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 年 11 月 3 日 13: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腾讯云】2核2G云服务器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https://jgwy.net/data/attachment/common/cf/090515m4dy7z45qqoqap50.png)
部分港人也会攀比微博粉丝数量6 P7 w, a- m1 D
6 o- h3 K+ B# S- I( E) Z8 e当然,香港人的微生活不是只有跟明星、异性搭讪,一些香港白领,开始把微博的娱乐功能升级为职业功能。
) \- M0 W: h5 D4 p1 L2 T1 N2 _, M* O( x7 B3 l/ [+ V
香港白领Selina.W有个“微博控老板”。“老板现在‘发号施令’基本都用微博。”以前,她最害怕的是MSN上闪烁的绿色小人,现在,这种恐慌感被微博私信所取代。“微博私信就是老板发的工作List,我们还要逐个回复,汇报进度。”所以,每个工作日上午,她都得战战兢兢地点开微博,望着长长的私信条目发怔。这个“微博控”老板用自己卓越的创意,发明了一套全新版本的微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6 @/ R2 u4 t0 d5 g" J6 i6 M: n+ ]* o2 T1 A& k# u: `( ^
令Selina.W稍感欣慰的是,当她完成了微博私信上繁琐的任务后,就可以在微博上搜索充电学习的视频教材了。“有网友经常转发一些鲜见而有趣的课程———心理课、道德课、哲学课,全部由外国著名心理医生、哲学家主讲。”在Selina.W的印象中,这类“课程”往往是一般搜索引擎难以涉及,又颇具人生哲理、启迪意义的经典课件,“以前我在内地听哲学讲座,要么是昏昏欲睡的大段理论堆砌,要么就是励志、人际关系、厚黑之类的功利学问,但微博上的哲学视频讲座,却常常是引人入胜的例子加上通俗易懂的道理阐释,毫无做作、晦涩之感,也更能触及哲学的本质。”
+ L q2 O j: I" I5 s7 A ?$ u9 _) D$ A! L9 ?7 c
在很多香港白领的心目中,微博成了一种职业化的工具。它为职场人士提供工作、充电便利的同时,也悄然促进着“微阶层”的诞生。微阶层最简单的划分依据,就是“加V”或“不加V”以及粉丝的数目;但从网络回归现实,具有不同“微身份”的人,现实中可能恰好也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财富阶层:“微身份”同样会衍生出一些新的名利纠葛及社交关系。这一点被冯国权敏锐地看在眼里:“有些人开始‘购买粉丝’了,短短一两天粉丝数目就可以从几百上升到几万……这不仅仅是虚荣,很可能是一种职业需要。”因为,名车、财产、服饰这些身份包装的行头都已稍嫌过时,在一些大型社交宴会或盛典中,就连“微博粉丝”也有了PK和攀比的价值,不少企业家、名流会因为“互粉”的数量较多而沾沾自喜,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有时也成为香港中上层社交的谈资。( c4 I! E* p8 A# Z1 q v ^
- E! z6 `1 t, _! H
“为什么现在香港人玩微博好像玩得比FACEBOOK、推特还要HIGH,就因为FACEBOOK等往往只是现实朋友的网络版,是你所认识的人的复制版本,而在微博上就不一样,可能大多数你的‘互粉’对象都与你素未谋面,你可能因为一句精辟的话,一个耸动的姿态,就博到大量关注,粉丝数量因此而得到了几何级数般的拓展和延伸,这是成本低廉而又高效的人脉积累方式。”冯国权表示,一大批香港明星、作家、企业家纷纷成为微博的活跃用户,除了自身娱乐、辩论、拍砖的嗜好之外,恐怕也不乏积累优质社交人脉的考虑。
+ {0 h. I) ~" C! X% }
I9 E: d, r7 Y% [* W) T8 e7 }4 V* B( T特首曾荫权微博秀亲民,粉丝82万
$ g# t& M6 q3 u, r. x6 `4 n! o9 }- u" ?
