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b- l1 S- m( y/ C
文/李瀛寰, A9 b! l' q+ w: b) ^* S3 t
昨天,在腾讯把脉沙龙上,微信产品总监曾鸣首次对微信公众平台表明态度:微信不是营销工具,视公众账号为营销渠道的做法行不通。/ q" i9 ]& r- s- x3 V2 e4 t2 G
此言论引发各种争议,有人称,张小龙勿过早给微信公众平台下定论,甚至有人说:卖萌可耻!微信公众平台说自己不是营销工具,晒存在感么。
3 U4 `5 K* o% O% H% C# ^; q4 l急于用微信来营销的人更是坐不住了,微信各部门忽悠了那么多企业去接入,实行微信生活上学,各种生活服务,这不是营销工具吗?我就用微信营销,你管得着吗?
- E# h7 r* I9 J3 i各位别急,我觉得大家其实是误解了张小龙。张小龙没有给微信公众平台下定义,也没有不让大家拿微信去营销。但怎么拿微信做营销?这是个大问题。* M$ F7 t2 F% O8 _5 K. d( O
前不久,在位于南方通信大厦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张小龙对我说到:微信,外界炒得过热了。
8 b ~! W+ L* N. t过热,怎么办?就要降温。这次,微信团队对公众平台的表态,其实只是给公众平台降速。
5 t; M- @' g" m一直以来,外界对微信狂热追捧并没有影响到张小龙,此刻,他反而显得更为冷静。( J* f. e, n- v! h* g
因为商业化必将是微信的转折点,微信需要在失控与控制中平衡、博弈。) p7 B; o8 c" S% y
微信的本质是沟通
$ E9 i& L9 D- u! S' B2 E% g我现在很少看手机短信,都是用微信联系,张小龙更是把自己的通讯方式迁移到了微信上。举个例子,给张小龙发短信,没有回音,但加他的微信,一分钟之后他立刻有了回应。0 u# g: y/ s v. T+ q: L' i& M
微信的产品迭代非常迅速,每一个版本都给用户带来更多新鲜好玩的体验,但微信到底是什么?张小龙说道: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
& E2 ^% a3 C& N5 A9 W. E$ o7 L: y微信还将如何发展?去年7月的一次见面中,面对我的这个问题,张小龙并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你觉得微信好用吗?
: B4 w9 R9 J, v3 ]( f" E H张小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面对不感兴趣的话题,对方说了十分钟,他只回应一个嗯。尤其对方还是个行业大佬,任他说得口生莲花,小龙就是不给面子,一顿饭,两个小时,他愣没说上20句话。
8 f6 C1 r7 h7 Z- d0 \5 r7 G$ e如果是他感兴趣的话题,虽然表面上他仍不动声色沉静如水,但他的眼睛会发亮,比如说到凯文凯利的《失控》,比如说到微信的产品细节。/ W6 Y8 ^* u9 F: @
我提到了微信聊天记录的保存以及在不同手机上的迁移,当时还不能做到。小龙先问:你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我讲了理由之后,他没再多说。此后,微信的这些功能一一实现。举这个例子,仅在说明小龙对用户体验的尊重,以产品细节的把握。
( W/ w7 J. P8 _8 `' M# m事实上,张小龙从不玩宏大叙事,没有什么所谓的微信蓝图。不给产品下定义,就可以让产品更自由地发展,同时也可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想象空间。在张小龙看来,产品最终是什么,由用户说了算。" q7 h4 v* N* N. z( R, c( W
推祟《失控》的张小龙对技术与人的关系同样有着哲学式的思考,对于微信的核,张小龙说:微信就是消息系统,它的核心就是人和信息,他们在系统里流转。) s& _/ t4 Y- Y" U5 A, ^# ~1 @
所以微信的开机画面永远是一个星球和一个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类个体,沟通是最本质的核心需求,微信就是满足这个需求。% H. p/ q2 B- J
事实上,洞悉人性并不难,难的是在商业和技术的交织下,创业者有没有真的这么去做,很多人往往屈服于商业压力。但张小龙对产品的在乎远远超过对商业的在乎。
2 g: W! z1 j3 y( v微信公众平台是不是营销工具?
