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 Z; K# Z. e* B6 N- [
$ C2 ^5 E% ^( m( t" t q- C$ x
1 U8 v" [. e( o- S5 y" l漫画:啃老族。人民图片9 z: Q/ d9 N2 \) V
就业难,收入差距大,物价涨,房价高……这些民生问题是导致部分人啃老的重要原因。当年轻人的困难成了全家人的困难、当白发不得不与黑发共同承担生活压力时,对民生建设的进展与困境,值得我们更加关注。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啃老族”,请他们一吐心声。
; }) C" c% }. q( ] ——编者
+ p2 g, M7 t. F! n6 S) m4 f 就业难,没钱无奈去啃老
: k; o5 I D5 T Z ●“这两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立足社会,不得不请父母帮忙。”
) L% d- Z* n+ }5 N- W6 b “这点工资,应付平时衣食住行方面的花销都已很难,哪还有余力帮助家里?”谈起自己的生活状况,文嘉叹了口气。半年多下来,她不仅没留下一点积蓄,还从父母那里拿了2000多元。每当看到父母无奈而又焦虑的神情,文嘉的心情十分沉重。
0 D: i5 u. ?; d! ?/ E% d 进入社会不足一年,不知不觉中,小文已经成了“啃老族”。* P/ c2 F/ U! Y1 t+ B" m/ T7 ^
2010年7月,在江苏一所大学读书的文嘉毕业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小文读书期间就盼着自己早一点工作,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但是,毕业后小文回到老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再加上频频跳槽换工作,收入总是不如人意。' Q/ I! h; ?* D; h( V
最初,文嘉曾尝试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均未能通过;之后,她托关系进入当地一家私营企业,但干了不长时间,小文觉得工资太低、没有发展前途,就辞了这份工作。在随后半年多里,小文又先后换了四五家企业,一直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工资在1200元上下。
& d {. |* D/ _: A E( Z 小文打心眼儿里不想啃老,但现实的就业压力让她别无选择。“找工作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立足社会,只得请父母帮忙。”* X% Q( t6 l7 a' p, h
小文说,自己一直在很努力地找工作,但像她这种一般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又没有多少人脉资源,很难进入大企业、大单位,只能去一些私营企业干活,“私营企业在待遇、福利、发展前途等方面,很难和大单位相比,收入也不高,让人很灰心。”8 |4 s1 B# _( X0 ]( ]! \
实际上,除了让人灰心,啃老还容易消磨意志。一旦陷入啃老,就容易形成依赖惯性,对将来的生活更加不利。
3 g, x$ b) f; {" D( q9 s 去年技校毕业后,张亮在山东老家找了一个做维修工的活。“工作那么累,每月收入却只有1000元,太辛苦了。想想自己学历低,好工作也找不到,越来越觉得没有意思,后来干脆不干了,吃住都在家里,先过段舒坦日子,以后再想想出路。”他说。" W" M D. \, z
张亮的母亲对此也很无奈:“他不愿意出去工作,我们有什么办法?这么大的人了,不好打也不好骂,管不了。现在家庭条件还好,先供他一段时间再说。”
2 w; {8 S4 ^1 t 据张亮母亲介绍,他在技校学的专业其实不差,他同学现在有的一个月能赚3000元,这在当地已经属于高工资。可是张亮自己当初没好好学习,现在又犯懒,能怪谁呢?1 {4 }# F8 L2 n' y
据记者了解,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总想找一个薪水高、福利好的单位,小城市不想去,体力活不愿干,折腾来折腾去就变成了“啃老族”。这种“啃老族”的出现,虽不能说没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更多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D4 q& n3 z" W- d0 A
房价高,不啃老买不起房
- i, B7 Q9 s+ Q- V ●“房价太高了,而且还不停地涨,自己的收入涨幅根本跟不上。没办法,只能向二老求救。”
" K0 A1 K& y% l' V6 g1 h 就业难会导致啃老,如果再加上生活压力,更容易加剧啃老。在大城市,高房价已经成为催生“啃老族”的重要原因。
$ F% e: F( E+ E7 O$ i 2007年硕士毕业后,王浩如愿进入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均收入可达6000元。即便在生活成本较高的北京,这样的收入也不能算很低。几年下来,小王的银行存款也有七八万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3 I& A$ n3 o& u. c6 R
