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R8 g( n" g+ L- d0 Z
) E+ i& w. B' k% U4 n. @2 g* t9 }+ J
* o! j$ ^ R1 k! }, {) M( w% y《白毛女》剧照
5 h0 M% S* Q6 x, s3 ?+ \; j 4 \+ L r& \+ ]1 U" s8 \: l2 c2 u9 r
《赵氏孤儿》剧照
/ w% @8 e+ Z: r( { m( h 今年春节过后,歌剧创作、演出呈现井喷之势,无论是原创歌剧数量,还是以歌剧节集萃歌剧演出这种重拳、高调亮相方式,都给人歌剧“热”起来的感觉。同时对于歌剧概念的普及推广,从高端剧院到民间团体的关注重视程度都超过以往。
$ v6 m1 ]- {1 C" [/ [ ■歌剧?沟? 首次捧回普利策音乐奖. ~2 Z8 w- e+ b C$ p: j
4月,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美籍华裔作曲家周龙创作的歌剧《白蛇传》捧回了国际性大奖――第95届普利策音乐奖。这是中国作曲家首次获得该奖,由此奠定了中国原创歌剧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 D* U# ]8 s- |! e" a
现为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的周龙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白蛇传》是他的第一部歌剧,也是波士顿歌剧院和北京国际音乐节共同委约的作品,曾于去年2月在波士顿歌剧院进行全球首演,去年10月27日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中国首演。流传久远的“白蛇”故事,曲折动人,有着坚实的文本基础,以此为题创作歌剧应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种选择本身就成功了一半。为了创作《白蛇传》,周龙将东西方的审美“重组”,结合欧洲歌剧和中国戏曲之长,并注入京剧中特有的唱腔,用英语加以表现。“洋为中用”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使西洋歌剧讲述的中国故事打动了普利策音乐奖的评委。
! G" @/ H/ I* K0 h 这桩喜事,对于中国的歌剧创作来讲应该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的音乐人“海归”之后西洋创作技法更加纯熟,如果加强对本土文学的关注,做到强强联手,相信《白蛇传》获奖会是一个激励。期待不久的将来,更多的中国原创歌剧打动世界。
6 u+ p2 h" a2 Q; }) L" K5 ` 首次免费欣赏轻歌剧《蝙蝠》
1 O7 l8 Z7 d. x- M% P0 Z3 ~+ G# X 这个夏季,一向知音稀少的歌剧随着其自降门槛,广纳听众,显得异常热闹。先是5月1日,中央歌剧院首开免费欣赏歌剧的先河,在工人体育馆搞起了万人免费看轻歌剧《蝙蝠》,受欢迎程度超出剧院想象和接待能力。接下来,6月3日,国家大剧院再度推出轻歌剧《蝙蝠》,一改歌剧传统演出中规中矩的套路,请来了喜剧小品大师陈佩斯助场演出,剧场效果极佳。国家级的两大艺术院所,这两大不约而同的创新之举,吸引了大批“陌生脸”――非歌剧专业人士前往观摩。& w4 }) l. G. R
当然,这打破了传统歌剧演出的惯例,但是在舶来品本土化的进程中,这种创新不乏可取之处。相比规矩来讲,吸引听众才是发展歌剧的硬道理。
3 w0 H" ~7 _4 \" m/ Z* Q 首次歌剧节打擂比拼原创& l; G, z/ ^2 N# V
国家大剧院与解放军歌剧院,两大演出阵地相继推出歌剧节。4月开幕的国家大剧院第二届歌剧节持续到6月,推出《卡门》、《贾尼?够??贰ⅰ锻兴箍ā贰ⅰ厄?稹贰ⅰ墩允瞎露?肺宀烤?闹谱鞯母杈绱笞鳎?蘼劬缒克?肌⒅鞔赐哦樱?故茄菰闭笕荨⒆ㄒ祷?谱鞯确矫娑加行矶嗔恋恪F渲杏纫匀?赂谋唷⒅谱鞯摹墩允瞎露?氛孟云涿拷旄杈缃诩岢种髯ピ?吹淖颂?N餮缶??本土原创,做到了使歌剧观众各取所需。1 `8 `9 _- q* M/ t! E: e4 E" r/ w
总政歌剧团首届中国歌剧演出季从5月3日持续到8月14日,演出14场,相继推出了歌剧《太阳雪》、《党的女儿》、《永不消逝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闭幕大戏――歌剧《我心飞翔》将于8月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隆重推出,这也是奥运地标――水立方的首次歌剧演出活动。5部歌剧,一水儿国产。! E) b2 q* G+ z9 h: L# t$ E2 ^
两大歌剧节相当提气,其对歌剧原创的重视更是令音乐人士鼓舞,不仅拓宽了歌剧的创作题材,而且延展了歌剧的表现形式。歌剧节的强力支撑和持之以恒,会令京城的歌剧创作水准上一个台阶。
9 ^0 c( T! L' ]* M ■歌剧?鹊? 红色歌剧献礼建党90年
- } T) W0 E( v8 M2 `# P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激起了一轮新的创作热潮,各地歌颂党歌颂祖国的经典民族歌剧复排登台,使歌剧舞台呈现飘红之势。空政歌舞团的歌剧《江姐》、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谭晶版歌剧《白毛女》、中国音乐学院的歌剧《小二黑结婚》以及总政歌剧团首届歌剧演出季的五部原创歌剧等等,纷纷在“七一”前后上演。在经典的旗帜下,一批具有红色情结的老观众重新回到剧院感受美好,同时这些红色经典歌剧也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虽然这些歌剧创作较早,剧情与他们有了“代沟”,但优美上口的旋律和经典的魅力依旧能够跨越时代,打动年轻人的心。这些红色歌剧常演常新,是歌剧舞台上永不过时的当家菜。1 C, Z) {* Y) q% W- I/ s' \1 b/ @
