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9 H) E0 H( r
互联网教育的核心是人的互动,而不仅仅是科技。
0 L& S, {/ Z& o& t6 d+ K在沪江网的投资者之中,有几个是世纪初泡沪江的老沪友。他们留学回国后很惊讶:咦?这外语学习网站怎么还没死,好像日子还越过越红火?于是,已经很有实力的他们找到了网站的创始人阿诺,决心携手共同创业。这样的例子在沪江的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中更是不计其数。/ U) d) ]' t) O" X# ^7 [# E
诞生于2001年的沪江网,是中国最早的BBS之一。中国10年的互联网发展过后,绝大多数垂直类BBS都已经不见踪影,外语学习类BBS则仅有沪江网探索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与安博、学而思教育也不同,沪江网从一开始就是网络教育的践行者,并且一直专注于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保持着清晰的界限。
7 f# s' x% k o6 ]8 |在逐渐火热起来的互联网教育市场中,堪称元老级别的沪江网,虽然已经取得了遥遥领先的市场地位和巨大的商业成就,但它的低调潜行却使得自己长期处于媒体视线之外。8 h$ f4 Y% x @ W
然而,坐拥2000万注册用户,日常PV达到200万,年营收1亿元以上,使得沪江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互联网教育巨头。
# p( T; A* P9 Q( V6 ~5 a6 Q互联网教育领域是与美国市场差别最大的互联网领域,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至今仍然在探索道路,毋庸提成功的商业化运营。而在沪江网身上,却可以搜寻到互联网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经验,它完全可以成为行业标本。
3 v- [% r4 t/ w! s8 ~. l教育与技术结合的典范0 t8 m# Q" i- ]0 V. b+ t, n8 L
沪江网的创始人伏彩瑞更喜欢别人叫他阿诺,这是他在上海理工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用的马甲,就在当时他创办了沪江网。虽然专业是外语,但阿诺却是一名纯粹的互联网爱好者。4 h0 G' z0 f* A' B( F! w) G3 P
起初创办BBS形态的沪江网,不过是学生时代的阿诺的一次玩票。他用兼职设计网页赚的钱维护这个外语学习BBS,起初不但不知何为商业运营,他自己的状态则连站长都算不上。2 ] z: q, G# c5 }7 o6 d* V
虽然仅仅是简单的BBS形态,但由于阿诺的悉心呵护,沪江网在几年之中已经积累了几十万的注册用户,更重要的是,他切实感受到了帮助别人提高外语甚至出国留学的实实在在的成就感。这使得即将毕业的阿诺难以割舍。2005年,在求职找工作和运营沪江网之间,阿诺选择了后者。! p3 O/ D. u, o' G; ~
不少有识之士指出,互联网教育发展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大成绩的原因,是技术储备与教育理念不能统一。而外语专业出身的极客阿诺,成为了结合两者的最佳示范。
" t+ L4 M1 t# N3 f( j良好教育的模式什么?这是沪江网开始商业运营之后,阿诺思考最多的问题。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仅BBS形态的社区,不过是提供了答疑和资料下载功能,离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还很远。
- [# K9 i: `( J6 k& s阿诺和团队对沪江网所做出的第一个变革,是在2005年加入了门户形态,把新闻元素加入到了外语学习中去。阿诺在自己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意识到,以新闻切入的方式进行外语学习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学习教材。比如,学习者对美国的大选和美剧的关注热情,足以使他们孜孜不倦地守在电脑前盯着字幕发奋辨识与记忆。门户形态的设立,使沪江网的用户增长达到了新的高度。
' U$ l4 d# N/ }+ g当然,门户的设立,同时为沪江网带来了Banner广告模式。没有任何商业运营经验的阿诺和管理团队靠上门拉广告,度过了沪江网最困难的创业时光。
1 @" ~. f. B* ~# F! o y& }设立门户不久,沪江网步豆瓣后尘,设立了部落板块。显然,BBS和门户都是互联网的1.0模式,而包含博客、好友、小组、任务和相册功能等以个人为中心进行信息组织,是典型的2.0模式。
* P$ @' k4 I, Q: i8 I1 q" x在阿诺看来,除了极少数狂热爱好者之外,人的学习是需要一种社区状态的。
3 h3 S; X/ w/ G% Z- Q学习者需要一群人的彼此互动,彼此刺激来实现共同进步。比如听写单词的时候,学习者需要的可能并不仅仅是让他知道错在哪,他还想知道自己的错误概率是多少,社区内的平均错误概率是多少,自己在学习社团内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阿诺对《商业价值》阐述。( T# a" f$ m% P
在阿诺看来,传统的教育培训行业在新世纪的头十年内并没有内容上的创新,无非也就是从成人教育发展到中学和小学培训。但互联网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最大优势是摒弃了标准化,为实现个人定制教育,互动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他举例说,其实很多人都不是沪江论坛的会员,有的是沪江部落的会员,有的则直接投奔沪江网校,有的干脆只是美剧爱好者。不同资质的外语学习者,都可以在沪江网上DIY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这就是沪江网的与众不同之处。
