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N/ X. w9 v4 ?$ U5 ?- [& b
?& X% O% @" x
1 A1 X2 Y' ^! Y4 U7 z《日本沉没》$ P1 {: `; `% U7 t' p
( i/ ]5 N8 p+ `3 p& K* G% o
《感染列岛》
8 c- i+ f- |! \) d6 K. @ ~ & a4 K( T" w. ^) T; Z
《海猿》
2 U% w* L7 i) ? Q: e1 B
. @7 \: k4 H" Z; g# ]; Y# _《柴犬奇迹物语》& v+ O6 ?- J. i' B
人类有文字记载开始,似乎从未停止过对世界末日的猜测和臆想,原来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自从有了电影就进化到几乎贴身体验的地步。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阶,以特效为主的灾难片已经成为一种供大众消费的主流类型片,然而日本3月11日发生9.0级强震,之后引发海啸并发生核危机,当电影里虚构的一幕在现实中上演时,人们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个时刻准备自我“沉没”的国家。7 M t/ q* V$ R1 n3 ? l
岛国日本土地狭小、资源有限,加上地震、火山爆发等天灾频发,自然造就了他们强烈的危机意识,在以往的影视剧作品中,日本也热衷于表现强烈的末世情结。尽管在幻想中一次又一次被毁灭,日本在电影中还是保持着淡定沉着的姿态。面对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脆弱无助的现实,日本在电影中通过毁灭和重建激发出一种近乎诡异的精神力量。
8 A2 E0 Q# d3 ^( \. q% j* q$ O ● 科学家 来自《日本沉没》
! F1 e. x0 e( R; c* I/ h) o 电影4 R0 a/ K8 M$ H% x7 F2 @
谈到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末世情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非《日本沉没》莫属。该片改编自畅销书《日本沉没》,作者小松左京是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说家。1973年出版的《日本沉没》,创下了上、下集400万册的销售记录,成为当年日本第一畅销书,并于翌年荣获第27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第5届日本科幻文学星云奖。书中关于日本沉没的科学论证言之凿凿,当年即被森谷司郎拍成同名电影,但碍于技术限制,影片并无小说般引起关注,只是到2006年,东宝公司再次投入重金翻拍时才引起轰动。
" p6 U% o+ k7 L) k, U" o( M5 O 影片深刻契合了日本人的第一大环境忧患意识,即通常所说的“国土狭小、灾害横行”,这也是日本国民意识及价值观的基石。如果说《地震列岛》仅仅是预测到常见的地震灾害,那么《日本沉没》则将危机提升到亡国的高度。- ?0 X/ v8 o e; L
角色) ^) M! k( b4 X1 K
片中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调查和研究,得出日本列岛将在一年后沉没的骇人结论。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人们表现出绝望与茫然,但坚定的科学家和救护人员却不乏乐观与从容。草剪刚饰演的科学家小野寺在救援过程中爱上了柴崎幸饰演玲子,最终为了让所有相爱的人把情感延续下去,小野毅然决然地操作潜艇潜入海底7000米处去点燃那能使日本与断裂的板块脱离的N2炸药……他们带着甜蜜的笑容和安详的神情,以英雄主义的牺牲完成了家园的救赎。
3 X* t3 q4 E" m% R7 r. ^ ● 医生 来自《感染列岛》
9 h. d: N" k9 L0 E 电影
5 t$ W ?; I7 q; O( v } 日本沉没可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儿,相比海啸、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与新型病毒有关的事件恐怕也最能引起重视,《感染列岛》中病毒勾勒出的末日图景也更加可信。新年伊始,某市立医院接下了一个急诊病患,病人高烧、吐血、内脏受损情况十分严重,但无法确诊是什么病,由于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病人很快身亡。然而医院里面的一些医疗人员也染上了这种怪病,接着又波及到患者、外来人员,最终病毒开始在全日本蔓延,患者已达数千万,受灾状况已经超过了战争。
