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V8 e" z! k: D" M
3 C0 z; Z0 S! r$ a; D6 j# J
我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大学收费制度,当时每学年学费是200元。198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是1376元人民币,200元学费占平均年收入的七分之一,加上生活费和其他学杂费开支,平均以每年500元计,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占年收入的50%左右。与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和落后的)相比,这比例已经算很高,但还承受得起。十二年后,学费暴涨到5000到1万不等,涨幅为25倍到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是6860元,比1989年增加了5484元,增长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十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 {/ B* e, ~- y" r. z% N0 Y
8 V8 K# c4 R6 m! k1 ^
学费加上生活费等开支,供养一个大学生,平均每年支出为1万2千元。等于夫妻两人平均年收入。但是,做爹妈的自己也要吃饭活命呀。因此,学费暴涨后,家中出了一个大学生,而父母年收入只是全国平均水平,就难以承担了。 2 k& Z5 T% Y# W3 a. f3 x* x
& f3 E% {" ^" l) B加上高中也实行收费制度,稍微好点的高中,学费和大学一般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孩子进了高中,又顺利考上大学的话,只有平均年收入的家庭,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将处于负债状态。而大多数家庭的收入就是平均年收入水平,甚至更低。 3 R8 q% `3 V! F5 @0 ]' Z9 ?4 d& }
9 @: a% j3 X! ]7 f提出教育产业化的初衷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据一些所谓专家的测算,每个学生收费5千,200万人头,可以给大学直接带来100亿收入,间接可以带动2400亿的消费。我不知道他们这2400亿的消费是怎么算出来的。实际是,自从学费暴涨后,老百姓更不敢花钱,甚至小孩还没有出世,就开始为他将来的教育存钱了。
0 `. D, T6 J* A8 Y . I3 [ p' L. o* _+ I4 S9 v
因此学费暴涨的结果,不但没有刺激消费,反而使消费萎缩。 + {3 ^2 B% y! S" {/ A8 t* f
* b' v4 g2 P, a6 b; Z B% j! o; `学费暴涨的另一个严重后果,使广大贫困家庭子弟更无出头指望。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命运,几乎是贫困家庭子弟唯一希望,现在掐断了他们这唯一的希望,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美好更令人可爱吗? 6 S; t Z' ~4 q$ Q0 U
7 Q# T( L( z5 G9 ]9 R$ ^+ B2 C/ M3 R( q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社会高低阶层之间纵向流动,是中国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这传统是有助于社会稳定的,可是学费暴涨,关闭了底层人向高层流动的途径,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就被彻底破坏了。 & M/ m6 B3 }2 i2 J
2 q' T4 a1 e+ y5 `4 {! k
自从大学学费暴涨后,大学生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在实行收费制度之前,农业地区来的学生,在大学里占60%-70%,和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还比较接近,实行高额收费后,农业地区学生只占30%左右了。如今的大学,已经成了富家子弟的乐园。这些从小不知民间疾苦的学生,将来当了官,政府机构都是由这样的人把持,他们制订的政策恐怕会更加脱离社会现实。
, J( B- S8 Z( V- B: ^4 E0 I- {
4 ~- O) p1 `4 O8 B# I在高收费利益驱动之下,大学年年扩招,短短几年,招生人数就翻了一倍多,2003年招生规模已经达到655万。只是为了赚钱的低质量扩招,大大降低了大学水准,由于扩张速度远远超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毕业即失业将成为3、4成大学生的必然命运。
! b& t$ L5 C! O3 V& A2 a9 s
& c% e, _" `& k; R. [几年前,为大学高收费辩护的官员,振振有辞地喊道“谁得益,谁投资”,那么毕业即失业,这投资不是成了泡沫投资吗?为了得益的投资,结果成了泡沫,谁来负这个责任呢?让投资者自己来负责,考大学就变成买股票了。问题在于大学是股票吗? ; f1 s3 ~# e+ C T& l
2 b+ ] `5 w+ b4 x7 _7 `& b
除了中国,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纯粹从商业赚钱的角度来看待高等教育。大学不是简单的商品和消费的关系,大学办得好,得益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本人,而是全社会。这就象喂养婴儿吃奶,如果做母亲的对婴儿喊道,谁得益谁投资,否则不给喂奶。那么儿童保护机构一定会把这母亲送到疯人院去,另找人来喂养婴儿。 " g2 f9 i) L. B# }4 @2 }
7 j a. P( P1 P望子成龙是中国人最顽固的心态。学费暴涨,广大家长只好在其他方面拼命节省,攒下钱来供养孩子读大学。可想而知,含辛茹苦几十年,换来的是毕业即失业,对大学生本人、对供养他的家庭,所带来的打击是多么沉重!在这样沉重打击下,他们对我们这个社会对政府将产生怎样的心情?
