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系列事实表明,在浑水公司通过做空中概股大赚特赚后,因为欧债危机而面临巨大风险敞口的外资机构,正以更长期、更深入的方式做空中国概念牟利。' V4 w1 X/ _! v' X3 s/ Q
' r! K' E0 X$ O, r3 r6 c5 @$ w8 }
就在投资者因分众传媒无惧浑水公司做空、成功保住“买入”投资评级而欢欣鼓舞时,更多的“中概黑”却倏然走近金融市场的焦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对冲基金经理人休·亨德利旗下一支专门做空中国的对冲基金今年以来盈利已超过52%;高盛、美国银行及佰事通则分别针对中国银行股和房产进行直接抛售;而人民币自12月上旬以来连续多个交易日触及“跌停”的背后,也少不了外资的踪迹……
9 I1 Y9 q8 q5 J! _0 Q一系列事实表明,在浑水公司通过做空中概股大赚特赚后,因为欧债危机而面临巨大风险敞口的外资机构,正以更长期、更深入的方式做空中国概念牟利。' v6 v! q% C) T
当然,如果仔细观察上述做空行为,其中的施动市场、做空对象等操作元素更多只是与中国间接相关;但做空程度的不断深化值得中国金融市场警惕。6 m! f D+ \9 @2 ?' t; b# h
借道中国周边市场
/ C+ s+ v, m3 |: _3 ]作为做空中国概念的“急先锋”,浑水公司通过连续猎杀数只中概股收益颇丰,并因此成为萧条市况下格外惹眼的“暴发户”。现在,亨德利的“做空中国”基金(Short China)成了做空中国概念获利的又一典型。
# ` B7 V( Y( y& t* u( v' g与浑水公司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比,“做空中国”是在2011年以来的较长时段内取得上述高利润的,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稳定高回报的金融市场投资最高目标,特别是在对冲基金行业同期整体业绩下滑4.76%的背景下。1 H0 h3 n& m6 l& f& K
准确地说,亨德利是借助中国概念的周边市场影响来获利的。据《金融时报》披露,亨德利麾下的这支“做空中国”信贷基金是通过做空一些属高周期性行业的日本公司债来做空中国,这些公司债被认为深受中国需求波动的影响。
2 q) T2 F" [, u事实上,亨德利旗下另一支旗舰基金Eclectica Fund也持有部分做空日本公司债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该基金今年也有不俗表现,目前已获利约12.2%。% I4 H5 |/ O, W1 S, m
与之相似,11月,朱利安·罗伯特森老虎基金旗下的Kelusa资产公司将其中国对冲基金的规模扩大逾4倍至2.5亿美元,该基金一直靠沽空港股获利而闻名。
$ U! S$ D- @( w主要跟踪中国公司H股的MSCI中国指数9月下跌17%,今年前9个月的跌幅高达26%,这被认为“与金融大鳄的做空布局息息相关”。# r2 T' Y8 X [* I( Y- z) C
“软着陆”失败判断缺乏依据
~" \- I5 h+ h I! A7 h! Q无论是业界声名显赫的明星机构还是猎杀中概股前鲜为人知的浑水公司,在做空中国概念时,都会有意无意避开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直接操作,转而借道中国周边市场。" a5 ~) P# L8 `, X6 Q% h* a! S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表示,亨德利从2009年起开始担忧中国经济将走下坡路,而他本人也曾通过YouTube看到过亨德利在中国拍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遭弃的场景,因此,他相信亨德利是在目睹了中国经济增长降温的实际状况后,决定间接实施做空的;“这意味着,亨德利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尚存疑虑”。
- O# ~* d7 G" f6 g5 I, J卜若柏称,中国经济被外界看空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在实施经济“软着陆”的关键时期遭遇了经济大环境的反复。他解释称,如果在良好经济环境下实施减速,则经济本身的向上态势会成为“软着陆”的客观调控因素,加大这一过程的稳定和可控程度;但现在,中国经济在萧条市况下实现可控减速的“难度系数”显然要大得多。
7 H2 K U. J8 o0 y; b不过,卜若柏强调,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有关中国经济“软着陆”失败风险的变数同样显着存在。一方面,中国此前实现的连续30年高增长体现了该经济体的巨大活力;另一方面,“软着陆”是由中国GOV主动提出并实施的,且目前未有证据显示该进程失败。- S9 ]; q+ t7 C }! _) ]
做空程度深化应警惕$ @& U4 I8 J" [; V; K6 X* U
不可否认,直接针对中国资产的做空举措同样存在。曾成功预言美国安然公司倒台的空头基金经理吉姆·查诺斯设立了专门做空中国房地产行业和中国银行股的基金;而早在11月10日,高盛减持17.5亿工行H股,套现11亿美元;几天后美国银行宣布,对建行的持股由5%进一步降至1%。% B% U/ \5 z2 ^! p3 L$ O
不过,很难将上述做空行为视为外资厌弃中国资产、实质性看衰中国经济的“狼群效应”。美国媒体早就有言,与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相似,目前的西方金融机构由于欧债危机风险扩散、借贷成本飙升而对流动性有着强烈的持有意愿,两年前外资抛售中国银行股套现等情况将可能再度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