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 e9 d6 j+ [: p2 G
+ s- `3 @6 I8 Y W' K: S
* _3 t2 V4 `9 G9 B6 b蔡妮在父母亲结婚地法国小城蒙达尼市留影
6 C( T/ q& v' D7 R( K3 K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89岁的我,一想起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的父母双亲,为国殉难,英年早逝,心情便久久难以平静。
& s6 y4 Z% c+ J: j/ t8 Y 我的父亲蔡和森和母亲向警予同生于1895年。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6岁的母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新创办的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父亲也以105分考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半年后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此后,两人都成为名师杨昌济的学生。
/ r, }5 j* U+ ?+ ?' P( l 数年后,杨昌济先生在日记中写道:在我所教的长沙数千学生中,有3个最优秀的男学生:萧子升、蔡和森、毛泽东;有3个最优秀的女学生:向警予、陶斯咏、任培道。9 L' x, M2 f5 Q
两次向毛泽东提议$ S# ] L" c7 y! O! z: V+ W
“旗帜鲜明成立中国共产党”
5 M3 o9 c* s. p$ }+ B1 }8 T 1920年5月,父亲和母亲在法国蒙达尼结婚,两人捧着《资本论》拍了结婚照。婚礼上,两人还将恋爱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分赠给大家,人们把他俩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5 o7 W8 _. {: G" F- a' B$ M
同年7月6日至10日,父亲和母亲在法国蒙达尼郊外森林里召开留法新民学会会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父亲明确地提出“应该效法俄国的榜样,而且应马上进行”。
- P9 B9 s& B' G" b5 e; N1 V 同年8月13日,父亲给毛泽东写信:“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父亲在信中还告诉毛泽东:“我在这里业已酝酿组织……联络新民会友、少年学会友、工学励进会友,开一联合讨论会,将来讨论如得一致,则拟在此方旗帜鲜明成立一个共产党。”
/ k& z1 Z" a" J5 l$ M% | 母亲随后分别向法国各地的学生组织负责人写信,宣传马克思主义,陈述建党的当务之急。. ^, m4 v% Y+ Q, m+ C& {& C
9月16日,父亲再次给毛泽东写信。这封信长达六千多字,详细介绍了俄国共产党的党纲及组织结构,父亲在信中再次提议:“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J+ N5 @0 V5 C
“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就是我父亲在这封信里第一次提出来的。
7 F* _: }# |. h/ g 父亲的信让当时同样满怀报国热情的毛泽东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于1920年12月和1921年1月给父亲写了两封回信。信中对父亲组织共产党,实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表示“深切赞同”。而收到父亲第二封信后,毛泽东更是热情回复,“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a9 A) M7 Q; d. d1 U" h! x1 V
后来,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她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3 J* ]! s8 [2 o& I+ {4 }: y! h" r
负责主编《向导》
+ \% B+ ]2 O6 x* ` u# D& {* ^! ~ 烧几张废纸暖暖冻僵的手; c) @3 W& e9 r3 i% v+ t
从法国留学回来,父母一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会后,父亲担任了中央第一任宣传部长,母亲担任了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B9 t% ]) R+ ] M) ^* U" b
那时,我们家租住在上海公共租界阁楼上一间很小的房子里,阴暗潮湿。我的出生给双亲带来了为人父母的喜悦,为了纪念他们在蒙达尼的结合,父母亲特地给我取名妮妮。; k4 o4 [+ F* J* e3 t1 F
在那艰苦的岁月,家里经济拮据,平日不得不靠朋友和同志们的资助。母亲带着才几个月大的我,坚持工作。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父母亲白天工作,夜深人静之后,用笔名给一家杂志写文章,以换取微薄的稿酬。
3 {1 n# j% E3 x+ y$ O% d" A9 V 那时父亲负责主编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只有一个编辑,父亲整天埋头看稿、改稿、写稿,足不出户,连说话都舍不得多占时间。为赶印刷出版日期,他时常通宵达旦,彻夜不眠,实在太疲倦了,连鞋子都不脱,和衣躺在床上睡一会,醒来再继续工作。有时哮喘病发作,气喘得像拉风箱,也不肯休息。冬天,父亲冷得实在受不了,只好烧一两张废稿纸暖暖冻僵的手,又埋头编稿。# h2 `, l9 c/ `2 Z
1927年3月,母亲从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归来,来到大革命的中心武汉,担任了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长。当时正值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前夕,母亲工作极其繁忙,几乎每天要去开会,组织宣传活动,发动民众。中午,趁没有来访者,她就在地上铺几张报纸,和衣在地上休息一会。
4 }5 ~0 X# @6 I" Z! X 4月12日,蒋介石叛变后,武汉形势日趋严峻。母亲经常亲自到工人家里去作动员。她早出晚归,常常在小摊子上买一个烧饼,边吃边跑,赶到会场,上台就讲话发言了。有人看到母亲眼睛深陷,全身瘦弱不堪,想办法弄来一袋奶粉,她却送给了别的患病的同志。
$ r8 {, r9 b, K* r! d6 Y( e 1927年底,武汉年关暴动败露,湖北省委机关遭到彻底破坏,很多同志被逮捕杀害。母亲不顾个人安危,与省委工运部的女同志张金保一起,坚守接头点,保持与各方面的联络,组织人员疏散隐蔽。她们整整饿了两天,才搞到几个烧饼油条,算是吃年夜饭。
8 M5 @/ W; J# ]- V1 v. k3 y) @ 狱中寄望孩子# e( k8 K5 e2 b/ U
“像小鸟一样在自由天空飞翔”: [$ G9 s% f& e, v* A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后,武汉三镇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党中央迅速撤往上海,各级党组织全部转入地下活动,许多公开活动的党员往各地疏散。父亲不顾自己多病虚弱的身子,一再向中央请求,去湖南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党中央最后派他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
2 P9 _# `( u4 T6 p ^ 母亲坚持要留在武汉。中央考虑她国共合作时期经常抛头露面,不适合从事地下工作。母亲说:“大家都离开了,各方面的工作没有人联系,《大江报》也得停办,那会叫许多工人失望的!” 母亲着手复刊早已停办的《大江报》,将铅印改为油印,尽快给广大工人群众带去党的声音,点燃新的希望。她独自编辑、油印。《大江报》上还刊登了母亲撰写的复刊词:( h( Q2 y. g2 s) H/ s) W1 X/ Q
《大江》愿做你们的伴侣,和你们永久共甘苦,同生死!《大江》愿做你们的明灯,在暗夜中照着你们走上光明的大路!