% q$ j |1 v) t v7 N" T5 v( Y* B0 m1 a
3 ~+ w; l! ?9 [- m2 R. M( ~因此,高收费导致的大学生供过于求,将不是一个简单的就业问题。 , i) T, t) o9 v0 a
' h" g0 j3 @* b. d L因此,大学学费暴涨所带来的三大负面后果,消费萎缩还算是最轻微的后果。大学生源结构的改变、毕业即失业这两个后果更为严重,对社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教育部门在高收费政策中赚了钱、发了财,可是负面后果却会让全社会来承担。
3 f/ g. {# H$ r+ t; O * a; O9 U2 O6 E
当初制订政策的时候,为什么就不愿多思考一下?为什么就听不进反对的声音? + S$ Q7 B5 d0 x* o' H3 f3 W
9 a n: u0 a+ K* ^3 a( w教育产业化口号最初斯坦福大学提出来的,本意是将大学的知识和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由此,斯坦福联合周边几个大学创办了硅谷,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巨大作用。可是到了我们这里,教育产业化却变成了高收费。这种不思创业,只想捞现钱的习气,不但鼓励大学盲目扩招,而且卖文凭的风气也顿时在全国蔓延开来,严重败坏了大学的道德,使得大学日益***。
& q1 ~6 u' b4 Q& d
3 n" G/ [7 d3 b* c: h5 ?这表明,涉及全民利益时,只从一个部门的利益出发、只从眼前利益出发来制订政策是万万要不得的。
l. t. v/ ~9 L0 ], J# R: [
4 \( b: v# D2 W1 m5 {治理国家,治理社会,需要全局的、综合的、长远的眼光和头脑。只顾眼前一时需要,没有综观全局联想将来的头脑,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4 ~& L k) s5 |& Q4 o; H( Q早在3年前,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就刊发《教育产业化不是教育商业化》的文章,代表了中国大多数人民的愿望。 ( l, J) p! D8 L
+ D& i4 f5 @* b. y( s1 M3 Q
高额的教育收费和大学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现实,一方面关闭了农民、城市低收入者阶层子女上学的大门,另一方面使得他们失去了上学的信心,直接造成了更多的农村新文盲。很多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孩子10多岁就去打工。试想,长此以往,国家将要有多少低素质人口?将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
. l, [+ f2 d& _; a. u+ C7 q3 F' R) G9 g' D1 c1 B8 D9 v- w
教育产业化不是变着法儿敛钱!!!
2 q6 ~' G1 |# L0 I8 {2 W* g+ E% R' U$ m) _1 Y6 U4 r
现在国内的学校为了发财,掠夺性收费几乎像黑社会,除了对学生敲诈勒索,对干部搞文凭也是放宽的令人咂舌:交一大笔公款给学校,不消一两年,就可拿到所谓的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 ! I9 B* f& k8 ?' a% {( u1 @
# g2 O* u. L7 ?2 c( Q还有就是举办各种名目的培训、委培、联办学校,不遗余力搜刮民财。呜呼!我大中华的教育,竟然发展到如此令人可恨、可气的地步。
$ Z9 I n8 _- R' c+ J
$ l1 e; S5 b0 X% I) C/ e1 ]教育经费的不足,固然有政府拨款不足的因素,但多数学校乘机利用政府的默许,超额榨取家长的腰包。
( I& x8 X1 V1 U# v5 [' x4 {6 Q. A5 R: F8 @" E5 Z
高额收费同时也使学生减负成为一句空话:为了不至于在考初中、高中时因为分数不足被收取巨额的费用,家长们平时只得请家教、请老师补课,除了增大开支,学生根本没有休息的时候――实际上,中国的学生的竞争,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而这是人为造成的极不正常的竞争,无异于一个民族的灾难! ! X; Y+ ?5 P$ x4 H4 E8 |# Q
: @( K( p; |$ l
当那些贫困生被迫撕毁大学录取通知书走上打工路的时候,当那些家长因为筹集不起成千上万元学费上吊自杀的时候,当他们的姐妹为了哥哥、兄弟上学,不得不买身的时候(这绝不只是报刊的新闻,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们应当这样发问: - I7 i* y$ d2 X- _/ I# B
8 f8 B* q# l2 f% \' f――科教兴国,绝不只是少数富家子弟的事情,他们也绝对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 % v; h+ A$ z( O- c7 H# `
5 \( p4 v y) |5 o; l3 S3 |8 ~) S
教育高费,其实就是搜刮民财的“高费”!而它的使用,漏洞百出!!! 8 \0 e# y2 ^, k$ N" O
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早已提出: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和监督迫在眉睫。但是,这样的整顿治理到底有多少实质效果,只有天知道了…… 2 a. ], g9 @- d7 j% U1 B
. v8 n4 u q. z# u
最重要的一点,教育经费绝不能由学校筹集,政府应当多拨款,这才是治本之策。因为,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振兴的大事,绝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市场经济”而让一些人打着“市场”的招牌胡搞
( }" C' O: K5 h- q' c. {/ {+ [& i3 T$ `' s
6 F6 Y! X( s7 z. D4 C) Y- o* { ]6 ](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