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 Z* ]. ]$ Z6 J+ N Y
/ q" t8 x$ g* r# ]$ E' G) T" _
) }+ N7 n6 o, t《借枪》8 T# t$ S; S. j/ n# j
8 v4 d( g( C9 Y$ l龙一' N/ `2 v4 n! v( |
. e- V, H' C! X, k/ @. s+ r( G《潜伏》
6 { I* ~$ S+ A; `. s& {. b 点击观看《借枪》高清在线' T0 M0 H- y4 P& S& v
点击观看《潜伏》高清在线& X! j( x% G8 S/ ~$ U
他是个超级“宅男”,猫在家里“深入生活”,创作《潜伏》和《借枪》等作品时,为了追求细节真实,他在家里造起了土炸弹、用“发熊掌”的方法煮皮带,他拿老婆当试验对象研究江湖骗术* `2 _- [5 E0 b: T1 x4 T5 U; h
龙一2 W5 v/ A0 s) x# X: c# }
本名李毅 ,1961年在天津出生,祖籍河北省盐山县。生于饥荒之年,长于物质匮乏时期,故而好吃;长期研究中国古代生活史,慕古人之闲雅,于是好玩。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写小说引读者开心为业。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长篇小说《迷人草》、《代号》、《暗火》、《借枪》、《深谋》和小说集《藤花香》、《潜伏》、《刺客》等。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文学院作家,读书写作莳草玩物之余,尚有调和鼎鼐之好。) j! o$ w' R3 k2 g7 H9 k7 [
细节真实是最有力的武器/ c# T4 j5 J3 r) _; R9 s& S
羊城晚报:电视剧《借枪》和《潜伏》都是根据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您似乎特别钟情于谍战小说?9 f: p, ~: W3 D" g8 v- r
龙一:我一直认为自己写的是历史小说。而不是什么谍战小说。通过对历史的挖掘,创作具有独特人物和独特戏剧结构的小说,发现并还原被遮蔽或被遗忘的历史现实,揭示典型人物的人物真相,是我的乐趣。
2 b2 `3 I4 X6 ? 羊城晚报:这类小说远离自己的生活经验,应该不容易写吧?怎样保持真实性和可信度? 9 b# w& c3 K. Y# A2 `1 C; M2 @
龙一:任何题材的小说都是以虚构为主,所以,作家的创作过程也就成为了一个说服读者相信虚构人物和虚构事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节的真实有着极强的“实证”性,是说服读者的有力证据。因此,对于小说家来讲,细节真实至关重要。前几年,为了写《暗探》、《刺客》这些唐代历史小说,我曾经自己动手,绘制了长安的宫城与皇城图,绘制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的地图。之后,我又绘制了一幅西京长安的城市地图,将长安一百单八坊的位置标示清楚,标明清明渠、永安渠、漕渠和龙首渠出入长安的流经路线,标明九座城门的情况,标出所有重要的街道,标出东西两市的位置。当年写《长征食谱》的时候,为了弄清楚长征途中,一个药膳厨子怎么才能把皮鞋和皮带做得好吃,我在家煮过皮带。经我研究发现,用发熊掌的办法来做最好。我还曾在家里模仿当年的革命党人制造土炸弹。炒制硝酸铵时,散发味道太大,邻居们怨声四起。这说明什么?当年肯定不能在居民区做炸弹。有了这样的小细节,才能使小说充满趣味、真实可信。细节真实是小说家最有力的武器。
" m- f a: W. h1 J0 h) z7 t4 j 羊城晚报:《借枪》中有大量关于枪械的知识,您本人对武器有研究吗?% Y4 h* s7 T7 N" m& Q
龙一: 我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平日里对枪械知识有所了解,但《借枪》里,对日本的“歪把子机枪”了解不足,为此,我专程到中国军事博物馆,从外观上研究那里的“歪把子机枪”,拍摄照片回来对照书本知识研究。这些工作很琐碎,但小说创作中最关键、最激动人心的内容,却往往是从生活细节和技术细节中生发出来的。# W. w+ `- Z; z
羊城晚报:您平时读的书侧重于军事方面?
