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 h2 a0 [; d* L7 r" U$ W" F
9 t/ F' p+ W* F城市繁华下,你可知互联网在香港已属夕阳行业?创业者想放弃外包、自主创新又是如何艰难?
. T$ I6 a% Y( Q1 Y5 t2 z6 L3 eTalkBox中国地区经理黄何
' G, d2 x$ o/ L2 d2 o这个话题从知乎上一个关于香港iOS开发环境的问题说起。
" c% a5 x* v: o% @& h& r! p- [% m/ y Q我并非技术出身,无法从iOS工程师的角度来分享香港的iOS开发环境。不过抛砖引玉,希望通过分享这两年来在香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从业经验,让大家对香港的互联网行业从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引起关注。
4 j5 x- C% Y& F0 u/ N+ p' n* J0 Q# ]5 _来香港之前,相信我和大家对香港互联网行业的憧憬是类似的,1000M飞速却廉价的互联网接入、完善的金融投资体系、谷歌退出中国大陆迁往香港、腾讯阿里巴巴等都在香港上市、全民3G(如今已用上4GLTE)、没有各种牌照许可证和审查、自由开放国际化,这些耳熟能详并让人羡慕的、对香港及其互联网的描述,无一例外让我们认为香港这个上网顺畅的地方,互联网行业会是多么发达?
8 \; {, G8 ?6 n8 D" f当然,吸引我的还有香港理工大学的交互设计专业,是很多互联网产品和设计师们向往的。一切听起来都那么互联网。与之前在上海短暂的互联网创业和从业经历相比,香港仿佛更像是一个圆梦的地方。 T' z. S }( {; u8 J
一年的硕士课程毕业后,来自大陆的同学都一个个回到北上广深,投身互联网。而我选择留在香港,并加入了当时刚刚起步并高速发展的TalkBox团队,担任中国地区经理。
9 ]9 i* h7 @ u0 w智能手机和3G普及APP外包缺新意
/ Q! z* H* |3 F6 f5 f( T除了中国移动香港外,香港的各大移动运营商早早就完成了3G网络的基础建设和商业化。加上香港市民普遍的高购买能力,以及免税带来的电子产品低售价,香港的智能手机普及率非常高。几个月前,香港更是提前步入了4GLTE时代。同时,Apps理所当然成为近年来香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零售、媒体、金融到娱乐、教育、GOV等等,各行各业的企业和机构都希望拥有一个或一系列Apps以提高竞争力。不仅仅是传统行业公司,即使本地有强大IT背景的互联网公司如Openrice、JobsDB等,也都选择将移动产品外包。. v" X- |% ~; V6 _2 y; Q$ m
因此,香港成就了数家有一定规模的Apps外包公司,如GreenTomato、Cherrypicks、MTel、InnoPage、AppTask等等,团队从十几人到上百人,十人以下的小团队更数不胜数。业务从NativeApp、MobileWeb等移动产品设计、开发外包,到移动广告推广、公关等。流水线式的外包生产,很难点燃创新火花,每年香港制造的几百个Apps,大多千篇一律,缺乏新意。5 p4 o, T+ F- o& }: [
外包公司和创业公司的创新路4 j' D" X1 H+ t
近几年有外包公司开始涉足自主技术及产品研发,外包公司从事研发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转型找方向,第二是研发的新技术和面向大众产品成为不错的广告招牌,吸引更多外包客户。
( p! e" B9 b6 W1 W% [以大家熟悉的TalkBox为例,它便是外包公司研发团队的产物,所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公司。TalkBox是GreenTomato公司的独立研发团队Farm,继2009年推出HKMovie后又一个得到广泛好评的自主研发产品。TalkBox最初由一个4人团队开始进行研发,最高峰时由近20人参与到TalkBox的各项工作中。对于一个在香港,还没找到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TalkBox语音信息设计的创新是惊艳的,以至于很快成为各种手机通讯应用的标配,被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跟进,就连Facebook最近也在其Messenger里加入了类似功能。
1 a' ], w8 k8 y3 Q2 Q2 F6 m! oTalkBox的例子,反映出了一部分香港互联网从业者的问题香港互联网不缺有才华且不愿抄袭的人,但对中国大陆市场不了解甚至恐惧、对互联网融资和运营缺乏经验。记得李开复老师曾经建议TalkBox的母公司应该放弃外包业务,公司上下全力投入到TalkBox来应对竞争。只是开复老师无法想象,外包业务对这家公司的重要性:光靠概念和投资,真的不足以养活这家在移动互联网做了10年上的百人公司,更不用说由此带来的风险。
3 E. R( G7 e1 k当然香港也有一些不错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如Stepcase,Primitus,6wave、Editgrid等,都有着不错的产品,也有微型但精干的团队。与有外包公司做后盾的团队相比,他们的生存环境更加艰难。香港本地市场太小,互联网行业经历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洗礼,在资本市场活跃的香港这些公司却无人问津。偶尔会有来自大陆或海外的风投关注,但实际融资成功率很低。0 P2 r8 ]- ~) n h. z. f' N- j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出现了面向互联网的孵化器如CoCoon和AcceleratorHK等,不过目前还未见到成功案例,所以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 a) b1 a: m2 ? H( m8 A; O4 o' ~
十年河西互联网已成冷门
' B7 `: B' T7 X' I1 J6 V* e7 n另外我提一下相关行情,与国内互联网欣欣向荣不同,一个香港的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从事Apps或者其他IT开发。起步工资大约10-12k港币,相当于普通地段30多平方两室一厅的一个月房租,或者繁忙茶餐厅有经验的洗碗工收入。相信这也是国内不少互联网公司给应届生的开价,只是香港生活成本要高得多,且几年内晋升空间不大,属于比较冷门低薪行业。相比之下,如今读IT专业的学生,如果进入投行做ITBackendSupport而不是在外包公司写App,起薪可以高出非常多。
3 |6 | v# ?+ h2 x5 u* x也就是10年前,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香港互联网工程师最热门,有几年经验可以开到近10万的天价月薪。泡沫后大财团们对互联网不再有信心,无论是私有化退市还是科技业务转型,资本不再围着互联网创业者转。10年来,创业者始终找不到资金发展,也成了香港互联网产品发展的死结。
+ {. b1 T! Y( \. W f+ }而事实上,10年来互联网不但没破,且创新仍在继续。56K的猫甚至被换成了千兆光纤,大陆的互联网企业也成了世界的焦点。而香港,还没走出那场阴影。
6 ~6 C! _4 Y& L* A- E4 B9 e8 v总体来说,互联网在香港属于夕阳行业,资本不青睐,GOV不支持,企业不投入,人才往外跑,家长觉得小孩读IT没前途。这几年因为智能手机在香港的高普及率,Apps开发创造了一些机会,有人看到曙光,2000年倒下去的一代有一些人希望卷土重来,试图重新创出一片天地,无奈环境已大不如从前。- }6 F2 x% \/ a+ _# `; h3 X( E5 Q+ S
即使家家户户拥有1000M的廉价宽带接入,又如何?
& v$ n. f+ \& T4 Y* L+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