由于媒体覆盖面的局限性、文化和生活观念的隔绝和迥异,香港人对内地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长期漠视或误解,微博向他们开启了一扇真正认识内地的视窗。“我以前一直以为内地人很老土、很古板,不够开放,但微博上的活跃分子让我完全改观了。他们很积极、很前卫、很有料,他们那些俏皮又富于智慧的微博对话,我怎么也学不会。”香港白领Alice有些谦虚地说道。
( q$ M; R, V+ t( y- w9 q1 \6 c: y
3 k& J( `- M( n, [9 j通过微博,香港人可以参与内地热点事件,加入内地社交群落,洋洋洒洒地与内地网友较量辩才。所以,热门微博中常常可以看到简体字和繁体字交替的回复,一场场横跨内地和香港的辩论大赛,在这个虚拟的微博平台上周而复始。但他们的意见也有殊途同归的时候,比如,小悦悦被撞事件,香港网友也会在微博上声讨漠然的路人及不负责任的父母:“犀利哥”走红的时候,香港微粉也会模仿他的着装打扮;最近很火的“文艺、普通、2B青年大PK”,黄嘉力也自行拍摄了一组照片,“45度角仰望天空的文艺版、表情麻木的普通版、目瞪口呆的2B版”,“太无厘头了,我觉得这就像周星驰电影那样好玩。”4 K9 e5 U/ F+ p. J
, y7 Z* h( _ @* x( _# j而对香港明星而言,微博绝对是他们与内地粉丝沟通的最直接工具,大部分港星都注册了微博,并且保持一定的活跃度,据公关公司透露,港星的微博粉丝数量甚至会成为他们在内地代言商业潜质的一种参照(当然会考虑僵尸粉的情况)。有些港星在香港很火,开微博后粉丝数量不高,说明在内地知名度还不够。而明星们也会根据内地粉丝的意见调整自己的表现,不少港星公开承认自己是微博控。比如古巨基就曾对媒体直言自己已经中了微博的毒,“有时半夜上卫生间都会按一按(手机)看一下,上微博已经不是习惯,而是变成反射动作了。”而皇艺人部总监霍汶希则说,“以前旗下艺人有事发生,许多传媒来电查询,问反应,我们要逐一解释,重复多次,出来的意思与我们讲的原意未必相同。现在最好,一次过上载了声明,大家去微博睇,而且无得歪曲我们原意了,所以很好用。”港星还很爱在微博上公开聊天,甚至搞搞暧昧,娱乐粉丝。& c0 H6 c) n8 D1 ~) p$ l1 q
# m* S- M# @6 E# w
连特首曾荫权都在微博直播自己的生活八卦,ID为“香港特首办”的微博已经有超过82万的粉丝,上面记录着特首与太太趁周末边拍拖边“搵食”、和明星梁咏琪一起为小朋友做义工、为86岁的电台DJ庆贺生日等日常行踪。
6 L5 R; e0 U5 A- V4 x- a
3 M7 k _* E: r" f曾荫权此前在出席香港青年协会成立50周年晚宴时就表示,港府一贯重视与年轻人的沟通,要广泛使用互联网平台促进与他们的交流。内地网友和香港网友都很捧场,纷纷上微博留言,支持或质疑港府各种政策,并提出有效建议。有评论认为,特首曾荫权此举一洗GOV守旧形象,主动在新媒体上积极与民众尤其年轻一代交流,体会民众的需要,让市民更容易表达对特区GOV施政的期望和意见,加上颇有亲和力的举止,会让他加分不少。港人通过微博认识内地,这并不算特别,但港人通过微博来认知香港,并且实现更具深度的港人之间的互动,这一点,就更值得深究。
, W8 x6 `, R$ `' i# a! X9 ?9 E, M, B! _, \
■社会学阐释
2 }) n! x, S- X& `4 {* f" Q0 s6 o& Q+ }' C8 \
通过微博,香港与内地生活方式发生“混同”
6 `* P2 S/ g+ D4 N: P% o3 f
" Q+ @- r7 e% p( P于长江,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V/ Q0 S$ j) B; |8 n
/ _5 P. ]1 L" q( Z& n. g南方都市报(下简称南都):香港人频频使用微博,与社会结构、城市文化背景有何关联?