$ i a& k9 ~* }$ l; W: N9 ~ 龙一:我读得非常杂,什么事都想知道。我当年研究古代生活史,是对古代生活细节兴趣浓厚;研究近代城市史,是对应着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发现生活的相似与不同;研究中国革命史,主要是对人感兴趣,既喜欢革命者,也喜欢“反革命”者,因为他们都是内容丰富的人。这一阶段,除了研读正史之处,更多关注的是稗官野史、笔记和回忆录,其实,这些东西我今天仍然在读,每年要粗读很多。另外,就是对杂项知识的阅读,不论是山川草木、医卜星相、土木建筑、时尚风物、美食毒药……只要是有可能对小说创作产生作用的,我都有兴趣。我曾给年轻作家出过一个学习杂项知识的药方:一本有针对性的专著(旧书摊上常有)+远期创作需要+半天闲工夫+一个舒适的卧处=长了一门以助谈资的“学问”。9 X) J. O9 _8 d" }
观众的历史观受长期污染
+ A4 O' C2 r3 P# E# o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借枪》是您小说中最精彩的一篇,是长篇小说,情节丰富,人物个性鲜明,小说《潜伏》却只有一万来字,没那么精彩,但是从电视的效果来看却比《借枪》好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6 u" v; N$ B( d% O9 O, P! x 龙一:我的小说哪个好看,或者说电视剧《潜伏》和《借枪》哪个好看,是见仁见智的事。今天有人说《借枪》不如《潜伏》好看,是因为《潜伏》是过去,是经过时间沉淀之后的评价。《借枪》日后也会有这种评价,但不是它比《潜伏》如何如何,而是这个电视剧的价值到底如何。《借枪》的争议性来源于它的创新,今天出现在报刊和网络上的批评多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赞美也未经深思熟虑,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是娱乐生活的一部分。等到这阵娱乐热潮过去,人们静下心来反观《借枪》的时候,姜伟导演所做的创新必定会获得公正定评,我相信会是很高的评价。
2 R' ]5 b/ ]1 N8 A4 K& A 羊城晚报:如果说《潜伏》里的余则成是个“高人”,那么《借枪》里的熊阔海其实是个“普通人”,而且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一个懦弱的人,让这么一个人去完成这么艰难的任务,逻辑上是否说得过去?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 O# n6 r, r# K# _
龙一:今天的读者和观众的历史观已经受到了长期且深刻的污染,以至于有些人会根深蒂固地相信假相,维护假相,并为假相慷慨激昂地辩护。余则成和熊阔海都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中常见的人物,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只不过这些人的生活被遮蔽甚至歪曲了,所以今天的人们才会对他们的生活和行为有所怀疑。熊阔海的故事是虚构的,情节是依照揭示“人物真相”的需要设计的,如果人们一定要在历史上寻找对应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就不应该读小说或看影视剧,而应该读历史资料和看纪录片。
" X; a, _8 z1 M3 D7 X- n 羊城晚报:有观众质疑大结局熊阔海将“暗杀”升级为“明杀”,您怎么看?/ R5 Z" }4 ?1 q5 b
龙一:自由地怀疑与批判是观众的权利,是自由的标志之一。我很喜欢观众对《借枪》的讨论,它常会给我带来启发。3 B8 f& x& `9 G
比较张嘉译和孙红雷的演技无意义
# J. O5 ^ o+ `! o7 I1 ` 羊城晚报:不少观众认为孙红雷演得比张嘉译好,作为原创作者,您如何评价?
4 K! f" Z8 f% U 龙一:张嘉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职业演员,功力深厚,他唯一的压力只会来自于熊阔海这个角色本身。这是因为,熊阔海是个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改编之后,这个人物变得层次更复杂,感情更强烈,内心冲突更激烈了。张嘉译能够将熊阔海这个人物阐释得如此透彻,如此生动有趣,这是他丰富的表演经验和难得的表演天分决定的,也是他对人物深入研究、反复尝试的结果。表演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我相信,张嘉译演《借枪》这一部戏,比他平日演两部戏的劳动量还大,还要辛苦。
3 d/ P' ~, L8 f8 v N 比较张嘉译和孙红雷的演技毫无意义 。他们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中精彩地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这才是这件事的意义所在。幸运的是,这两个故事都改编自我的小说,为此我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 R3 [& K* H1 K
羊城晚报:《潜伏》里余则成身边的搭档王翠 平和《借枪》里熊阔海的妻子周书真,两位女性个性迥异,深得人心。但是在爱情结局的处理上,您似乎都喜欢选择以悲剧收场。$ `( U. C5 G7 u6 s- L7 v1 Z
龙一:当年的革命者为了追求理想和信仰,如果仅仅牺牲了爱情,那他们是很幸运的。不幸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广大民众未来的美好生活,他们押上了一切可以付的“风险价值”。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称得上是英雄。; `+ ]* e' w$ Z3 z1 E" @! r
家人认为电视剧比小说好 % V% W- W1 R4 d3 T: g; S
羊城晚报:影视“带热”小说的现象当下很突出,有人说,没有影视,您就没那么出名。
$ J; |2 z7 h2 ~ U4 x; |( B 龙一:哈哈,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今天,也不止出现在电影发明之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 时代亦如此。作家被遗忘是正常的,传世之作毕竟是少数,能被人们长久记住的作家就更少了,更何况是影视剧带给我这个原作者的浮名。自有文学艺术以来,几千年的时间,被遗忘的作家加在一起估计已经能组成一个小国家了,为此,我不担心自己被遗忘,因为这是客观规律,我唯一担心的是我会因为浮名昏了头,不再尊重自己的工作和品位。
8 A* `& K! k- v' P( x 羊城晚报:您的太太和女儿怎么评价您的小说?5 a& Q8 a2 {2 B& _! I' Q
龙一:她们很支持我写作。不过,她们认为电视剧比小说好。呵呵。黄咏梅
9 C1 W4 @3 T8 `% f' S! y! b; N$ N8 r2 o- y8 h1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