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6 Z5 H5 u7 t3 ?! H' D l
, w6 _4 @0 _* c( p1 N2 o% c 7月1日,外交部开始正式签发因公电子护照,这是中国旅行证件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中国的旅行证件在电子化、信息化方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提高证件安全性能,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中外人员交往,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外交部领事司黄屏司长。
* C0 D7 ^% W2 A 京城先试点明年全面实施
) a: v4 C* [. j 问:因公电子护照今年1月30日试点签发,7月1日正式签发,这5个月里,外交部为正式签发因公电子护照做了哪些工作?
% q: r/ C9 ?& z# c Z0 [' { 答:因公电子护照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签发因公电子护照意味着需对外交部护照签发传统工作模式作重大改变。因公电子护照试点签发后的这几个月时间里,我们不仅对护照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进行了调试,完成了护照空白本的批量生产,更重要的是我们重新调整了护照签发的工作流程,解决了在京因公护照申办单位的信息采集方式问题,还对下一步各地方省级外办签发因公电子护照进行了部署。我们已按照国际惯例将新版因公电子护照向外国政府推介,以确保新版因公电子护照能够顺利被外国政府接受,保证持照人在境外顺利出入境。
! F8 M* i2 j) ^ 7月1日起,正式签发在北京申请的因公电子护照。9月份将在辽宁、浙江、福建三个试点省正式签发因公电子护照,并逐步向全国推广。我们计划于2012年完成因公电子护照项目在全国的实施。$ [0 \# o9 v/ ]" D {2 ^
增强护照的便利防伪安全性$ P- x/ B. S0 N1 |8 i
问:使用电子护照究竟能为持照人带来哪些好处?2 g' }/ g; E/ e1 c# s
答:目前有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电子护照,国际旅行证件电子化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且呈加速发展之势。目前,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研发国际旅行证件新技术的同时,已经在考虑将签证及出入境信息写入电子护照芯片,电子护照快速通关的解决方案也已提上日程,一些国家的边检机关还部署并使用快速通道。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护照的电子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强护照的防伪安全性,提高护照的信誉和权威性,有利于持照人顺利走出国门。
, R# U0 ]3 B+ ^- u/ O+ w 因公电子护照的签发将更加便利我公民和企业走出国门。这也是新时期领事工作跟上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个具体体现。4 f d! z6 v4 Z2 O5 U" x k1 s% Z
促进国内相关产业技术发展
. u8 s; D- J7 ^" m) o 问:电子护照项目在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中将起到何种作用? t# a/ O5 Y- r( I3 A% K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将进入关键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3 g+ O5 V4 q! f% _9 A" E5 u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完成电子护照产业化,实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防伪、加密技术标准化。西方国家基本垄断了护照生产的原材料、大型护照制作设备、芯片读取等专用仪器的生产,在国际旅行证件相关技术革新及标准制定方面也占明显优势。
2 d+ u. k8 |' ~) f 我国近年来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数字签名、加密技术的研发及标准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我国自主研发及实施电子护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电子护照的实施势必拉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致力于电子护照芯片、软件系统和制作设备研发,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中国在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相关国际组织,参与相关技术合作和相关标准的制定。相信我国的电子护照相关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真正实现我国电子旅行证件的“国产化”。) I: P. I+ e9 p& @! [
一本小小的护照是一国国力的综合体现,是国家的名片。护照的制作和颁发综合了造纸、印刷、集成电路、软件、生物识别、数字加密和无线射频等多种高新技术。我国实施电子护照,可以极大地促进国内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增强在国际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我们会以因公电子护照的正式签发为契机,扎实推进相关工作,使我国旅行证件电子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0 ~$ y2 G* w, Y.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3 l' N# }- n2 y, }" |1 w1 a& b7 }+ l! s
3 N- W5 O2 Q!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