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互联网观察家马方认为,该份所谓报告不仅用词含糊,缺乏逻辑,且在报告中无端指责几家公司的产品更是缺乏事实依据。
. A* @: P/ e) L) T6 X, k. V4 N- p( w( \0 @9 t1 x( u
此前,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表示已将360产品提交工信部送检,11月22日,工信部下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评测结果显示,360浏览器均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上传和下载,并在传输过程中实行了严格的加密处理,360浏览器并未泄露或侵犯用户的隐私。但中科院发布的报告却显示,360浏览器在架构设计、运作原理等方面存在隐私安全问题。( |# o8 L6 r A0 P
$ w: B# L4 L% W+ ] 而除了与权威结果相悖外,这份“报告”措辞也显得非常粗糙。网名为“小鱼爱吃鱼”的用户表示,中科院报告用词极为不严谨,屡次使用“可能”、“将”等模糊定义的词语,这种将360浏览器定性为隐私泄露软件的方式有违学术的严谨和公证。$ C: |4 ?. g L0 j7 l I
! ]/ ^9 n' V! v& t1 P. H
据观察,这份“报告”中涉及技术架构或组件时,均会用模棱两可的词语下结论。如:360浏览器会向特定服务器发送信息,“这可能”会导致特定用户的信息泄露;这些组件或以欺骗的方式被下载到电脑以实现360安全浏览器的某些未明示的功能,“也可能”造成用户的电脑被恶意侵入。 S7 ^9 O! X; _, e7 W4 S2 G
. B" G$ t, H5 i5 x% y8 G
同时,从目前媒体上刊载的报告内容,和微博上刊载的报告封面来看,该报告继没有中科院盖章,也没有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而且更没有报告全文在网上公开。有网友质疑,这份三无报告很可能是伪造的。 }6 l' `; O$ m- K+ x
/ L6 N- u- z6 i$ t
事实上,随着22日工信部报告的出炉,业界针对360安全隐私问题的质疑已经尘埃落定。而该份“报告”只是被网友当成一则笑料:“事情都结束了,出这个满身漏洞的报告,只能证明幕后黑手的智商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