 郭凡生把造成损失的原因归结到媒体和敲诈。可当时并没有证据证明“资金链报道”与敲诈者有关。但郭凡生认为几媒体同时引用与财报不同的错误数字很奇怪。比如,9000多万元的现金流是媒体质疑的主要方面,报道说扣除各种应交款,慧聪真正可以流动的资金不足3000万元,继而推断出慧聪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 R B0 R2 \- b: C
7 Y, u2 c% a0 Y A S-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5年3月份,某知名IT门户网站载文称“因为业绩不好,慧聪网职能员工2月份的绩效工资将被全部扣掉”,并称这主要是由于慧聪收购中企网的部分员工,成本增加,而同时慧聪网拳头产品“买卖通”销售进入低迷。从而导致慧聪国际在香港联交所的股票大幅下跌。相关专家表示,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全盘失控。
! @9 W7 P1 A/ p3 H: P5 z8 v8 {5 }( M
当时,郭凡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澄清:慧聪网目前并无现金流压力,自成立以来便实现赢利。慧聪网力推的买卖通节后销售强劲,2月25日当天销售即达到171万元。对此,郭凡生称,绩效工资扣除范围属于公司机密不便透露。
! W9 h9 z; P! x: C" }( w. \9 x8 J* w1 v. z. V9 S; P( B8 x
慧聪国际资讯公司成立于1992年,拥有员工4000多名,超过20家的分支机构。曾是联想、海尔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广告代理,其搜索技术业务延伸“四大门户”,在国内搜索市场与Google、百度三强争霸,成为业界的“黑马”。
) m0 i5 N; V% X9 E( n' |* ~0 {" S, i9 I$ S* \; c" y4 M# I
但最近,亚洲财讯证券总监王海林分析,慧聪国际盲目扩张难以消化,家族式管理与现代商业的运作模式产生分歧,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 # y: g% |8 t% j$ n! h& h8 U: O7 s: \# L
& K$ f" w9 _5 t1 u2 ?
慧聪的现状,让人回想起郭凡生在前几年的网络泡沫中的一句传涌甚广的名言——“我们没有经历过互联网的严冬,我们这里一直是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