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时任微软副总裁、负责Tablet PC业务的Alexandra Loeb曾回忆,1999年,盖茨就表示:“(Tablet PC上市的)时机已经来临。”
E" Q. n" Q, H- { i' ?
! R5 }+ u: e5 x. x; i( u! T 盖茨亲自过问该项目,与主要的技术专家进行讨论,聘请应用领域的工程师,反复做了用户试验,然后根据试验所显示的结果,多次确认“时机是否真的已经来临”。, T2 N: c6 V, H3 N3 R
$ f! R$ B n: A9 W# N [3 L/ i1 E
2000年11月,盖茨在Comdex上讲话,大力倡导平板电脑,这被业界视为平板电脑浮现江湖的重要标志。. _6 s" B6 T5 T' ~- [* b% t0 W
2 A0 D1 k5 |7 c, g/ V. U/ I 过了一年,盖茨在2001年11月11日表示:“PC使得电脑从企业进入到千家万户。平板电脑则采用了尖端PC技术,可出现在用户想要其出现的 任何地方。正因如此,我已经将平板电脑作为日常电脑来使用。这几乎是一款没有任何缺陷的PC,我预计,平板电脑五年内将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PC产品。”
8 r! t- O$ a3 E( F4 E; M. n2 V/ h8 {* p; Y, E
2002年5月,盖茨带着150台平板电脑参加微软年度CEO峰会;8月,微软宣布,平板电脑软件向PC OEM制造商开放;11月,盖茨充满信心地向外界表示:“我们会长期跟进和推动这个产品。微软已经花了4亿美元投资于这项技术的研发,并打算再投资700 万美元进行市场推广。”盖茨估计第一年至少会卖出50万台平板电脑。2 ^* T& V) v2 B; Q
2 T( l: n4 i, w 当盖茨像传道士一样推动平板电脑时,有人对他泼冷水,其中两位IT行业的巨头Dell和IBM反应冷淡。Dell的CEO迈克尔·戴尔说过,在 切入这个领域之前,他们要冷静观察市场是否真有大量需求。IBM则更不看好,IBM的PC事业部老总Fran说:“我们觉得在这一块不会有很大的市场机 遇。”+ b8 T5 h* X: F8 b1 \& c% Y; \- |
/ y" b/ J" l2 N& {
盖茨反唇相讥,他认为这两位大佬一旦看到市场启动,就会马上跳进来的。由于Tablet PC寄托着盖茨很早就有的一个梦想,如果不成功,会对他的个人声誉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微软Tablet PC开发小组备感压力。Tablet PC开发组长,同时也是微软的副总裁Alex说:“我经常晚上睡不着觉,半夜起来考虑这个项目。”
. |+ |. u2 q* r3 ? s# a3 m) s
- L/ ]3 ?6 C2 N: X 盖茨的平板电脑理念搅动了当时的市场,在2003年《华尔街日报》举办的All Things Digital大会上,记者Walt Mossberg曾问苹果公司CEO乔布斯是否会参与平板电脑的研发,乔布斯矢口否认苹果会研发平板电脑,因为他认为虚拟键盘产品不会取得成功,乔布斯当 时说:“我们没有生产平板电脑的计划。消费者喜欢实体键盘,我们认为平板电脑不会取得成功。”
# T- [: q; f. C) d5 B- U3 ]. r$ J2 |% c H( z$ @% j& [6 l
2005年,Tablet PC的市场推广没有达到盖茨的预期,但盖茨坚信平板电脑将主导未来:“我们需要加大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这样才能使平板电脑成为主流。尽管目前平板电脑还没有成为主流,但我相信它的未来。”3 y$ Q/ Z3 s8 j' S/ f. Q
0 [# b/ M# m% Y2 i
进入2006年,Tablet PC仍然没有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还没有让盖茨沮丧。当年4月盖茨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墨水输入和语音输入的重要性将可以与键盘媲 美,尽管不可能取代键盘,它们将同等重要。随后两年,微软和硬件厂商使Tablet PC成为主流产品的设想继续空转。2008年6月27日,盖茨从微软退休,他在微软最后10年里极力推动的Tablet PC似乎也暂时告一段落。3 j0 z" R- e- G$ s; K$ v7 x( U8 k