: V' }& g' P6 `% _7 A: D 虽然今天的医疗卫生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但小到肉眼根本看不见的病毒依然能轻松夺取人类的生命。对于人口不断减少又十分倚重人力优势的日本,防治病毒的压力可想而知。有了多国惨重的“前车之鉴”,《感染列岛》选取病毒题材,无疑具有更加现实的警世意义。
6 P$ i( n! y: k# W5 ?4 n 角色
$ e1 ]3 {: n( o- [4 T3 O t 尽管影片在2005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引发关注,但遗憾的是影片在叙事上略嫌虚张声势,刻意去塑造的情感冲击也显得相当平淡。不过看着医护人员逐一倒下,却继续奋勇坚持在一线,那份对待未知与死亡的态度仍然值得学习。在忙碌的日本,交织着社会冷漠和个人热情的背景下,妻夫木聪、檀丽饰演的松冈和荣子很好地展现了医生那完美主义和急救原则的矛盾,在行将崩溃的危机面前,专业医生的人性拷问也格外引人深思。
" I+ [% q' s0 I1 f5 F& S ● 救生员 来自《海猿》, Q3 h# Q7 t$ e0 g
电影
]; _8 V5 F {4 Y# R( \! `( G 《海猿》系列围绕一群海上救生员展开,着重表现了他们的苦恼、友情和恋爱,其热血励志的剧情不仅赢得了观众认可,更引发了日本年轻人对海上救生员职业的热情。2006年《海猿2》勾起了美国好莱坞的兴趣,延伸拍摄了电影《海防最前线》。+ j( I5 G4 P2 n2 ]6 z; j
《海猿3》时,主角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救援队队长,生活美满,这也是当下日本很多中产阶级的真实映射,与病毒和地震相比,《海猿3》中海底油田项目发生泄漏事故不算什么,但适逢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还是让这部电影更富有现实意义,爆炸、火海、信号中断,一切都那么真实,《海猿3》最终也不负众望,在日本创下长达20周的上映传奇,如果不是因为影片中海水吞噬的画面和3月11日突发东北部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太过相像,影片至今还在日本继续上映。
0 h; R+ P5 D( G w0 J' P 角色
' q# ?; n: Q( x. v- B 有人分析说称《海猿》系列暴露出日本的民族自卑感,必须通过宣扬勇气和梦想来自我安慰。实际上即便在日本经济发展“好又快”时期,也难得见到大张旗鼓的自我颂扬和宣传,反而是愈加谨慎、自省与忧患,不断强调自身的不足与生活的信念,为饱受现实折磨的人们点燃希望之光。《海猿》系列中伊藤英明饰演的仙崎大辅的成长令人信服,当他在危难中回忆着前两部时与家人和队友共度的种种,这种最普通的情感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并获得启发。4 E2 K7 u% n- f" ?
● 忠犬 来自《柴犬奇迹物语》
& p8 _9 O2 n- c% k3 Y 电影
3 t2 }6 k, t+ C+ g" x! a$ K 《柴犬奇迹物语》改编自真实故事,2004年新潟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大地震以及接踵而来的连续强余震摧毁了山古志村。在这场灾难之中,一条宠物犬玛丽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地震当天,主人家只有老爷爷独自看家。爷爷被压在了橱柜下面动弹不得,几乎放弃了求生的希望,是玛丽不断鼓励爷爷,促使他奋力挣脱慢慢走下楼获救。不久后,村民们全部乘直升机撤离,玛丽被留在了村里,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它努力照顾新生的三只幼犬,挨过了整整十六天,最终和老爷爷团聚。/ @- X; D* i( e! E3 }2 k
2007年玛丽的故事搬上银幕,制作方还请来了宫崎骏的老搭档久石让来为影片配乐,最终该片成为地震电影的一个经典。8 R8 [, g: t+ x# t% M( ^& S
角色
k; s9 i2 `# |' q 通常在地震悲剧中我们都在高度关注人,而日本除了解救危难之中的人类,他们还更多关注到了动物。玛丽是一只懂得感恩与坚守的狗狗,它平凡却能给人力量和活下去的勇气。动物会用自己唯一的力量去保护自己爱的人,但是人类有时却自私得只想到自己。《柴犬奇迹物语》教会我们对生命的尊重,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对美好感情的追求。- \1 k0 U* c/ n: x2 j9 y
● 少年 来自《二十世纪少年》系列
; [0 v) M: F! T4 p4 p 电影
# q! {% F; H% l1 F l( v+ B: o 《二十世纪少年》改编自日本知名漫画家浦泽直树的同名作品,这部描绘二十世纪的漫画是二十一世纪日本最具话题性作品。故事背景横跨1960年至2010年,在主角及其同学的心里,摇滚乐盛行、日本举办万国博览会、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成功……所有的一切让他们觉得,未来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新纪元。童年时他们便写下预言书拯救地球,三十年后,一个自称为“朋友”的神秘人组织“友民党”,并如预言书所言去拯救地球,同时他也伴随着残暴……* a4 z. x( Z2 L2 n& h6 H: Z
2007年这部饱含自我危机意识的影片(第一部)一经推出,就票房大卖。除了众多一线明星的号召力外,从漫画到电影的改编,末日情结下的友情、亲情与梦想都是日本观众最熟悉不过的元素了。