但当去年王浩准备结婚买房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原来,小王计划在西四环买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约140万元。可看看自己银行卡的存款,连首付都不够。小王只能向父母求援。听到儿子要买房,老两口没有丝毫犹豫,一下就将省吃俭用存下来的30万元给了他。3 U6 p8 C1 N1 j: g4 s
如愿买了新房,可王浩一点高兴不起来:“其实我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去买房结婚,但房价太高了。没办法,只能向二老求救,暂时当一个‘啃老族’吧,等以后有钱了再好好孝敬父母。”小王说,一套房子就把一家的积蓄耗光了,真是无奈。1 J! U H. D3 a% s$ P
在北京等大城市,王浩的经历让很多人有同感。高房价的重压之下,能不啃老而完全靠自己买房的年轻人,少之又少。看看北京地区,连四环附近的二手房均价都超过2万元/平方米,这让积蓄甚少的年轻人如何买得起房?5 ^ t5 R$ l7 J u: z
一位朋友告诉记者,2003年的时候,能找一份月工资4000元的工作就很满意了,因为当时觉得攒几年钱,买房子肯定没问题;但现在呢,找一份月薪上万元的工作,都别指望在40岁以前买上新房。显然,不是“房奴啃老”,而是“房价啃老”。正是严重超出收入水平的畸高房价,迫使一些年轻人不得不向父母求助。2 h0 v0 S# M# k, f" L
或许有人认为,年轻人买不起房是必然的,年轻人本来就不该着急买房,即便结婚也可以租房过渡嘛。可多数人认为,这种观点虽有一点道理,但实际上是在为畸高的房价开脱责任。“结婚时,谁不想有一个稳定的安身之处?租房价格并不便宜,而且还要面临随时被收回、不断搬家的可能,谁愿意忍受这样的折磨呢?”王浩说。
9 w5 I2 X6 F$ A* v5 [5 E 2009年,小朱进入北京一家企业工作,目前月工资约5000元。他说:“我就是靠父母才在东四环买了一套房子,现在要承担3000多元的月供。我觉得暂时依靠父母也是正常的。”2 o8 Y: j/ n# S. e
小朱说,现在他的很多同学跟他一样,都需要父母帮衬一把才能在大城市立足。大家认为现在依靠父母,等自己以后有能力了再“反哺”父母,有什么不可以呢?
( @. V4 {. b( m' D d5 y( |- ^ 没门路,离开父母更无望
; q9 R0 |9 Z- ?+ u ●需要通过家庭、亲戚等调动、支配和利用社会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都是“啃老族”
* q! y! B' }9 Z: \) l2 `" Z+ B 当崭新的解放牌大货车开到镇上的时候,41岁的赵军不禁流出了热泪。
k9 A2 `. ^% o' `; V 40多万元的车款,不仅花光了父亲积蓄,全家还四处借了十几万元,而赵军仅仅付了个零头。
2 q; A0 C6 l3 V, N& Y' Z 买车,是想通过长途货运,改变目前生活的困境。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赵军心里没底。为了买车,他思量了很久。最让他愧疚的,还是自己的父亲。7 z0 W0 w# x, l# B) ]
赵军的经历,有太多的苦辣酸甜。; {# o% l$ c$ F
上世纪80年代末,国企改革的大潮尚未波及这座北方小城,18岁的赵军高中毕业后,通过招工考试,来到县机械厂上班。正当他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的时候,国企改革大潮涌起,赵军下岗了。从那之后,他开过餐馆、修过汽车、当过出租车司机……生活从来就没轻松过。一晃,20多年过去了,赵军还在社会边缘挣扎。
7 L6 _9 l" |8 x3 _7 [$ b 由于收入一直不高,赵军的儿子出生后,一直由父母带着。去年,12岁的儿子开始念初中,家庭负担更加沉重。看着长途运输比较挣钱,赵军盯上了这条门路。3 V1 e, t' I! k- U" P" F3 C
买车花光了父亲的钱,揽活也离不开父亲的帮忙。父亲早年当兵,转业后在镇上的民政部门工作,已经退休多年。为了儿子,父亲又拿起多年未用的电话本,挨个给当年的战友打电话,“转业后,有的战友曾在政府部门任职,有的下海经商,如今虽然都离开了‘一线’,但社会关系还在,也许能有些用。”5 U- s0 V! N" w6 |6 n( j( K
赵军告诉记者,这20年,不是自己不想努力,可是,哪里才有自己的舞台?找工作?政府机关、央企、事业单位……这些“铁饭碗”,想都不敢想;自己创业?眼下一无技术,二无本钱,三无门路,根本看不到希望。这些年,自己硬撑了下来。如今已经年逾不惑,可生活上还离不开父母,这怎么不叫人愧疚!3 G8 y9 v$ X) |* \
现实中,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需要通过家庭、亲戚等调动、支配和利用社会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都是“啃老族”。
3 G+ L2 j3 a+ c 21岁的林静毕业于某职业学院,专业是小学教育。毕业后,林静参加了县里的教师入职考试,自以为考得不错,可是榜上无名。眼看着一些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陆续和用人单位签约,林静最终明白,找工作,拼的不仅是个人能力,还需要利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资源”为就业开路。
