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成因说】9 m0 c% Q+ ^9 S+ S3 H) S7 j
只是填补空虚的衍生物
3 L1 s+ B: l- t$ Z$ x" f9 A光棍节原本是一个产生于校园、一度只流传于年轻人中的具有调侃性质的节日,如今在中国各大购物网站的激烈商战引领下,已演变为参与人数庞大的疯狂购物节,这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扬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杰分析,人最基本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情感需求,另一种是物质需求。
; ]: D5 S6 L; x, M; a% }- G显然,对于年轻的单身男女来讲,前者不能得到满足,这时候精明的商家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用物质来填补情感的空白。事实证明,效果出人意料好,因为光棍节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人,是最具购买力和最具购买冲动的一类人群。黄杰说。
! ]7 x4 }: N8 }3 C7 x实际上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后一拍即合的过程。黄杰表示,网络的便捷、迅速,也是推动光棍节这样一个原本不存在的节日变成如今声势浩大的购物节、吃货节的重要原因。# d) {" k9 Y$ | _( t4 D+ N* J
【有利说】
; _/ l; F- E' m B4 l抓住销售节点提前造势
1 n" K- j" y- j( w$ u" K实体店其实属于被动应战,退一步来讲,如果没有线上网店的率先出手,实体店绝不会加入这样的商战中,因为从成本因素上来讲,线下PK线上是很不明智的,在房租这一块,线下的成本要高得多。黄杰表示,实体店的加入,纯属迫不得已。# F: [- o; p) z. W; {3 a e9 `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双十一当天,笛莎娃娃的网店销售额达1000多万。这个惊人的数字对实体店的大佬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很多实体店的零售商欣羡不已。黄杰说,双十一这个时间段对于销售商而言,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等于吹响了百货业销售旺季的先锋号角。
7 u6 o! i9 p5 J+ f- ~# ?按照传统销售的节点来看,入冬、元旦、春节是三波销售高峰,通常而言,一个人一季购买的东西是有预算的,也是相对稳定的。而淘宝、京东等网商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威,将消费者的需求都集中在网上,如果实体店抓不住,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很可能整个冬季的销售额都上不去。1 F8 e! a- L: W% {! E* l3 ^
线上求利润,线下抛库存0 M K% O- k( n" `
从短期来看,无论是网店,还是实体店都是赢家。黄杰认为,在双十一促销中,网店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低价促销,与实体店的满赠或买一赠一不一样,网店给出的低价优惠是实实在在的降价。
7 t* _+ M' X2 u7 |7 S/ q) O# J而同样是促销,网店的利润肯定要大于实体店。对于实体店而言,参加双十一商战,最大的好处在于消耗库存、消化积压商品。6 @! U0 f F- A1 n) q# h0 ]& q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可以发现,折扣力度最大的还是服装、鞋帽这一类商品。黄杰分析,这些商品的竞争是最激烈的,品牌数量也是最多的,有些品牌名气不响,借双十一的东风大幅促销还可以增加品牌的知名度。
@9 o+ {0 ?" {$ f! B+ C但从全年销售来看,实体店的利润肯定是受损的。黄杰表示,就扬州的大型家电卖场和百货商场而言,都是厂家进驻,统一以固定的金鹰、万家福等品牌对外推广,这其中,品牌卖场和百货的利润不会减少,因为他们的利润一般都是扣点,譬如说某品牌的羽绒服,无论售价多少,都要缴纳售价的23%给卖场,这样一来,打折扣的大部分损失都需由厂家来承担。
- e4 U/ r1 ?! z* u* s【不利说】+ F1 e: A7 `/ M& U q* U& C" E
集中爆发式消费隐患多
5 a4 K) r8 z2 d: L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通常而言,销售需要的是细水长流,这样集中的爆发式消费隐患非常多,易导致市场冷热不均。其中,与网购关联性最大的快递行业,容易形成较大的物流压力,由快递变为慢递,此外,快件丢失的几率也会增大。
, G6 H; c. Q$ d0 F+ R俗话说,图片是天使,实物是魔鬼。在一片低折扣的大环境下,也会导致大量残次品的流出,使消费者的利益蒙受损失。4 j* I7 p. h9 b" Q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在得到实惠的同时,也会由于一时冲动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产品。虽然从短期来看,商家获得了利益,但实际上,商品买到手之后,消费者也会产生后悔心理,几次三番下来,以后再有类似促销的时候,消费者可能就不买账了。3 l& O9 W* b( P) K4 U4 D- p. a8 a3 {' P
时常促销不利于品牌形象8 i& S: W3 Y: N
虽然打折、满就减等一类的活动铺天盖地,但消费者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类活动中,一线品牌往往只有适当的小幅优惠,真正折扣幅度比较大的,还是一些二三线的小品牌。0 b4 A' P% X# P' M1 o. H1 Y
而消费者一旦形成你不打折我就不买的心理,其实对品牌形象有很大伤害。在冷静之后,消费者也会想商场总是打折,会不会是商家将价格提高了,然后再搞促销活动呢?+ i1 O) A2 U, [8 y7 W( f/ |
消费者这种非促销不买、非打折不出手的习惯其实也是商家引导导致的,让消费者有一种心态,就是今天不买也没关系,反正过几天还会促销的。久而久之,就会让消费者产生质疑,我买的这个品牌总是打折,会不会是质量不好或者是虚高价格呢?
% V+ Y1 V* Q, Z! m) Z1 a7 D& B6 m
* c$ H$ ]" b) D3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