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 x! V0 c* `' B7 o
/ L8 I" F1 k! {
. E8 l9 J2 U, m( W) z1 X漫画:官员涉贪获死刑。6 ?- E& v$ N4 |" L! n2 j* Y
# Q" h4 S* ?" ]. E近年来部分被判死刑立即执行的贪腐官员名单和2010年以来部分被判死缓、无期徒刑的贪腐官员名单
) t) A# ~0 ^% y3 s0 L% p 死刑能否震慑贪腐?
2 j6 I" g& [" C6 L" h 4年前,部级官员郑筱萸以649万元的受贿额被执行死刑。
( x6 K* A W$ b! J8 A! {- B 4年间,又有18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但其中13人被判死缓,无一人执行死刑的判决,如与郑筱萸同年落马的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最终认定受贿金额高达1.9573亿余元,他受领的是死缓。' m+ }- ~+ k/ |- N9 c6 g
7月19日,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被执行死刑,对贪官是否判死再次引发坊间热议,杀或不杀的界线在哪里?" ^( P3 O/ m$ }- c
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贪腐数额仅是众多量刑标准之一,法院通常还要综合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是否追缴赃款、有无自首立功表现、认罪悔罪态度以及案件的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o9 n" p9 {6 H5 O) X/ M
官员贪腐10万以上即可判死
" |; a0 N& N$ | 苏杭两贪官被执行死刑的消息昨日传出后,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评论有赞有弹,但绝大多数网民评论都是为处死二人叫好。
8 J% X) x% O! T( D+ ?6 L 对于苏杭两贪被执行死刑,有网民做出三种猜测:一是认为贪腐数额巨大,才必须处决;二是认为级别不够高,没达到免死的标准;三是舆论声讨,以及中央反腐决心的显现。- y* F7 ]8 n* h6 H9 B
记者通过大量采访,试图找出“处决”贪官的标准,但发现没有确切、统一的标准。8 _2 F: B' Z$ A6 X4 y; ^
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以649万元的受贿额被处以极刑。而同年落马的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最终认定受贿金额高达1.9573亿余元,他受领的是死缓。; w( f. q; e8 ^& M3 u8 Y% x
为何贪腐数额近两个亿都不死?许多民众均觉得看不懂惩贪手段。法学专家分析认为,数额仅是众多量刑标准的其中之一,法院通常还要综合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是否追缴赃款、有无自首立功表现、认罪悔罪态度以及案件的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 _. w2 n& X& l+ y- C1 r. C 依照现行刑法,贪污受贿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
' I T6 f) |0 J7 F “实践中超过10万元后数额往往没有太大意义,11万元和500万元其实区别不大,都在同一量刑幅度内。”著名刑辩律师田文昌认为,目前刑法的规定并不合理,10万元的底线太低,对官员来说,贪10万元和贪1亿元的风险是一样的。- p/ ?; C2 K: b/ ?
一般认为,受贿后是否违法使用职权以及造成的损害是决定量刑的最重要因素。' p& r6 I- M$ m
郑筱萸受贿后,不仅疏于职守,还擅自降低审批药品标准,间接导致了众多医疗事故,导致了一系列恶果。" f$ @7 R! g3 @1 h
坦白、退赃和检举立功是免死主因
, R8 w6 F# j, `* A; _. t 随着许、姜两名巨贪高官同日领死,对多位贪污腐败数额巨大的官员却以死缓惩之,在社会上饱受争议。' M( _( B }& ?
