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M8 f/ c" A% m$ v5 B; x8 n
r! J7 k: f" \ 财政部日前同意北京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按照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财政部表示,北京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应专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发放教职工工资福利和奖金。上述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 `6 O: g6 ^. b 财政部要求,地方教育附加由北京市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征收时应使用市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就地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0 N: ]* L/ _' j$ u, T
■ 影响' ^3 h" w& _, s' m1 t* c
“2%对纳税单位影响有限”
4 S; K( r: A) k5 d1 u' ~6 L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昨日表示,“地方教育附加”应纳入“费用”的范畴,而非额外征税。
' ? |& t6 d5 k8 }6 L* K# J& O 事实上,北京此前的税收中一直有“教育费附加”,该税费从1986年7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征收,征收率为3%。6 Y/ U4 M% C/ `
张斌谈及两者区别时表示,地方教育附加是地方政府根据《教育法》和财政部有关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可以决定开征的属于地方政府性基金,专款专用。
1 W( T$ ~9 ]# K" J; O 张斌表示,“地方教育附加”对纳税单位的影响有限,对同一个单位,“三税”一般不可能叠加征收。他举例说,如某服务业单位营业额为1000万,按照服务业营业税率为5%,那么其应缴营业税便为50万,再以50万乘以2%,即为1万元。这1万元就是该单位应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额度。不过其也表示,虽然所收额度对于企业来说并不算大,但也不能排除部分单位把这种费用转嫁给消费者。
& a; @: g- P( W* }$ B( V ■ 背景
. t" b7 T/ R! C# T3 J 冲刺“教育投入占GDP4%”
1 j( [* C' e! o' ?% ~1 }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出台此政策,主要在于缓解教育经费不足。
4 l; ^( @0 l; M) v 财政部近日解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时提出,今明两年将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的比例,从而实现教育投入占GDP总量4%的目标。 ]0 E# | g+ H6 C6 @ W4 {
为如期实现4%目标,在增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h- M, ]- e) M# _
专家表示,“4%的目标”从1993年提出至今,财政部门一直以“资金缺口大”为借口“叫穷”,实际上反映的是财政资金支出结构的问题。近几年,无论是四万亿投资还是“三公”消费,其所需资金远远大于教育经费的支出。事实上,“4%”也是一个很低的投入水平,发达国家达到5%左右,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投入水平是4.1%。# k: H. v* T& l( g1 u
■ “钱”景
: ^0 }2 }; g- L* K+ c 北京每年大约能收取30亿-40亿
% i* A; H& F% \- }) q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开征教育附加。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实施此政策后,每年将收取大约30亿-40亿元。在现在每年200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中,占比并不高。
! |' j4 ~( E' P$ G. s# A 此次征收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几乎涵盖所有企业。生产型企业需缴纳增值税;化妆品、汽车灯行业需要缴纳消费税;服务性行业等则需要缴纳营业税,因此影响面比较广。按照财政部的规定,教育投入须占GDP的4%;同时达到财政预算支出的16%左右。而北京已经达到这个目标。7 t. d( L+ n7 w+ H8 K6 o% Y
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教育实际支出188.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6.6%。2011年,北京教育支出安排186.67亿,比上年的168.73亿增长10.6%,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8.5%的增幅。
% p/ }' K, u+ x# [ ■ 回应$ w# X- O" J9 Q/ \" a
正在讨论“哪里要改善”
3 _7 z1 i+ _* o# X; x) C 市教委财务处处长李艳春昨日表示,按照中央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都要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目的是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2 q( F; Z& e: H5 G
她表示,由于尚未正式看到批复的文件,如何征收、征收多少等具体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实。据介绍,目前市教委正在跟财政局、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讨论“到底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办学条件”。
& c3 B, g$ q5 ?) r6 z0 r" S: v+ K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蒋彦鑫 冯尧 杜丁
7 Y/ j- j! Z9 Q5 |% j3 C.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G& i, S! K% B6 [- ^% q1 G8 Y2 `# K
; Q4 i# m; o!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