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卫报》周日发表分析文章称,为何没有人想要收购雅虎?因为雅虎就如同是一家“僵尸公司”。在过去的十年当中,雅虎没有做任何事情来制止公司的损落。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 \& V5 y: {# ]. F5 x4 ^& I: H' n
) [( h7 t1 [/ e9 S
: F, @+ V6 c! S1 @0 _# L
0 k$ E3 Q5 y# ]- r" Y- @* u雅虎陷入困境已有数年时间,没有人能够清楚的知道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大约一年前左右,《卫报》记者在采访雅虎时任首席执行官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时也曾提到了这一问题,而巴茨嘟囔着绕来绕去,并未直接回答这一问题。确实,虽然提供大量的新闻、照片(Flickr)以及电子邮件业务,但是雅虎在网络广告市场却鲜有作为。雅虎的营收正处于下滑至中:Facebook和Twitter正在蚕食雅虎原本赖以生存的显示广告业务。5 T" A" O9 J2 b# M2 I9 m0 O6 _
& k+ s9 P. i1 V7 }' ?( t# F8 n7 H
没有人能够想起在过去十年当中,雅虎究竟做了哪些事情来制止公司的损落(或许除了可视化开发工具Yahoo Pipes之外)。如果不展望未来,继续考虑着眼前的利益,那么所有人的命运都将与雅虎一样殊途同归。就雅虎目前的状况,没有什么好结局,就如同MySpace或是Bebo一样,只是规模更大,且拥有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器。
, ?9 W' \( e; o3 N H6 p1 p; K' a. S% p
雅虎的故事就像是许多新闻组织的故事一样,只不过雅虎是在互联网上了结余生。雅虎的高层一直在掌握天气变化上存有缺陷。雅虎就如同是莎士比亚著作中的主人公一般,无论是福斯塔夫、罗森格兰兹还是吉尔登斯吞,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 Z% N6 W. [- F; s0 H0 }" w) s- }+ P4 i/ }3 b9 ]& f& ~" i9 @' w
举例来说,1996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博士生与杨致远取得了联系,解释他们开发出一款搜索引擎,表现比雅虎的搜索引擎更为出色:能够在首页放置最相关的搜索结果。杨致远对他们耐心的解释说,雅虎并不需要一款更好的搜索引擎,雅虎的钱主要来自于显示广告业务,用户浏览更多的页面,雅虎就能够出售出更多的广告。9 M% a6 f$ X* X1 P( V! L# W% |
2 `) g/ ^9 h e5 I是的,这两位博士生就是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他们的搜索引擎就是后来的谷歌。在2000年至2003年谷歌茁壮成长之际,雅虎却一直无力开发出一款更好的广告系统,这不仅耗费了雅虎数年光阴和巨额资金,而且也损失了大量的机遇。追溯到2008年,微软曾向雅虎提供了一份446亿美元的收购要约,相当于每股31美元,较雅虎当时的股价溢价62%。但是雅虎内部的预测则显示,该公司应当值更多的钱。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随着信贷紧缩的到来,微软放弃了这一交易。9 f2 ]" o2 V+ T/ q) G1 P7 q
8 r( Q/ p5 t5 {; b7 ^( ~雅虎并未专注的进行投资,因此该公司曾经取得的成功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与雅虎形成对比的是,谷歌一直在努力寻找新途径来赚钱:谷歌在2005年收购了Android(当时佩奇和布林并没有告诉时任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谷歌曾数次尝试社交网络。谷歌从来都不满足。雅虎和杨致远却一直逍遥自在。这就是为什么雅虎走向衰败的根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