3 v! |: ?: U% ^! O
“苹果面前永远站着一个具有超人力量的恶巫。”《福布斯》杂志2010年1月27日曾这样说,苹果面前的“恶巫”一开始是IBM,然后是微软, 后来又变成英特尔,现在则又是微软。不过盖茨在平板电脑领域的努力,显然不是“恶巫”的角色,而是一个探路者的角色,他为乔布斯的iPad平板电脑披荆斩 棘。9 w/ k: @3 I, L6 {$ {# [
4 v/ x2 o# ]" C# ?0 H
2010年1月,苹果发布iPad,在发布会上,乔布斯信心满满:“我觉得我们做出了更好的产品。iPad既要优于笔记本电脑,也要好过智能手 机。”乔布斯在开场白就明确将iPad定义为移动终端设备,是用于填补iPhone和Macbook笔记本电脑之间空白的细分市场。
" C8 p$ n2 {. ^) B c8 k2 K9 }1 e. @0 G& u1 y
未来之路的炫酷工具3 @6 ]$ Y# G0 p4 Y" _* R; ^: ~! Y
% R# V8 y- @5 `5 y+ q4 Q
“iPad不只是一款获取媒体内容的炫酷工具,同时它也在探索一条计算领域的未来之路。”iPad的设计师乔纳森·伊夫这样表示。
4 ^, W% b7 C& @. f( r
! V. O' N! E* ]8 }0 Y: s+ v* f 《财富》杂志曾把乔纳森评选为世界上最聪慧的设计师,乔纳森是乔布斯推出iPad的幕后功臣。乔纳森曾说:“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我们的设计团队待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吃比萨时构想出来的。”这与苹果的车库精神一脉相承。
( C: H' W; X2 |6 I3 z! Y5 n0 d+ G" |. d+ u# ]- {
《时代》杂志记者斯蒂芬曾去苹果总部试用iPad,他起初对这款产品有成见,“看起来,它不过是个大号的iPhone而已”。因为有人认为iPad功能太弱,过于艺术化,所以他见到乔纳森,开门见山地问:“iPad在功能上有不足之处吗?”
) G' V) n+ N' h0 b3 V) G8 `- f# Z6 t
乔纳森称:“许多时候,我们正因为那些不存在的东西而自豪。对于我们来说,重点就是不断完善,直到用户同他们互动的内容之间没有障碍为止。”1 S3 g' L+ `. D& i* k
) N& S' Y: p$ K9 @( m4 h/ J! t
乔纳森的回答有些王顾左右而言他,他曾对外界高调表示:“苹果设计的东西,主张证明一种存在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G7 C7 N/ H6 h/ R
2 @, H2 _+ h( |& U
这一点可能让斯蒂芬不以为然,他在苹果总部转悠时遇到了乔布斯,他也问了乔布斯同样的问题,只是比较委婉:“我所见到的苹果,总是站在两块路牌前,一块上面写着‘艺术’,另一块则是‘技术’。那么在这个路口上,是不是还有一条名为‘商业’的道路?”
) \9 @. {. M _! x* ]* i+ D
& l1 r" c5 E% A& A& H 斯蒂芬提这个问题,可能还因为乔布斯曾说过:“苹果能创造出iPad这样的产品,就是因为我们一直试图站在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交汇处,博采众长。”. w* k7 b* z% l0 A! U6 D
+ W5 q, r* c# q9 \2 N6 v. B6 n
乔布斯承认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包含了商业的功利性,“但它从来都不是公司的宗旨。我们的宗旨在于产品以及用户体验”。
! X# P/ { l; R+ e2 s$ `- c
" ]" y0 Q' U% K8 ` “苹果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就一心想着销售问题。”科技分析公司Enderle Group总裁安德鲁曾分析,“结果就是,他们总能够让消费者排起长长的队伍,这一点其他人根本做不到。”