8 a& o( B, P0 o/ H8 v5 @! ?# r 林静的父母都在农村,寻找有用的“关系”,谈何容易!多方打听,林静的父亲终于联系到一位远房亲戚的同学,他在县人事部门当科长。春节刚过,林静的父亲就将家里的仔猪提前卖了,凑了1万元。县里即将组织新一轮教师入职考试。可是,这些钱怎么给这位科长?他会不会收?收下了又管不管用?林静和父亲都不知道。
/ u: E0 w0 p' u 林静说,当初考上大学,本以为是“鲤鱼跳龙门”,希望已经不远;如今,希望来了,可就是实现不了。大学期间,好强的林静没多花家里一分钱,为找工作,却给父亲增添了负担。可是,不求父亲,又求谁呢?- L( c- K3 C E/ n8 R y
被啃老,养老问题难解决
3 Q* N7 L, O, I- Y1 W ●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减轻生活压力,不仅是青年人的现实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呼声+ |! u. v6 F( q
29岁的证券分析师佟宝祺住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一个高档社区里。
1 E3 N6 l8 V$ ~. `8 D, Q 证券行业收入高,小佟年纪轻轻就赚足了买“豪宅”的资金?当然不是!买房子,都是父亲出的钱。! {/ Z6 |7 M8 C4 o
8年前,佟宝祺大学一毕业,家里就给出资买了房:当时的房价比现在便宜好几倍。如今,房价一涨再涨,佟宝祺全家都很踏实。
# g4 k4 Z% y9 C6 M/ @5 ? 小佟老家在河北农村,父亲是村里最早的“菜贩子”之一,20年前就开始往北京贩菜,行情好时,一个冬天能挣几十万元。他说:作为父母,总以能给子女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自豪,如果自己还算过得去的话,有几个老人不愿意给子女帮助?
" {5 B! {% Y# k! d: s: Z 房价高、就业难……在生活压力面前,很多老人是情愿被“啃”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生为儿为女,无怨无悔”,是多数父母坚守的信条。/ K# h9 L: y5 X
佟宝祺说,父母终有老的一天,“作为80后,我们同样也知道父母的艰辛,今生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父母。”
: ]) |: d# s" F7 o( E 佟宝祺有个好父亲,自己也有个好工作;他有“啃老”的条件,也有“养老”的能力。可是,对更多的年轻“啃老”群体来说,如何为父母养老,已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A! v% d3 z) {4 y j
去年,在双方父母的帮助下,27岁的王瑛贷款买房结婚了。但是,生活的重负让他们孝心难尽。小两口分别供职于北京两家小公司,每月收入加起来只有七八千元,还了房贷,日常花费已经紧巴巴,连孩子都不敢要。母亲心脏不好,王瑛一直想把她接到北京仔细查查,可母亲怕给孩子添麻烦,执意不来;王瑛也知看病困难,不仅需要钱,也许还需要“关系”,自己不具备这个能力。( ?* `: F) q7 m X) L4 a
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独生子女结婚成家,他们的父母也进入了老年。当下,由两个独生子女赡养4名老人、养育1个孩子的所谓“421”的家庭结构正在加快形成,如何解决“二养四”的问题(即由两个独生子女赡养4名老人),已实实在在地摆在了全社会面前。8 {6 I8 g) F) s7 `5 g# q4 _4 A+ Y
“立足社会难,赡养父母难。”这是很多80后遭遇的两难境地。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80后年轻人觉得照顾自己的父母已经力不从心。
8 R% ?2 g& ~, [9 `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没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又很难找份像样的工作;我们不能赚钱时,房子是分配的,开始赚钱时,房子已经买不起了……”网上流传的话,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感受。5 Q1 ?: U! {8 D4 N# j" z
据统计,全国80后累计有2亿多人。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年轻人将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下,这些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减轻生活压力,不仅是青年人的现实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呼声。而对他们多些理解,少些苛责,应该成为全社会更理性、更善意的选择。
- j" T0 S# o# d (文中部分采访对象采用化名)- }& r0 G4 |2 i% Z
(编辑:SN028)
# E8 _2 b! J; s! O/ F0 Y$ E M+ R5 u2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