1 T) b& G' s1 J# T/ U6 u1 v o 1928年3月中旬,因叛徒出卖,母亲和助手陈桓乔一同被捕,母亲对陈桓乔说:“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地牺牲生命!人迟早总是要死的,但死也要死得慷慷慨慨,光明正大!”! `' n) s N! A' a
几位留法的女同学,通过李宗仁夫人郭德洁的关系,到牢房探望她,母亲泰然自若地说:“死算什么!我早决定必死,为主义牺牲,视死如归!”1 `8 q4 }5 Q1 @0 x& R9 Q5 a0 Z4 h
在臭气熏天的牢房里,母亲带领狱友们背诵唐诗宋词。她在狱友缝隙中来回走圈子,有时双手按在床上,脚不着地,撑起全身,以此锻炼身体。/ A2 D0 N9 ]5 J) [
母亲多次把藏在内衣口袋中外公和自己两个孩子的照片拿出来,贴在脸上或放在唇边亲吻说:“我的父亲是最爱我的,我拿什么报答他呢?”又对着两个孩子的照片说:“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听见了吗?”说着眼眶就红了。0 K. t6 z% H5 [* @
至今我还记得母亲在牢里给我们写的信中的那首诗:8 ~ A+ p6 D5 p6 b3 q% e2 y
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
# C0 U/ X# p: F" _& |6 R 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X( }+ T1 R5 l$ s d6 N
最后一次演讲! |4 N0 y1 p8 b. N, A
“革命是杀不完的……”
* s3 h& |. @) M) }9 y 母亲每天黎明即起,梳洗穿戴完毕,然后镇静安详地等候那一刻的到来。2 e% x3 ~$ J& D$ ?
5月1日,母亲比平日起得早,特地换上那件在法国结婚时穿过的油绿色旗袍。她走到铁窗前,默默注视着曙色初现的天空,轻轻地对陈桓乔说:“五一,记得吧!”陈桓乔点点头。; ]( p/ ~, T! p7 Z2 S
5时零5分,牢门突然打开,一匪徒大声喊叫母亲的名字,母亲回过头来,神色自若,嘴角挂着微笑,从容走出牢房。沿途观者人山人海,母亲一路奋力高喊,做了人生最后一次演讲:“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反动派要杀死我,可革命是杀不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3 P+ @: C+ d. i( f( E/ {
匪徒们慌忙扑上去,拳打脚踢,不许她开口,母亲挣脱束缚,头一昂,奋力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E$ ]( Q" W- R' v8 n8 y8 u
残暴的匪徒掐住母亲的脖子,抓起地上的石子泥沙塞进她的嘴里,又用皮带扎住她的嘴巴和双颊,鲜红的血从她嘴角流出……4 n% j: h1 _7 e
33岁的母亲慷慨就义,最终践行了她的誓言:“一点泪一点血都应为我们的红旗而流!”
' e0 I9 Y# C3 ]6 \ 一个月后,正在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的父亲,得知母亲牺牲,悲痛万分,于6月22日挥笔写下了泣血浸泪的悼文《向警予同志传》。) f8 M: s: ?3 d" e/ Z K
母亲牺牲3年后,父亲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那是1931年的3月,父亲前往香港,住在一个洋酒罐头公司的楼上。不久,大叛徒顾顺章也跟踪到了香港。6月上旬的一天,海员工会要开会,组织上考虑到形势危急,让他不要去参加,但父亲觉得不去放心不下。6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赶到了会场,挽救了许多海员工会人员,可他自己却被等候在那里的叛徒和特务抓住了。5 K: U/ } Z% Y9 U/ v
父亲在狱中受尽酷刑,遍体鳞伤。1931年8月,父亲被害,年仅36岁。' y( I3 e1 D: A c& z% c
亲爱的父亲母亲,可以告慰你们的是,我和弟弟蔡博在党的关怀培养下,长大成人,学有所长,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你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也已经实现了! (舒新宇 整理)
- [$ T- \) W4 s/ w* t.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3 e+ q9 i' n# O0 V4 h2 j9 |# `7 `
7 P: R# v. m o8 U& j3 v"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