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117|回复: 0

超七成中央部门已公开三公 缺细节引发监督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7 月 25 日 17: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 y' k+ r% \; `! c' x" H! y* b3 p: g" `2 p+ Y/ S  E

- E- \1 X# d5 Z9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i2 s5 H8 ^. k+ n3 x/ }公车费在三公之中占比很大图/CFP
  R" R9 Z/ Q& y- }9 a2 m3 a  “三公”从幕后走向前台,始于科技部。截至前天,98个中央部门中,七成多的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逐一亮相。
0 s+ s$ ?5 Y( y6 y' E9 w  科技部“吃螃蟹”举动激起了公众三公经费公开程度的持续期盼。然而,两个月以来,各部门“精炼”的表格和简短的注释,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不清楚相关背景和标准的普通百姓而言,不啻于深奥、难懂的“天书”。难道三公支出为公开而公开?( _0 H7 ~7 H2 ~* o. c1 l6 A* ]7 \
  “公开总比不公开好。”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指出,下一步三公监督和制约需要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 Y% }" A# w+ X! O+ ~4 g6 L
  念概开公
6 t' r$ {! m2 E$ T( y. \- T  此“三公”非彼“三公”?/ L' g0 i: {5 S) |) [& f
  官方公布的“三公”与民间关切的“三公”概念不同,又无具体细化说明,渴望知情的公众感觉不解渴。
. {& U: h( A/ |  对“三公”的关注源于民间。人们想探究“一盒烟一壶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坐着一座楼”的现实版本——每年政府到底花掉了多少钱?
. E) z' g4 S9 O, v7 s  民间关注的“三公支出”指的是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对于三公的探究源于最基本的知情需要。" W6 x0 n$ {7 |1 T1 O" V7 c- O8 h4 {
  作为公众知情权的守望者,媒体对三公有着持续的关注。近日对中央部门三公支出的持续关注可见一斑。3月23日,国务院定出时间表,要求各部门6月公开支出情况。按照国务院要求,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 G( p% [+ G/ L+ y- H, d
  4月14日,科技部率先公开三公经费预算。这一“吃螃蟹”的举动,使得三公支出从幕后走到前台。但同时,将三公“打包”,公布总数的方式也引来“看不懂”的质疑。尽管7月15日,科技部在仅有的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总数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但从科技部开始,陆续公布“三公”均为: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以及公务接待费,并非民间所关注的三公支出。
; ~. ?- G$ |5 o6 r5 b9 n" x  有专家指出,三公经费的公开的细化程度不够,导致人们很难对这样的三公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 _$ r  Y, L- T% u" f
  因“三公经费”超5亿曾一度登上支出榜首的海关总署,其中4.5亿多用于“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并且表示“车辆大部分为执法执勤用车,不同于一般公务用车,是开展执法执勤工作的必要保障。”有关专家在分析这一数字时指出,执法用车并非专门为官员服务的一般公务用车,需要区别对待。只笼统地公布执法执勤用车的花销,公众就无法对官员用车花费进行有效的监督,笼统地公布公车花费意义不大。言外之意:此“公车”非彼“公车”。
+ |! `7 ?3 \2 y6 P  有关专家呼吁,不要低估老百姓的智商,他们当然知道政府也有正常开销,只是希望能够把不该花的留下来,把能节省的省下来。官方公布的“三公”与民间关切的“三公”概念不同,渴望知情的公众感觉不解渴。
$ X" ~& V* m1 j- W4 R: j9 J% P  的目 开公# c; {) A+ D* S  C: D
  三公支出为公开而公开?
2 f) z- Y- d- V" _: T  纵观陆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三公”数据,有的部门公开得细致,有的公开得粗略,有的有相应的解释,有的则没有。8 k4 S6 u4 }! m% T$ O) Y
  经历了从单个缓慢公布到周末集中公布的转变,目前公布的单位已占大半。最初的目的是否实现?