0 W( ?) f0 F- M1 q6 C6 T# B$ U
5 G; {, f$ @; r) D “苹果善于在其他IT产品的墓地里嬉戏。”《新闻周刊》曾这样评论说。而盖茨的平板电脑显然就是这样一个幻灭了的梦想,回过头来看,为什么盖茨的平板电脑最后功亏一篑呢?
: L. [3 ^7 g2 i) l+ K4 l1 c7 r y" k$ z. Y& ?' p0 R$ H' m: ?6 _9 y
前微软副总裁迪克·布拉斯说:“微软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真正鼓励创新的机制。”他在苹果iPad成功推出后,在《纽约时报》上表示:“尽管微软有全世界最大的实验室,尽管我们有三名而不是一名首席技术官,但是微软的公司文化让那些有远见的思想家的努力一次次化为泡影。”0 g5 h1 x2 F- q/ [! d. J: N% F
$ `- R0 l; i" V* c 微软的业务则是各自为政,有一部分本身就是利润中心,这就产生了以邻为壑的局面:微软面向移动领域的不同分支,譬如Zune、Windows Mobile、平板电脑,无法整合起来。. \ o* w+ K" L$ a
W7 g3 E0 Y" M; Q8 n
但在苹果公司,乔布斯亲自指导一切,每个项目团队的成员与乔布斯的理念保持一致。英国《每日邮报》称:“乔布斯就是苹果。他掌控一切——产品原型、研发、外包装甚至包括聘请苹果总部食堂的厨子。”
" [ Q/ v9 t! {& y) j5 h* h
|" D) S; z4 T3 l& |, J 在质疑声中前行
& ^( W7 R# _; `/ N: Q- U3 r% _# V. B$ g5 n- c1 M/ W: [& N
iPad发布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直接批评iPad“了无新意”,美国IT杂志《连线》的产品分析师查理·瑞尔列出了iPad的十大缺陷,包 括不支持Flash、无USB接口、无GPS功能、不支持多任务功能、无摄像头、无高清多媒体接口等等。美国一家网站上还出现了一个“恶搞”图片:乔布斯 在发布会上手拿的iPad变成了四个用胶带粘在一起的iPhone。/ a. z) f+ N) ~. J5 F) H7 l
' G6 R) v3 e+ [2 j, D6 ] Gartner分析师肯·杜兰尼表示,消费者并不认可携带手机、笔记本电脑之外第三种设备的想法,“用户要么购买配置显示屏较大的笔记本电脑,要么购买显示屏较小的手机,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依然不受青睐”。
" l$ l8 D/ s" p# G- `# P+ I
/ H& M5 M: }- n5 J n 也许是受众多媒体的负面评价影响,iPad发布后,苹果公司股价一度下挫。不过,来自用户的反应则恰恰相反,他们为了获得iPad不惜彻夜排队。7 a c5 ?/ t, P: Z. T
; _0 j# |$ o& e+ @" L( d% \
4月3日上午9时,离iPad正式销售还有数小时,苹果公司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零售旗舰店外排队等候的消费者人满为患。来自德国的里查德·古德 伊尔为了能够购买iPad,花50美元购买了一个折叠椅,于头一天中午就加入到该商店门前的队伍中。排在第10位的27岁青年迪恩·瓦萨罗说:“我是个苹 果迷,以前我也做过同样的事,苹果正式销售第一代iPhone手机时我就是一早过来排队的。”他还称,虽然自己已在网络上预订了iPad,但还是来排队体 验这个过程。
) P) C& O8 h7 R6 d/ ]; M( C# G' @ R/ |
这不是少数粉丝的狂热行为,而是群体行为,iPad热潮迅速蔓延开来。《华尔街日报》预言:“正如iPhone一样,iPad也将彻底改变IT业界。”
& z# x4 t$ H9 u2 P5 q Y+ c8 V1 C: X4 S% r
9 I' S4 P, `0 t6 X5 B; p* G 一家媒体的评论员Raphael有些无可奈何地说:“苹果粉丝们似乎有逆来顺受的大肚胸怀,他们可以接受不支持多任务及Flash的手机,他们不在乎机子只能安装苹果认可的程序,无法更换电池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那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 o. J( l' P5 e# O: I- q7 |5 G1 K. h( r* Y o4 W4 ?) ]
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褒中带贬:“乔布斯有一种非凡的能力,他总能炮制出让我们离不开的东西,但在这种东西出现之前,我们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这种需求。”
7 Q# ~! d) L$ @& ~( O% P$ k Y! k2 C2 o+ \: h3 N6 o
iPad推出后不久,许多电脑厂商基于微软平板电脑不成功的回忆,对此采取观望或者不屑一顾的态度,时任联想全球高级产品营销经理的麦克·马哈普罗称,由于用户反馈不佳,联想将不会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仍然坚持对智能本领域的拓展,因为“用户需要物理键盘”。
