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289|回复: 0

粤语片研究会成立 发起人:别再叫“粤语残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8 月 16 日 14: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T" r" u& {0 Z7 H; x+ A: E& w9 _# l# L

# o7 n& W+ I8 ~1 h+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T9 ^5 l, z2 R8 M8 V! O香港粤语片研究会成立的海报
3 V8 J0 b, [/ ~( }8 @5 P

8 B% Q9 H# N5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N! d' p( w2 d9 N, {吴楚帆- g- [) F. y/ @- E( [
& e4 `& z0 x; j1 B0 [' c: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q! t9 d  k# t# T& a4 R6 [冯宝宝) ]+ b: E1 O: V( k0 P6 G
, w0 X) H3 C'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5 I$ X+ k6 v, J7 m+ u" g. e陈宝珠5 C. \5 L$ F0 M* h
  1.粤语片是什么?   
( e* G( u* @" P: D: F+ i$ P  2.你能说出5个具代表性的粤语片演员的名字及他(她)们每人的3部(代表)作品吗?$ d. d0 e6 D2 q- j& o! c" G+ k& g
  3.你能说出3部你在大银幕上看过的粤语片吗?
8 G( q8 r  Y: X  @$ Q; |  香港著名影评人、电影工作者舒琪曾在他的专栏文字中提出的三个关于“粤语片”的问题(见上),年轻读者恐怕都很难答得上来。大部分的人,不要说三个问题,就连“粤语片是什么”也不甚了解。
( v5 K/ G$ ?5 F  上世纪90年代,因为电视上偶尔会播放声音或画面有残缺的粤语片,它们被冠之以“粤语残片”的称号。舒琪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对此十分不满,“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为什么叫粤语残片?不要再叫粤语残片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梁家辉主演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周星驰的《审死官》、去年的贺岁片《七十二家租客》都是对粤语片的“现代化处理”;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之前,粤语片曾出产过仅百部《黄飞鸿》;周星驰《功夫》里出现的那一招“如来神掌”,是在向上世纪60年代曹达华、于素秋主演的粤语片《如来神掌》致敬;去年文隽(微博)(微博)的电影《李小龙我的兄弟》,在讲述少年李小龙故事时,曾提到很多上世纪50年代的粤语片旧事……粤语片听上去遥不可及,其实并非如此。
$ h+ m, \8 m; l6 W  e9 ^  上周五,经过两个多月的商讨和筹备,香港粤语片研究会在香港兆基创意书院举办创会典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粤语片中的影星冯宝宝、阮兆辉到场祝贺。7 u: d: P4 d, u+ o/ n
  粤语片曾经是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萧芳芳、陈宝珠至今是令不少影迷魂牵梦绕的名字。但如今他们所主演的影片却要冠以“残片”的名号,并极有可能因为保护不当而永久地从银幕上消失。而研究会正在试图实现的愿景,不仅对于粤语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香港电影史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笔。香港粤语片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舒琪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粤语片保护最主要的困难集中在时间和经费上,“虽然保存了很多的粤语片,但是每一部的修复都需要很长时间、很多经费,是个漫长的过程。”
2 E, n. Q" b9 {: x  重新认识粤语片,就从今天开始。舒琪等专家们来讲课了!& U3 a& q( z8 B; M
  必也正乎名$ B  n8 h# w  n( U) A8 }' n5 ?4 j
  粤语片是什么?5 X( ~* k% ~$ E/ o  W( s; L
  粤语片,用舒琪的话来简单概括,就是“香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影片。”根据研究会更详细的定义,是“从二次大战后开始,迄1972年在香港生产、以广东话发音为主的电影,”与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的“粤语片”区别颇大。当时有代表性的影星很多,吴楚帆、张瑛、萧芳芳、陈宝珠、沈殿霞、于素秋均是响当当的名字,影评人列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提到,他最喜欢的导演有楚原、秦剑,明星有吴楚帆、白燕。至于其代表作,吴楚帆、张瑛合作过的《黛绿年华》、《美人春梦》、萧芳芳《冬恋》、《窗》、《飞女正传》,陈宝珠《七彩胡不归》、《黑玫瑰》、《莫负青春》。粤语片以作品数量众多、风格迥异著称,资料称1947年至1973年间,香港粤语电影竟超过了3500部,也就是说,平均每年的产量都超过150部!实在无法一一列举。
, b" J" ^6 z+ V! h2 o2 U* ?- \' M$ q  去年电影《李小龙我的兄弟》里曾提到不少粤语片旧事:由新人饰演的吴楚帆、梁醒波、曹达华、石坚、冯峰、梅绮、于素秋等熟悉的面孔悉数登场,还把《金门女》、《细路祥》、《雷雨》、《龙凤双剑侠》等片的经典场景还原上了大银幕。粤语片当时图快,除了“七日鲜”,还有“云吞面导演”———导演喊一声Cam era,自己去吃云吞面,回来正好Cut,连这个桥段在电影中也有呈现。) o. Y) l/ `5 N7 j9 v' l
  势在必行: j; N) n! Z: N; A, c5 a
  研究会做什么?