  V' J+ w  g! ?, E: [  继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后,国家文物局在其官网上公开了“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公务接待费的财政拨款决算数是48.32万元;今年这项费用的财政预算为151.85万元。“公务接待费”的预决算相差103万元,增加两倍多。一直提出要压缩三公经费,为何越压越多?公务接待费用呈两倍增长,其必要性在哪里?这些问题无法从一张短表上找到答案。
9 M6 _2 x6 d  v8 _7 h4 f  数字一出,引发舆论广泛讨论。国家文物局随后就此进行解释称,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务接待费预算与决算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有7个与中国签署文化交流协议的国家,因受各种因素影响,未能如期派出政府代表团访华,造成当年公务接待费支出相应减少。+ I/ H( h5 ~9 C+ I6 J* Z+ c8 {
  经过此番质疑,此后尽管一些单位在公布“三公经费”的同时进行解释说明,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中国民航局、国家林业局、中央党校、中国工程院、国家邮政局等多家单位仍被指过于简单。从“精炼”的表格和简短的注释中,老百姓仍然看不出钱到底是怎么花出去的。
$ I' n5 i7 n1 ?8 }, i  在诸多不满的情绪中,面对部分单位的“三公”解释说明,公众提出了“是否能够相信”的疑问。: }( X% P0 M/ U/ q) t
  国家粮食局公布2010年因公出国(境)费212.88万元,比2010年预算数增加13.04万元,增加的原因是2010年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团组增加,另外一个团组由于欧洲受火山灰影响,不能正常回国,经费超出了预算。5 n+ p5 T) j& L
  一直关注国务院有关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吕艳滨副研究员将公众的迷惑归因于目前“三公”公开的标准、内容、范围、方式方法等没有统一和规范。
' Z7 n( e. s% ?/ i2 [8 [! b# a  “这样的公开还不能让公众清晰、明了地判定该部门经费支出的详细核算标准、开展有关活动与本部门履行职责的关联度、必要性和实际取得的成效,因此也就很难判定这些经费的支出究竟是否真的合理、是否真的取得了应有的绩效。知情的目的没实现,势必遭到公众的质疑。”在这样的公开状况下,公众只能“看个热闹”。" J' @2 b1 a" t0 x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指出“三公经费”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就难以有所比照。基于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诸多因素,各部门公布的最终绝对数字的高低并不必然说明相关工作的优劣。5 \0 ~2 T' ]: P- v+ }3 L4 n% B+ f
  缺乏权威部门把关,“自说自话”的数据难逃选择性公开的命运。
$ G' u; p( u+ u5 o! c- R5 o  效实开公
, j8 m0 N0 l1 j1 l6 P  面对质疑不予回应?+ p0 Z6 v: n* y3 R+ O; f  ]
  对于公众的质疑声,多数部门基本上未予回应。与此同时,很多部门“吸取教训”,苦心选择周末扎堆公布,避免引起过多的注意。
, a% b. R6 l% _7 Q' E( D4 l  当报道标题中“三公经费暂居首位”的主语一再改变,三公经费的新高也一再被后来者刷新。质疑部门三公支出过高的声浪在出现更高数字之后发生转向。
2 {8 R1 Q* X. y4 I  计生委因公出国费用比例高引发质疑。在计生委的“三公”账本中,2010年的实际花销、2011年的预算数都逼近500万元,超过“三公经费”总额的五成。+ L5 j( Q. ]6 k  n" F8 [# h
  当人们从这些公开的信息中看出了“不解”和“疑惑”的时候,“过于笼统”“支出总额过高”“公车占比过高”等质疑不断出现——“三公”公开在民间自然而然地进入第二环节:知情之后的监督介入。但现实状况是,相关部门多数未回应。
3 m! T/ V, q$ G9 [! h* ~% D3 C  如果热闹关注的背后是“你可以批评,但我坚决不改”的态度,那么眼下轰轰烈烈的“三公”公开又有多少是“虚热”的成分?- r, ]( i; ]5 E+ }" ~! |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指出,面对舆论批评,有关中央部门现在除了第一轮的说明以外,应该有第二轮的实质调整。并且伴随工作的推进将相关信息对社会公布,让人们看到监督实效。
4 {0 V0 R8 C# O" s0 X1 F( |2 a1 S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指出,公开只是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下一步的监督和制约需要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
) [4 T/ f* u6 A) p" k  还有专家指出,唯有扩大公民与人大代表们的话语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编制和审议政府预算,才能真正使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的财政开支不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c* ?$ \$ N( i5 d3 e( _
  “预算公开总比不公开好。”杨志勇指出,“结果导向”预算评价机制似乎更加合理。即以某项目为例,考察投入和实际产出,并且引入第三方评价。" A" W3 N6 U: f5 K
  本报采写本报记者张然2 r: z$ m* f1 x+ f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V+ E/ Z- G8 N% {3 @( F/ V, H
! @9 U. |9 b! ^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5 月 7 日 01:08 , Processed in 0.1071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