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e: E: c: x: |
9 r) e- N8 O/ Q$ s, M
9 F2 b0 d% s0 Q- V8 |6月27日,京沪高铁列车试运行。列车司机引起不少体验记者的关注。 资料图片
& \+ p6 _2 }* o- |3 q& G 温州动机追尾事故中,D301次动车组的福州机务段动车司机潘一恒现场遇难。潘一恒2003年至2008年是普通火车司机,2009年经过培训后成为动车司机。( d# t- i( y* T
铁道部通报称,潘一恒在发生险情时及时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并坚守岗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 m3 Q6 q& V c, z# ~. u) ]9 |
动车司机这一至关重要的岗位,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中国动车司机培训时间明显短于其他国家,存在“速成”现象。还有专家指出,上岗的动车司机还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曾向相关单位多次反映无效。, X8 H6 _- i3 g# c
【现象1】
/ U( ]$ T. m! h+ W0 d 毕业生培训半年驾驶动车- }7 O" c& u9 y/ n+ W% s# _
2003年,《光明日报》当时驻东京记者陈志江曾应东日本铁路公司邀请,体验过日本东北新干线。陈志江此行获知,在日本驾驶过普通电车的司机,需经半年训练才能担任高速列车驾驶员。3 O( ?, d% D- n: U2 U; P7 v
而在中国,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动车驾驶员之前,往往培训时间不超过半年。2008年4月9日开始,西南交大30名大学生陆续登上D字头火车实习。此前,他们在2月18日集结,次日下午在北京机务段多功能厅举行了开班典礼,随后开始进行规章、人身电气化安全教育及机车乘务认识教育。0 H' U) r; {7 p" d: L; E/ K# G
当年8月份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时,这30名大学生成为京津城际铁路的司机。这些没有任何驾驶火车经验的大学生,历经的培训刚好半年。
/ @6 g* R+ ]: f0 M 2007年4月18日开始执行的《动车组司机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动车司机选拔的条件,必须担任司机职务2年以上,并安全乘务10万公里以上的现职电力机车司机。
: n9 I+ K! f3 P" P 【现象2】
6 z. X5 V- Y0 p9 M9 E 首批高铁司机培训10天
, I! {6 f1 g4 p: e* R5 P 李东晓,中国高铁第0001号驾驶证的拥有者。这个中专学历的中年男人,被称为中国高铁的“提速先锋”。8 {4 H, `- D, j6 l$ ]! x/ j; X8 O
《人民日报》报道称,2008年3月16日,李东晓等10位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的司机,被选为我国首批高铁司机,奉命到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学习驾车。“此时,李东晓和同事们与CRH3型国产高速动车尚未谋面,甚至不知道司机操作台有多少开关。”
/ d/ C; d, @9 `+ w 然后,李东晓接到了上级下的“死命令”:培训时间10天。10天后,必须把第一列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开回北京。
' V5 A5 r$ N& [: k. T- i “没有两三个月时间,你们是开不走的。”《人民日报》报道称,指导培训的德国专家迈克斯连连摇头。迈克斯认为,从零开始学习,只用10天要驾驭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高速动车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s5 @5 J& s0 U9 f. Q# L) g, ]
10天后,李东晓把第一辆动车开回了北京。( ~) p! j {$ Z z4 f$ }3 r$ a
2008年6月24日上午,李东晓驾驶的京津城际列车时速达到394.3公里。这一创纪录的速度,被称为“中国第一速”。
& I2 p( W; v. A% y2 \/ K" k 据了解,李东晓从唐山开回北京的第一列动车,是CRH3型。培训教材中,《CRH3型动车组技术资料》是一本670多页的德文“大砖头”。“培训第五天,李东晓和同伴们把德文资料书‘啃透’了。”