* A* z& I7 U( Q  x# L1 V) D  怀着崇敬与亲切追寻昔日光影,抱着好奇与渴望发现过去珍藏7 H8 ?, y% e( B9 h
  由于“香港粤语片产量浩瀚,难免良莠不齐,但在被保存下来的作品中,仍有着相当大量的佳作、杰作,有待发掘、发现的,更未可估计。这批粤语片,不论优劣,都是认识和研究香港历史与社会发展最重要和最具体的材料”,而“一般民间对粤语片仍残存着颇大程度的误解,甚至无知”,香港粤语片研究会上周五正式成立。目前研究会有7位发起人,17名荣誉会员。
/ C0 t) U* X. E+ d) `7 `  官方网站上道明了研究会的愿景:“一、重新认识粤语片的真正面貌、评估它在香港电影历史,以至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的成就与重要性;二、纠正一般本地传媒对粤语片的偏见,重新确立粤语片作为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遗产与资产的观念;三、向年轻一代推广及增强他们对粤语片的认识与关怀,以助他们对本土历史的理解及本土身份的确立;四、重新编纂一本更有系统和更完整的香港粤语片史,哪怕只是从局部时期开始,然后再慢慢扩展成为一部全史。”' p$ G: J3 R7 I+ A3 T1 l, [
  这些话听上去严肃而有距离感,创会典礼海报上的一行小字,则以更亲切方式表达研究会的目的:“怀着崇敬与亲切,追寻昔日光影;抱着好奇与渴望,发现过去珍藏。”研究会当天就开展座谈会,一本名为《我为人人:中联的时代印记》的书籍也已出版。4 \% ?$ e" {; t. ?  T% X- j2 ]
  专家评说
* F' T* v  m7 K' @  保护粤语片有什么意义?
* I4 t) m7 r7 O+ |) p# R" N; `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要问,“粤语片已经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事情了,我从来没有看过,保护这些影片与我有什么相关?意义到底在哪里?”听他们来说一说———
- i8 y7 ^4 @0 l! P$ T  ~' I  列孚:粤语片创造一种文化凝聚力
7 H5 ~" e; O) b" j- t0 c" |( g; W  列孚不仅是影评人,也是香港电影的研究者。在他看来,粤语片最珍贵的品质就是“保护了中国的多元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为在所有的文化娱乐方式中,只有电影是‘重工业’,通过电影,岭南文化才得以有更深厚的影响,并且在海外华人的地区,创造一种文化的凝聚力。”粤语片的保护,不仅对香港电影研究,也对普通观众有“重要、独特的作用”,“粤语片的生活化和生动,突出了在香港这个特定的环境下的民生和生活,”这一点就算放到当下,也可为国语电影的创作提供参考。% u, V, m5 \9 j' L
  舒琪:是粤语片教懂我们做人
4 O4 m" [0 [$ }0 r  “没有了粤语片,地球不会停转,但这城市将消失掉她的一些光彩与元气,走向黯淡和衰颓的步伐也会更快一点。”已经55岁的电影工作者舒琪最初对电影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电视上播放的一些粤语片,他也是研究会成立的发起人之一。早在08年,他就发表了专栏文章《消失中》,并在其中提到,没有粤语片,“对很多人来说,生活仍会如常地进行,生命依然递进,但往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将会欠缺了一个认识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最生动、具体和富趣味性的方法。”, m$ y' t, d  U; Z8 H! C
  “打一个譬喻:你可以想象没有了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和黑泽明的(未来的)日本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吗?没有了‘片厂时代’的好莱坞电影的发展会是怎样?”舒琪认为,粤语片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教懂我们做人,让我们明辨黑白、是非。蔡浩泉在《自说自画》的一篇短文里说得最好。有一个晚上他下班回家扭开电视机,看到荧光屏里的吴楚帆与张活游,始突悟自己(及其一代人)的不少价值观念、处世原则,原来都是从小到大看粤语片潜移默化、受它们的循循善诱得来的。”
- d6 G- z9 i, f. f4 v  曾肇弘:8 q9 T) a' Q3 }$ b+ C# m0 N: b
  回顾粤语片之路是文化承传之道
