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8 K" ]: [: k2 J! J8 s8 T; t9 L6 c# E& W9 _2 t+ M
中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眼下正是高校招生的关键时刻,复旦与上海交大的生源争夺“口水战”越演越烈。2 [. \1 L( q7 H* I6 r3 I! v
【复旦上海交大发声明 引发生源争夺"口水战"】! p$ x( c n+ O4 d' g
今天(4日)下午三点,复旦大学宣传部的陶韦硕老师向晚高峰的编辑付娜透露,此事将由教育主管部门出面解决。$ P6 |, D6 V# Z; d/ c" z
陶韦硕:不是走法律渠道,是已经上报给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件事,教育主管部门会调查此事的。( y/ t1 `' e0 `& ^" R S: k/ P
回顾一下生源口水战的始末:先是复旦大学发表声明称:有人假冒该校老师 怂恿复旦“预录取考生”改志愿;复旦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他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判断,打去电话的是上海交通大学。
' ^4 L4 i, r# m$ K! d2 ? 复旦大学知情人士:我们得到反应的情况,立刻通知了招生组。上海交大一个老师,姓张的,他承认了。8 l7 N' Z4 @1 {8 ]) d
对“挖复旦墙角”一说,上海交大则连发4条官方微博回应,表示该校招生工作是“阳光工程”,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 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此外,上海交大还将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4 ^0 B! F3 w) J' Z7 a3 y
就在事件扑朔迷离之际,有考生在微博上爆料,自己刚刚报考了上海交大,就在志愿填报前后,他接到了一个来自复旦大学招生人员的电话。这位考生对记者透露:
! i5 C' J3 N& z% M! _; N 考生:我对医学比较感兴趣,报了北大、复旦和北交大的医学部,我最后跟上海交大签了预录取协议,交大说,我只要第一志愿填报交大,就可以录取,没有退档的风险。我早上刚和交大谈完,下午就接到复旦的电话,他说,我的决定很仓促,不明智。这些话我听着都比较刺耳,你可以说你自己很牛,但是没必要诋毁你的竞争对手。: C7 r# j3 N3 Y" X, R2 _
到底谁才是受害者?是复旦还是上海交大?恐怕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湖北等地的招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围剿了北大清华,谁就是胜利者。最初,复旦是胜利者,甚至是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但是,就在鸭子快煮熟的时候,却有同城兄弟疑似抢走了复旦的胜利果实。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词----“预录取协议”。“预录取协议”指的是:在真正的高招录取前,各校承诺,考生只要签了“预录取协议”,并把协议学校填写为第一志愿,就可以顺利进入那所大学。! }* Q% |4 a- D
编辑付娜就此采访了北京岳成事务所律师岳屾山。“预录取协议”有足够的效力来约束高校与考生间的录取关系吗? E y' }" |! q* q/ z2 h! g3 m
岳屾山:录取协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它充其量只是一份意向书,而不是一份格式合同。合同有很多的要件。高分考生,有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去哪所学校的权利,高校也有录取这个考生、不录取那个考生的权利。如果非要按这份预录取协议要求考生去哪所学校,也就伤害了考生的选择权。" O7 w- B$ p- s7 r5 s, H
生源一直是高校的生命线,连普通公众都深知生源的重要性,但是,“抢生源”的乱象能乱到如此地步,还是令人大吃一惊。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春蔚说,复旦与上海交大争夺生源、引发口水战,它所代表的招生乱象,根子还在于当前的高考制度存在灰色地带。
; z, ]2 i9 T6 h 张春蔚:我们说到高校,就想到百家争鸣,是学术之争,但是,现在的高校却在争夺生源上,大打出手。高考制度应该是教育最基本的一个公平。但现实中,高考招生却沦为一场“拔尖”游戏。学生不停的考生,高校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对优质生源进行掠夺。表面上看起来,是两个高校的争夺,从本质上,这是因为高考本身存在灰色地带。3 k* n+ `1 v! G% K7 F
然而,就在内地大学频频“掐尖、抢生源”的同时,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有关人士昨晚透露,包括 北京3名文科头名在内 的内地省级高考状元11人,都已被港大录取。试问,大学新新人的第一课,高校怎能如此言传身教?
5 X6 R- u6 V4 o# ^* _$ l1 r.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2 Z8 z3 r5 E8 a( W; }
y7 V, f- R)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