; S" K* j, j S& h$ Y" S/ S/ B4 `有了3亿多用户的微信,活跃度还如此之高,自然也成为创业者发掘商机的金矿。对于微信的商业化,众多食客在推动,创业者显然比张小龙急多了,甚至比马化腾还急。
7 g; d G! L @* q如张小龙所说外界炒得热了,他当然清楚创业者在微信平台上淘金的渴望,一名做移动社交APP的创业者曾当面请教过张小龙,看微信是否会开放更多的接口给创业者,得到的答案是微信的商业化推广将会非常谨慎。
; H/ e6 u1 O! A* I* n" @从去年5月15日开始,微信开放API接口给第三方应用,使得用户间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分享图片、音乐和视频,正式迈出了开放的第一步。此后,以二维码为入口,微信再度进军O2O,推出了扫一扫会员卡功能,通过微信会员卡让更多线下与线上用户享受移动互联网的便捷,实现找出租、订酒店、找餐馆,获得更多实惠,并帮助商家建立泛用户体系,搭建富媒体的互联网信息通道。
, V4 V) |/ x* R+ M e0 X同样,公众平台自去年下半年迅速崛起,按照官方数据。目前公众平台上有几十万的公众账号,3万的认证账号。( v o( ^. i* T0 M' N" a9 A. @
所有玩过微信公众平台的人在玩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感受: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能力非常强大。8 \, i* S7 }3 G2 P6 }$ c
这个强大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微信已经形成的沟通氛围。所以,就算面对一个公号,明知背后可能是一个小秘书在处理留言、回复,但仍有众多读者喜欢留言互动。: W# G [7 `* R% u9 ]% W* B$ `
二是,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在引导沟通互动。比如可以设置回复关键字查看文章的功能,比如读者留言不像在微博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只是读者与公号运营者一对一的交流。所以,很多读者愿意留言,甚至说些个人的心理感受。, a$ H* `- [: i! y5 ^
这些设计的背后,就可以看出微信公众平台就算有了群发、媒体的属性,但张小龙最在意的仍是沟通、互动。4 F0 V6 _$ \# F. x- l L
微信公众平台上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小米的微信帐号目前已经有超过106万粉丝。黎万强曾经说过,他们做小米的微信公号更多是服务。其实,服务做好了,营销自然也就来了。
/ v( a5 d6 X; a" n7 y不管小米手机产品如何,但小米在微信公号运营一事上,的确是理解了张小龙以及微信公号的本质。
5 X! U' r' e: N现在,微信团队公开表明:不是营销工具,那是什么?其实应该是服务工具。而服务的背后其实是深层的营销。
* J& _7 a8 i3 X* o如果说,张小龙在引导新型的服务式营销,这好像有点拔高他或者自以为是地理解他。但是,这个逻辑显然又是成立的。/ J2 ]& Q# ]# \( X$ R% s
如同腾讯刘胜义所说:简单粗暴在微信里做展示广告,是对微信价值的低估。
" w6 O0 @) a1 B: F# A说白了,我以为,张小龙其实想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移动互联工具,但是大家不要浮躁地运用它,不要因为过多的营销宣传反而把微信做毁了。
6 {$ z% S$ W# I2 {) i$ H! c1 G* F张小龙对产品有着完美的追求,对产品像对自己的孩子。某种意义上,我想他同样希望使用微信的人,也能完美地去运用它。. a0 j' n6 ^+ J' M5 h/ F
公众平台:在失控与控制间平衡
9 D, S- M0 e( v! ~1 o已经有很多用户表示:微信朋友圈好比一碗大鸡汤,开始微博化。
9 M: X. o# Y9 b) U- L- Q8 @连朋友圈都这样了,用户体验开始变差。那么,当人们潮水般涌向微信公众平台,带来各种铁铲、水桶在3亿多用户中淘金时,微信还会是用户觉得好用的通信工具吗?6 M( Q- r! A, N- g% r& D% U( N6 s" I
目前微信承载了腾讯太多的预期,也承载了外界创业者太多的预期。微信商业化过程中必然有很多技术产品与商业的博弈,如何在商业价值与用户体验之间达成平衡?
9 d% H- K. s+ @/ r* w2 Y/ N7 z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人有强大的定力,坚持自己的方向。我以为,对产品有着完美追求的张小龙有这个定力。
; A$ P$ O! Z O% m" j$ ~# A微信其实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对腾讯而言,控制得好,微信将继续高速成长,如果对平台监管失控,用户体验下降,用户的流失同样也很快。
" q* D; W3 u6 X( O. `一个系统它真的有生命力的话,肯定会有草和树木长起来,不需要我们去推动。张小龙对微信非常有信心。1 J; o7 i$ V c& A; P* ?$ {8 _
商业化的微信,需要慢慢走,需要在用户体验中一步步前行。
5 y7 s3 i V4 y3 U这次微信团队对公众平台的表态,其实就是一次降温降速。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人,同样也需要理性。: j( L b: m5 @) }4 m3 h2 B2 t! S
微信公众平台不是营销工具?卖萌还是晒存在感
5 J* U9 r% y% l4 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