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B" ~/ K8 E9 `' f! r" |! S/ O! j3 p! l" F* U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姬少亭)中国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建议,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应该针对外星生命开展一些相关研究。
* p" i: i+ e; i* C% s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随时都有可能发现外星生命。而在‘十二五’期间,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将在贵州建成,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发现外星生命的可能性,也使相关的研究显得更有必要。”刘慈欣说。
, h& ~! M( H2 ]% k2 H% Q2 `+ A 投资7.3亿元、世界迄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2008年12月在贵州省平塘县一片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中正式启动,预计工期5年半。
8 X& P0 }% ^, g, ~* {$ c FAST作为一个多学科基础研究平台,不仅有能力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精确测定黑洞质量等,还可用于搜寻识别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
/ s! j' ~; Y5 P! f6 H “射电望远镜建成的一天,我们应该仅仅是倾听宇宙,还是向外星发射信号?如果真的发现了外星文明,我们该怎么办?”刘慈欣说。
0 \0 L3 F2 N% |% }$ k3 R9 U 刘慈欣建议,“十二五”期间应该在学科研究上开辟这样一个领域:外星生命探测。这一科研项目应是天文学、生命科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多学科的联合研究。“虽然目前还没有必要建立独立学科和进行大的资金投入,但至少应该有一个起步,建立这个领域初步的研究课题或项目。”他说。; t( S$ I# X) w; n' a5 H" m
除了外星生命探测的基本问题外,课题研究还应包括社会学和对策方面的内容:如探测外星文明的基本原则——是监听型探测,还是发射型探测?是否允许向太空进行携带人类和太阳系信息的超大功率发射?研究应侧重于后者的副作用,以及针对副作用的相应对策。
& F! a b1 k/ ? 他说,“十二五”期间,空间探测等“不直接与经济挂钩”的科学研究更加凸显,这些项目的实施能促使国民对科学的心态发生进步,使大众从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科学研究。- ?7 W) c$ e" Y
“作为科幻作者,我期盼着看到中国人能把自己的目光从日常事务中拔出来,望向太空,哪怕只是一小会儿。有时候,这可能是一件很现实的事。”刘慈欣说。
8 g7 c) l! v+ t% w" g# H" k, f0 I
( Y& B9 \/ T$ @( `* }1 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