2 W) Z4 |5 z$ C6 [- m 此后,只用10天完成培训的李东晓等10名动车司机,成为高铁司机教练。* t8 L j! t: R$ ]4 g+ Q9 ^ T. y: T
【现象3】
% J2 S0 ?/ x$ ?4 l0 Q; } 铁道部实操标准不算高( c% C7 Y' {2 u, e+ p" N5 \; M
按照铁道部的规定,要想成为动车司机,必须有3000公里的实际操作练习。
" I, _& s' w. o( h w% c 2009年12月23日,武广高铁开通前夕,该线路动车司机余文维介绍,其所在的线路培训对实际操作的里程是不少于6000公里。
% d9 p5 A$ P& | 昨日,潘一恒在福州机务段的同事介绍,该段培训动车司机时要求的实际操作里程也超过铁道部3000公里的规定。他表示,该机务段培养的新动车司机的实际操纵里程最少的也不少于6000公里,比部定标准翻了一番。; i7 d* ~( `# n: ^
其他地方的培训要求,对实际操作里程的规定,也超出铁道部规定的标准。
; k2 y* a+ F4 G1 X8 P 济南机务段高铁动车司机高汝明介绍,该段培训动车司机的实际操作里程规定是,“上车学习不低于5000公里,实际操作不低于5000公里。”
' Z& A! I+ @3 }% a0 M2 L4 @ 各地培训的实际操作里程,都明显超过铁道部规定的标准,该标准是否过低?潘的同事说,“铁道部的规定,我不好评价。”" I$ M, G3 C4 E8 ^+ D3 t P0 z% n
【现象4】9 d- T) D( x% ?4 }' J: Y4 c9 f
动车司机驾驶强度很大+ S1 w( g1 e) w
动车司机专业人才紧缺,由此导致其驾驶强度非常大。, |: ~" l+ q" l
西安机务段动车组司机王小卫,甚至曾带病驾驶动车。据该机务段宣传王小卫的材料称,2009年10月,王小卫白天担当动检车的值乘任务,晚上十一点多回到公寓后不休息,凌晨四点多又上动车值乘,超常规的工作使王小卫体力严重透支。一次出乘归来,王小卫发高烧,他不去医院坚持上车值乘。 [$ A4 C# s% O$ _
2011年1月20日,济南铁路局机务段动车司机常永清向媒体介绍,每次值乘只能一个人在狭小的车头里面享受孤独,由于停车时间短,往往四五个小时(1200多公里)下来只能上一次厕所。
3 o- |, m( ~& i: ?) N1 f8 E: \0 q 《动车组司机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要严格防止动车司机超劳,一个区段内、运行图中动车组运行4小时以内的,实行单机值乘,否则必须两名司机轮流值乘。遇到恶劣天气,必须2人同时值乘。- s; a. \' W2 m z" i* `/ ~8 G5 T# H6 g
铁道部公布的消息显示,7月23日发生事故的D301次动车组,只有司机潘一恒。
% M+ q- H1 L3 I3 s, u 曾应邀体验日本新干线的《光明日报》驻东京记者陈志江撰文称,为避免疲劳驾驶、保障安全行车,新干线一般行驶2-3小时,列车就进入其他公司管区,驾驶员随之轮换。. d1 R6 q6 q+ G' t1 D( ]
■ 说法
" o& g4 I* a0 Q- h" F$ {) ]; M “培训时间长未必一定好”
/ d% z/ {! J5 T$ n+ p: e 昨日,潘一恒在福州机务段的一名同事介绍,该机务段培养的动车司机,从理论学习到实作培训一共是2个月时间。该机务段培养的动车司机,都是有过一般火车驾驶经验的司机。要成为动车司机,先要经历一个月的理论学习,然后一个月的实际培训。; H+ ^; |) [! h1 K
针对中国的培训时间大大少于国外的现象,他认为,培训的时间长未必一定就好。该机务段培训的时间是2个月,目前还没有发现因为培训时间短而出什么问题。
4 ` i% X- {, R ■ 说法+ p' E& l) V$ A0 S. t% \
“很多司机反映休息不好”7 M1 [2 g1 i% @8 y* W8 r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向媒体介绍,目前轨道驾驶专业人才非常紧缺,司机疲劳行驶偶有发生。“现在他们没天没夜地开,有时候无法保证休息。很多司机反映休息不好。我们也反映过很多次,但是没人管。”0 s& ~0 F) L+ y0 n+ s+ B
王梦恕介绍,以前铁路方面设有专门的司机公寓,司机要在规定时间内睡觉、吃饭。但随着铁路后勤系统的市场化,这些规定慢慢没那么严格了。% B9 R" z0 @3 q9 I, k/ L
昨晚,潘一恒的同事表示,该机务段司机不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但是他证实,事故当天,D301次车属于单班单司机。
5 d! v' O ~! m5 K 本报记者 褚朝新9 M. U! c( }4 ]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v5 @3 E$ s3 @% t0 j0 Y9 S. x
9 f5 U4 E5 {6 R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