死刑与死缓虽然都属死刑,但一字之差,在司法实践中有天壤之别。由于我国的无期徒刑不是真正意义上终身监禁,对于死缓多而极刑少的死刑,究竟能否真正震慑贪腐,法学界也分为正反两派各持己见,然而,学界一个共识在于:反腐败不能只靠死刑政策,更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 i. k. a+ r: v4 q, C1 ^
近来,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被不断提起。民众主张“斩立决”,而法学专家却主张“斩监候”。+ v& C4 E8 O! \ \8 g* I
记者调查发现,在众多“死缓”的判决当中,免死原因主要是有自首、坦白情节,以及检举他人、提供破案线索。对于贪腐数额,则不是判处极刑的唯一标准。
; d# p/ }8 A1 O% ] 以原中国石化董事长陈同海为例,虽然其收受他人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1.9573亿余元,超过许迈永和姜人杰,但法院认为他在因其他违纪问题被调查期间,主动交代了办案机关未掌握的上述全部受贿事实,具有自首法定从轻处罚情节;此外,陈同海还具有认罪悔罪,检举他人违法违纪线索,为查处有关案件发挥了作用,以及积极退缴全部赃款等酌情从宽处罚情节,因此判处其死缓。
2 [( t! t; o1 E$ ~& Z 相比陈同海,许迈永的判决认为,其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索贿情节,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应依法惩处,并与其所犯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许迈永虽在有关部门调查期间主动交代了部分受贿事实,赃款已全部追缴,检举他人违纪违法线索,但经查,其检举线索均未查证属实,其行为不构成立功。
% F4 \ l" n: j 许、姜两巨贪领死消息传出后,不少网民撇开“该不该杀”的话题,从制度完善方面讨论防治腐败。“朱元璋时、贪七十两银子就杀而且是剥皮,也没有杀完贪官,没办法,贪饱了就不贪了,换一个没贪过重新贪、更麻烦。”有网友举例认为,靠死刑反腐败是一种制度性偷懒。腐败猖獗,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转型时期、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制度失灵造成的问题必须用制度的完善去解决,死刑管不住腐败,河南省和贵州省几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就是典型例子。
* l2 L$ K( E: c$ r0 {9 S2 r4 z 死刑能否震慑贪腐?记者采访了一些法学专家。专家对此有肯定的一派,也有否定的一方。; I# q7 p; A a% [! B d
正方" X$ y) s+ r+ R3 {* w; N' O
广东省法学会刑法委员会专家认为,贪腐犯罪不能取消死刑,但应遵从从严审查、慎重下判的原则,保留死刑,才能起到威慑作用。贪腐必然伴随公权力的寻租,其社会危害往往大于个人犯罪。郑筱萸主政国家药监局期间,一年狂批上万种新药,药价飞涨。浙江湖州乡镇干部截流私分汶川地震捐款,更加是谋财害命。公权力滥用的危害既深且广,非一般私权之滥用所可企及。, b/ O6 m: O( @; V2 ]
首先,我国贪腐犯罪仍呈高发态势,“小吏巨贪”、权力滥用的现象也较为突出,若取消死刑,会使群众产生误解,认为国家对贪腐犯罪不再从严打击了。
2 {8 ^, c( J, u: O3 R 其次,在其他犯罪的死刑仍大部分保留的前提下,若取消贪腐犯罪的死刑,会让群众认为“官民不平等”。
% P* P$ b9 Y6 Z 此外,保留贪腐犯罪的死刑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实践中,贪腐犯罪属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死刑的保留能够对犯罪嫌疑人形成一种无形的威慑,促使其为了保命如实交代犯罪行为。
, J$ t% Q0 c/ d$ s |7 { 反方
5 i! v$ R% R/ J0 Z* m% r+ _1 \ 北大知名法学教授贺卫方认为,“姜、许二人执行死刑,我认为是很大的悲剧。这么多年,反腐越反越腐,数额动辄上亿,不是单纯的人品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只有建立制度性的反腐措施,用有效而良好的监督手段,严格的审查,才能大大减少腐败。”' s& i, ]& Q" _$ n
从司法实践来看,死刑对贪官的威慑力没有人们想象的大。我国刑法规定,个人贪污10万元以上、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死刑。而实际上,因贪腐获死刑立即执行的屈指可数。更常见的是,贪腐几千万、上亿不过是无期、死缓而已。因此,对贪腐用死刑威慑仅具象征意义。治贪之目标,只能靠制度性预防而不是死刑来达成。
9 Q4 f7 g( `(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坦言,目前对于职务犯罪我国主要是从刑罚的角度进行判罚,在经济方面的判罚比较简单,只是追缴赃款,没有额外的威慑性惩罚,贪官往往有“牺牲我一人、幸福几代人”的心理。在国际上,除了对贪官有必要的刑罚外,需要根据贪污受贿的情形进行惩罚性加罚。例如美国,除了罚没赃款外,会根据贪污受贿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计算出一个加罚额度,这个额度是对公共利益损害额度的3倍。新加坡每查实一次贪污受贿行为,在充公后会加罚10万。这意味着贪官贪污后,家人在经济上会受到很大的波及,这种方式值得借鉴。南方日报记者 刘冠南实习生 陈泽璇
. [% Q8 w: z6 h! r* m.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z9 b% W5 P3 R/ S: m5 e
4 \) [6 P) I; j+ K&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