! }. N3 K; N" p. ^' T  曾肇弘也是七位发起人之一。正如前文提到的,当时的不少电影人为求赚快钱,“七日鲜”、“云吞面导演”,粗制滥造常常被人诟病。虽然其间先后有过三次“电影清洁运动”,但粤语片长期以来的陋习无法在短期内得以改变,外加上邵氏、电懋的片厂制度日渐成熟,国语片的制作规模越来越大,质量又远超过粤语片,后者产量不断萎缩,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甚至一度陷入停产状态。直到1973年,楚原重拍《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纪录,之后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等喜剧大受欢迎,粤语片才全面复苏。
6 Z. ?9 |  ]8 R% F+ H; p  “回顾粤语片走过的路不是为了怀旧,而是要说明历史不断重演,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才是文化承传之道”,曾肇弘在《粤语电影曲折历程》的文章中这么写道,写文的当时正值广州去年“撑粤语”的时候,对比现在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状况,粤语片的曲折历程一样有警示意义。! j$ a, T1 C4 O; f+ }
  小贴士* G) j+ L6 d8 B  a8 q
  哪里能看粤语片?# ~, y2 R* O" |- b% A
  研究会成立的任务之一是“向年轻一代推广及增强他们对粤语片的认识与关怀,以助他们对本土历史的理解及本土身份的确立”。回到粤语片风行的时代,那时戏院里有很多影片可选,回到家电视上也会播放。但在经历了之后邵氏国语片崛起,而后香港电影盛极一时,再到“香港电影已死”,粤语片也越发地成为压箱底的陈年旧物。年轻人可以在哪里看到粤语片呢?
6 b, \$ f' l4 l' G  上世纪90年代,香港观众还可以在每周日的深夜时分,定期在本港台和翡翠台“收看声音和画面都出现不同程度损毁的粤语片”,称之曰:粤语残片。尽管后来频率从每星期五天降到两三天,舒琪至今仍然反对“粤语残片”这一草率的称呼,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当时的观众反应也“语多戏谑”,但在他看来,那种播放起码还是一种传承。现如今粤语片在电视上出现的几率大为降低。根据舒琪后来更新的讯息,现在亚视高清台和本港台都停播了粤语片,翡翠台则在星期一至五深夜三点播放五六十年代的黑白粤语长片,星期六深夜四点播放六十至八十年代初彩色粤语片(包括港产片)。! I- y: Y! j3 }. ^$ o
  至于大银幕上能看到它们的机会,就只剩下每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香港电影回顾展”,或是香港电影资料馆的节目选映。舒琪介绍,“每周香港电影资料馆都会有放映粤语片,资料馆保存了很多粤语片。”比如7月8日到9月13日正在举行“绿叶常青———李香琴、罗兰、雷鸣、王莱”展映,《雨夜惊魂》、《神蛇飞虎救正宫》、《999离奇三凶手》、《小夫妻》、《假妻》、《第七号司机》、《落霞孤鹜》、《江湖七虎》、《金莲花》、《玉女私情》等粤语片均会登场,有兴趣的观众不妨一看。" n  j# n6 ?6 |% ~  x
  粤语片最珍贵的品质就是“保护了中国的多元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T0 @3 v2 C: I( n0 J. Q
  ———列孚. b, V. R, `- p
  没有粤语片,“对很多人来说,生活仍会如常地进行,生命依然递进,但往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将会欠缺了一个认识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最生动、具体和富趣味性的方法。”, B+ ]# U/ O! D0 |3 i
  ———舒琪
! n' v; i+ M" t  “回顾粤语片走过的路不是为了怀旧,而是要说明历史不断重演,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才是文化承传之道”。
5 n+ r5 W( |+ [0 |* l. ?2 L1 C  ———曾肇弘
0 {  q: Z$ p5 k! G; v  南都记者简芳 实习生薛雨欣" g' X5 ~5 k  x- H- F
(责编: qbbear)" _/ M6 D, i3 n1 [6 v6 u

- D6 E& _7 _, R% C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2 月 10 日 23:59 , Processed in 0.0864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