3 R& x! n% v/ q$ C0 ^& L% t) P- G
8 \- ]# d# a1 ^; s 可是,乔布斯的iPad节奏彻底打乱这些厂商的时间表。: \6 _- L% c n2 V# Z
0 q" R( s. v5 w5 x: B+ T$ b: y 众多对手一团混战
* {: V ~$ }1 ^ R) ?$ S. F/ @) n! @: t
* Z, q* v9 Y j4 L “亚马逊的Kindle电子阅读器做了很好的工作,我们将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走得更远。出版商其实对亚马逊并不满意。”乔布斯的iPad推出初期,几无敌手,但没有敌人的战场不符合乔布斯的口味,他把炮口对准了当时市场上反响尚可的亚马逊的Kindle电子阅读器。& F* j& h7 F8 e" P+ c `
: ?! g* k$ `' T- P/ T& a c
市场研究公司Altimeter Group分析师迈克尔·加滕伯格说,微软当时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面向平板电脑的处理器,无法帮助微软和英特尔像当年主导PC市场那样主导平板电脑市场, 它们都不是专门针对平板电脑设计的,“微软过于依赖Windows,会错过一些机遇;英特尔过于专注于PC和类PC产品”。不过,英特尔产品经理马修·帕 克尔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非常看好平板电脑市场,这是英特尔扩大业务的一个良机。”) l4 G7 X# M+ M& k# N/ {
0 Y1 c2 ~5 o( Z& @9 y
乔布斯的iPad撬动了2010年的IT世界,原来电脑和手机两个泾渭分明的领域开始胶着在一起,以提供黑莓手机为主业的RIM 于9月宣布要推出PlayBook平板电脑,三星也参与进来。
Q: }5 H* A7 @& q$ J' Y: X/ M/ W
( }6 Q! c' F0 g0 k4 @' a& u 乔布斯对这些原手机厂商的举动进行了评价,他认为RIM、三星电子等推出的平板电脑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为它们屏幕太小,难以和iPad竞争”。
/ r3 a' G( N$ z7 B4 P
5 \$ Q5 O" r' w0 F. u6 k 10月,惠普推出了Slate 500平板电脑,业内人士就纷纷将其与苹果iPad进行全面对比。一家IT网站分析人士称:“如果把Slate比作一辆摩托车,那么iPad就是一辆自行 车。摩托车动力强劲,但并不意味着就比自行车好。全球摩托车的保有量约2亿辆,而自行车的保有量却高达14亿。”: ?3 c& X" J% O1 T8 s8 q
7 U; q% E- @; u* a/ T2 E! S/ I 11月,优派在美国市场正式推出ViewPad系列平板电脑,针对乔布斯说过7英寸平板不会有市场的说法,优派的市场副总裁Adam Hanin认为,这是因为乔布斯害怕了。“乔布斯从来不会说没有深思熟虑过的话,但我认为乔布斯可能是有一点担心,因为他明白7英寸平板将会是iPad的 有力挑战者。”当时,乔布斯评价搭载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和7英寸显示屏的平板电脑“毫无用处,除非附送砂纸,好让用户磨细手指”。
2 ~$ J8 @+ C$ k" Z0 U/ s1 K
) e+ W; l! }9 w 乔布斯的iPad显然也给联想带去了压力,柳传志在201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时表示,苹果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将PC界带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拐 点上,而联想确实需要尽全力取长补短,用上世纪90年代打赢戴尔的精神打赢这一仗,“这个时候厂家能不能跟得上确实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2 g3 [$ L, l% P0 A3 m6 B3 c0 k. x/ I1 u& n! R
2011年1月,联想发布了乐Pad,乐Pad个头比iPad大,屏幕超过10英寸,搭载着谷歌操作系统。此前杨元庆曾表态:“就今天世界范围内来说,我们只有一个瞄准的对象(苹果),至于其他对手,说实在的,联想都看不上眼。”
0 r0 F$ |5 g( O% S6 J8 n% [3 [. ^: S
# ~- n. y* d" b. w, l0 D 追赶乔布斯iPad的联想,是否知道乔布斯最爱引用的韦恩·格雷茨基的一句话:“要赶在冰球之前,而不是追着冰球跑。”) t* X* l0 A. {. \; Y( e
3 a7 y9 b. D) B7 Z2 b iPad展开“血腥收割”' x/ Q8 `* v. ?; o w) D
' ]/ e0 @& ]- d: ?1 |1 L 2011年5月,美国资产管理公司Nuveen Asset Management高级研究员简·斯诺瑞克在谈到iPad时说:“它正在展开‘血腥收割’。平板电脑至少会取代家用电脑。”
- N! M& T2 o9 u( J%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