- s. J) [" P z& D& g" A 角色
% z5 S/ o: ]. ?- R9 B& B8 b 正如片中主角贤知所说,是他们制造了“朋友”这个孤独的男孩,命运却残酷的让他被冤枉排斥,终于受伤的童年让他产生畸形人格,“朋友”一步步升级罪行,从摧毁东京到世界各地散播毒气,再到给世界致命的一击。贤知的检讨也是电影对漫画的升华,它在给予人们一种自小为善的警告,为科幻式的毁灭外衣下注入了实实在在的社会内核。4 i: C5 `& G% }6 ?" p
● 机器人 来自《我的机器人女友》
9 B. L$ @9 G2 J+ h0 ]. T$ A 电影
/ p- D! C% K' O( z 客观地讲,机器人在日本片里基本上都是配角,谈不上救人,之所以我们会提到这部《我的机器人女友》是因为片中大地震的发生地福岛,也是如今日本大地震的核电站危机的所在地。如今再看这部电影,不胜唏嘘。
D' `, t0 x9 C/ M& t# S 大学生次郎一直过着寂寞生活,生日那天突然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个“她”,二人共度美好的夜晚后她消失了。一年后的生日,次郎再次遇到了“她”,这一次,她讲出了惊天的故事:“我是未来次郎你创造的机器人,回到过去来保护你免受灾难。”《我的机器人女友》采用了流行的男弱女强模式,又添加了“时间旅行”“大地震”等大型场面,让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超越了时空与人的范围,从某个角度上可说是机器猫的唯美姐妹篇。( ~1 }7 L: a; d6 Z( ?4 ~. K/ p
角色6 l% p. n; a+ B2 A) Y8 D1 K5 ~3 L
对于一个血统纯正的宅男来说,有一个漂亮而又体贴的女朋友可能是最大的奢望,于是幻想未来的自己给过去的自己造一个女机器人,但绫濑遥这么漂亮的女机器人的芯片里永远不会运作叫作“爱情”的程式,她的到来是对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宅男的一个拯救,比起各种末日危机,孤独也是一种末日吧。- D5 p- [0 }+ y% n
■ 浅谈
& j# [# }' Q$ k8 y: m( z 哥斯拉与核危机意识9 Y2 v2 K3 v; w: R- ?8 [
如今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危机持续升级,核辐射正在成为这次日本大地震的又一个难题。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想到日本著名的特摄片代表作《哥斯拉》,《哥斯拉》系列是受到美国《金刚》影响的怪兽电影,日本早期的《哥斯拉》电影严肃认真而且掷地有声,巨型怪兽所导致的尸横遍野及难民如潮,曾唤起他们对二战最后几天那可怕场景的记忆。
1 B6 ^% z7 y0 x 看着哥斯拉对着东京街区一阵猛踩乱跺,不仅表明了日本对核辐射的反感,也表达着自己在紧张气氛中令人沮丧的无能感。这个原子弹爆炸后出现的怪物,被当做科学肆意妄为的公然象征,尽管影片结局哥斯拉被毁灭,但研制者认为只要人类不停止战争和猜忌,哥斯拉就是不灭的。
* @! m4 s4 p: a8 ]& o8 I 作为电影观众,我们都知道哥斯拉是一个幻想,但福岛危机却又在提醒世人,面对新科技和新能源,猛兽未必是具象的,隐形的哥斯拉可能就在身边。
" N' K) @7 I7 K: W ■ 说法
0 u* w! ?: c, |& ~9 ` 电影传递积极信息- q6 M3 ^2 i& y# x
日本是多发地震、海啸国家,所以就会有很多围绕这种背景拍摄的电影。不过对于很多这样的灾难电影我看得很少,自己很难谈体会。但有很多的日本观众还是会在日本灾难电影里得到启示,比如在救灾场面和自救场面中得到帮助,他们也会通过对电影主题的理解,而多一点对地球、对自己眼前生活的思考,电影里坚强的人物命运也在向人们传递一种积极的信息。
/ {( n4 y6 Y) }: ] 我看到很多中国媒体关注日本国民面对灾难的冷静态度,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的地震防护教育。在日本,每个人从幼儿园开始都会进行地震防护教育,大概每两个月一次课程教育。在每个家庭都会保存好地震紧急食品、物品,平时这些工作做到位,遇到真正的灾难心理的承受力肯定会强一些。口述:西淳也(日本驻华使馆新闻官)9 A7 Y7 o& C8 o/ W3 A5 M
专题统筹 李世聪 采写/本报记者 杨林 特约撰文 房金明
a5 S( l/ {/ k( a* F6 H# F! n, H0 b8 b# I- h$ K5 P i3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