# s8 V: \8 }. @/ G
6 O6 U5 c( ?! \4 L于长江:香港人使用内地微博,和内地的“微博控”是有些差异的。首先,在内地,微博的流行和话语权的争夺有关,以前话语权往往掌控在官方、专家等手中,微博的出现对这种话语霸权构成了消解,民众有权通过微博参与文化、经济、政治热点事件。但在香港,民众的话语权问题更多是通过公众论坛或其他社会监督机制实现的,可以说,香港人上微博很少有“话语权”方面的动机。9 [4 B% V( r( H) J! I$ P+ ]
3 a9 @- F" W, ]% Y8 _南都:过去不少言论总把网络社交工具归结为“现实的替身”,但一些香港粉丝通过微博把明星偶像约出来吃饭,从网络到现实的转化如此便捷,微博世界已经不能用单纯的虚拟世界来评定了吧?
7 {) s2 f3 f* x" O& J0 }: C. k) k- K7 H* V) U+ m' B
于长江:确实,评价微博不能再用“虚拟世界”这样的词汇了,微博已经是“现实”的一部分,它的交友、互动、沟通方式,一定程度上比“现实”更加真实、密切和丰富。以后划分城市社交方式的名词,可能是“网络”和“非网络”。微博成了写作、聊天、求职甚至泡妞的工具,它消解了名人和明星高不可攀的“门槛”,构建起一种新式明星身份关系。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微博互动,是将一部分台下生活暴露在睽睽众目之下,把私人体会拿出来跟粉丝分享,甚至接受粉丝的邀请进行现实版的约会。这一点带有论坛、QQ聊天的性质,但又比传统网络聊天工具更进一层。它有“私”的痕迹,又带有“公”的成分,夹杂在“公”和“私”之间,使草根民众和高端名流之间的身份差别变得微妙起来。
6 P/ j2 f1 h) U7 z e9 c# `8 d' p! N4 |! M9 f' R8 `8 G$ P7 L
南都:微博中的“港粉”越来越多,对两地生活方式有何影响?未来,两地之间的微生活会有哪些新的互动模式?这些模式如何从网络照应到现实中去?9 a% ~2 E( j+ X- ~
' S- J3 ~2 ?* \/ c! u4 D于长江:香港人可以通过微博实现其了解内地、关注内地的愿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人和内地人在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上均有巨大的差异和冲突,但进入21世纪,尤其是内地微博出现前后,香港人在生活观、价值观上与内地的接洽有了新的变化,发生了从“内地学香港”到“香港学内地”的微妙反转,通过微博,香港民众频频关注内地球赛、支持内地球队;香港粉丝欣赏内地明星;香港、内地名流相互PK交锋等。香港和内地的生活方式正在出现一些微妙的“混同”。
6 f. t* m! T! y1 ~# ?
. P3 t, ?/ R- @3 D% e下期预告:二手婴儿用品店:香港重环保深圳讲商机
: x* D* ]2 X' A+ U% P* s. |" r. z5 E2 o; P. \* A
先来重温一下集体记忆!衫裤鞋袜玩具书簿,都是兄弟姊妹一个“轮”一个;老大的衣服穿旧了老二接着穿,穿破了改成尿布给老三继续使用,这种状况,以前我们称之为“穷”,现在就被形容为“环保”。这一代的父母生得少,偏偏物质又丰富得厉害,一大堆婴儿用品就算再生多十个都未必用得完,转眼间宝宝又已经长大,结果家中一大堆婴儿用品就得物无所用。虽然很多精明父母都知道放到网上卖,但一件一件交收又实在费时又耽误事,买家面对千万交易对象也难辨虚实,对物品的质量则更难把握。于是专门回收、出售二手婴儿用品的环保店就应运而生。 w4 s% v: C5 K/ O" f: C2 y* B/ L3 B' F6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