& F) `* \ m; n1 u" k2007年Tweeter刚刚诞生1周年之际沪江网便引入了碎碎念功能,这是中国互联网首次出现微博功能。2009年,网络教育的生态基础发生了变化,这促使了沪江网进入了大学阶段网站形态开始多媒体化。, q" e4 Y# r! \0 L. K# }* L
于是,会员登录沪江网,会发现沪江网提供的社区内容与其他学习类网站大为不同不但所有的互联网交互形态都在沪江网上有体现,并且沪江网上存在着大量的模仿现实的教育机制:课堂教学、互动、复查、监督、激励机制和游戏教学等等。
" q% Q- E; \$ @. G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BBS、IM、SNS、微博模式、开心网模式、Pinterest模式、移动应用都第一时间在沪江网上得到了体现,难怪中国互联网业内的一些人士把沪江网称为最洋气的网站。7 n: i( `' ?# J: R) H
确实如此,年龄最大的沪江网可以说同时是最新锐的互联网教育社区。阿诺认为,互联网教育产业的短板在于没有深入研究网络教育本身的优化问题。而他自己和团队的最大兴趣,恰恰是背靠用户需求围绕学习外语的一切需求,将技术产品化。
7 B5 [" C4 l+ z0 i- t换句话说,阿诺是教育理念与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布道者。而教育的核心是人的互动,而不是科技这是阿诺方法论的总纲。% s: ]' y* i, l6 d }
理想主义与方法论# v' q. z7 H. j8 ^+ [
现任沪江网副总经理的徐华是沪江网的老版主,当时阿诺亲自跑到深圳去找到徐华,劝说已经结婚置业的徐华加入还没有盈利的沪江网。徐华就是这样被阿诺的理想主义打动,带着家人跑到上海的民居中加入了沪江网的创业。在沪江网管理团队内部,像徐华这样的半路加盟者还有很多。
+ _4 [4 ~) k7 W" R* j9 V% @1 Q靠着理想主义的感召,2009年搬到张江高科技园区后,沪江网的员工从36人狂飙到500人,而员工平均年龄却只有24岁。
4 F# `* V' a* ~" g. _& C5 g虽然当初决心创业的时候还想不明白商业门路,但阿诺却抓住了这种感性的冲动并一直坚持到现在。事实证明,沪江网团队的这种理想主义,正是打造互联网教育精品的不二法门。; g$ x! t% }4 i4 n6 H
在2005年沪江网开始商业化运营以后,中国的互联网恰好进入了一个由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时期。包括很多外语学习类网站在内的大量内容类网站都纷纷关门,或者转向游戏与电商。阿诺和自己的团队则选择坚守理想。0 _; W' B, J! _4 `
虽然高涨的理想主义热情促使沪江网团队在互联网教育可能性本身继续深挖,但沪江网的巨大影响力已经为自身带来了一些附加值。% y3 @% [, {* s; m9 g
例如,在目前1亿元规模的年收入中,来自沪江电商平台的收入已经占到了30%多。阿诺认为,这是沪江网做好教育产品之后的顺其自然的结果。例如,2009年进入大学阶段之后,沪江网的会员开始迅猛增加。其管理团队考虑到70%的沪友都是女性,这些沪友毕业后会有新的需求。于是,沪江索性将之前只卖图书的B2C平台向化妆品等商家开放。
. r4 `7 H7 M0 f7 @ q虽然来自于B2C的收入可观,但阿诺强调,自己不会改变初心,而会坚守两个底线:第一,沪江只做B2C平台;第二,只销售与学习者或学习阶段有关的周边产品:电子琴可以卖,而诸如保健品则坚决排斥在外。 y4 R. |9 L, k, b- k$ w+ N7 ]
阿诺有意保持距离的还有线下教育。他认为,虽然线下教育能使沪江网的估值大为提高,但这其实是看似很赚钱的偏门。他自己和团队都认为,沪江的目的不在于比同行更赚钱或者取得更高的估值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早期就会转型电商和网游而是探索教育缓慢折射到互联网过程中的一条可行道路。
4 }$ F" H' ^7 j$ K我们这群人为何要辛苦地折腾这一摊事情?因为我们相信在未来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和首选方式,一定是各种线上,而不是各种线下,线下将成为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补充。阿诺对《商业价值》说。7 A3 T9 u' u6 _4 F! k; |5 e
眼下,虽然沪江网的收入已经十分可观,但阿诺坚持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研发的投入。因为在他看来,沪江网在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道路才刚刚开始,如何更好处理海外用户的多媒体接入(这是很复杂的技术工作),如何做到更精准的用户数据分析这些都是需要沪江团队认真研究和大规模投入的领域。
1 Q }, _7 D- }3 B在2012年回望,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的沪江网已经成为涵盖8种外语最出色的外语学习类社区没有之一,因为当初的那些外语学习类网站都已经不复存在。即使将视野扩充到所有垂直类互联网站,像沪江网这样能走过10年并成功商业化的也极为罕见,它是中国互联网大浪淘沙10年后所剩不多的果实之一。
5 f' Z: h% }+ H4 I在沪江网的2000万用户之中,只有10%来自于上海,其余都来自于全国各地,竟然还有10%来自于海外用户。沪江网的影响力已经引起了GOV部门的注意,目前,南京市的很多小学生都使用沪江出品的移动端产品开心词场帮助学习英语,而上海地铁的某些线路的员工也使用沪江量身定做的产品学习工作外语。沪江网推出的卡通周边成品,竟然每年的收入也有百万元之多。) A4 d/ j8 Y0 r4 g& m+ D. a/ B. \* F- l
无论在线上和线下,中国的教育产业模式和可能性都比美国要发杂的多,盘子也要大得多。只不过现在的局面是理念落后、标准单一、形式枯燥。这是少数不能照搬美国经验的互联网领域之一。+ n( b( q2 f$ q5 v; C3 f
阿诺对《商业价值》说:我们就想看看,如果精力全部聚焦在教育这条线上,互联网对教育的改变进程到底能有多快。
" J9 `6 M; k0 ` n' B: d3 a*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