民间组织也玩歌剧0 M' m& ~9 s/ J' x/ l
歌剧是综合艺术,投入高,制作难度大,一向不是赚钱的营生。但近些年看好歌剧的业内人士却也热衷于此,不计报酬。6月25日,光华路五号院“五号周末剧场”为歌剧发烧友献上了原创剧目《世界歌剧峰会》音乐会――《图兰朵》等经典歌剧乐章和喜歌剧《女仆当家》,将古典艺术形式推陈出新,通过现代元素和幽默桥段,拉近普通观众与歌剧亲密接触。虽然这样的活动在社会上并不普遍,但歌剧人士在推广普及歌剧上的尽心努力可见一斑。
: Z8 T: Q, t% X' b9 Q% U 大剧院力推制作# [2 ~/ | m6 E+ O
推动歌剧创作、演出、营销、普及最全面、最给力的当数国家大剧院。它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委约创作、狠抓营销将歌剧市场做火了。据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介绍:开张三年来大剧院共制作歌剧14部,组织了220场歌剧演出,每年举办为期三个月的歌剧节,通过歌剧的展演、讲座和展览等系列活动,促进歌剧艺术的普及发展。加之大剧院坚持三年的歌剧高峰论坛,汇集全球20余家歌剧机构的专业人士,潜心研讨歌剧艺术。大剧院还建立了专业的歌剧制作团队,组建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国家大剧院歌剧团,形成了院团合一的歌剧生产体系。通过与国际著名歌剧院合作,邀请国际一流的导演、指挥家、舞美设计家加盟,邀请世界著名的歌唱家担当主演,成功实现了歌剧制作与国际接轨,先后与弗兰切斯科、赞贝罗、强卡洛?蔓莫纳科等国际级导演合作,推出了《茶花女》、《卡门》、《托斯卡》、《爱之甘醇》等,旺盛的歌剧制作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大剧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8 d, l' }9 h1 R, l- W9 |4 E5 [ 据粗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歌剧创作、演出的数量已与2011年全年持平。中国歌剧,正向繁荣而去。
5 G: w. w# h0 p+ O: P! y2 E$ s+ | 晨报记者 李澄6 n, S* [. I a& W( m
■记者手记
( h0 q# g- G( P4 \$ k6 ~ 走向世界还需时日1 z; }: G( i: S6 g0 F/ M) p
周龙的《白蛇传》一举赢得普利策大奖,对于委约方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来说,应该是一个意外的大惊喜。但有一点是必须清醒的,这是一部由美籍华人音乐家用英语为美国人写的一部中国传说的歌剧,它在中国所受到的关注和喜爱,可以肯定是会远远低于美国的。
/ j8 M0 [; A* v9 {' B 收回视线,看看国内的歌剧新作,虽然新作不少,但有艺术质量的鲜得一见,对于艺术风格取向,国内的歌剧创作仍处在彷徨阶段。大剧院近两年的三部歌剧新作在音乐艺术风格上走的是“群众路线”,相对保守,能够迅速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但与当今世界的音乐潮流走向相距甚远,与当今世界的歌剧创作在认识上更难同流。这其中,有制作方在艺术上的认识程度,有创作者的艺术创造力和写作技术方面的能力问题,同样,还有观众的见识程度问题。
% A1 f1 V" |4 e: }5 A 在中国的当下,古典音乐的先锋意识是不会有观众的。并非我们真的没有被世界接受的作曲家和作品,郭文静的《狂人日记》、《夜宴》,瞿小松的《命若琴弦》,许舒亚的《太平湖的记忆》,温德青的《赌命》……都是欧美的歌剧院向他们委约创作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管理经营者们的意识和见识,想要中国歌剧真正走向世界,悲观地看起码还要一代人的时间。李澄/ G$ E, Z/ g, ~7 r4 ?& {1 R! H' l" v
■歌剧?痰? 2011年歌剧、音乐剧(部分)! }& e' q4 }5 k9 b4 _; \ I
国家大剧院《茶花女》(二轮)
5 w, c* \* o1 t1 V" Q+ o! H( G 国家大剧院《卡门》(二轮) L5 a3 F# I, g
奥贝拉歌剧中心《唐帕斯夸莱》$ F5 w. {# ]4 E4 X( P
香港艺术节室内歌剧《年轮曲》
9 M# R% ~- M; q: g 国家大剧院《托斯卡》(首演)" I) t3 P9 U3 |7 b$ m4 C2 d4 L" j
广州交响乐团《波希米亚人》- H" a& ^7 z" m, z- C
甘肃省歌剧院《江姐》(复排)
* b5 q" l* }9 S. b D* z5 y9 ? 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 I0 z: {7 [ Q* H$ `7 v
《那时花开》(原创首演)
3 K$ P* e. Z( `& Q- M& @. T 中央歌剧院《蝙蝠》(首演)
# J( F) S$ q( R, T- _5 V 国家大剧院《蝙蝠》(首演), {- b% U/ x0 P1 v" }
中文版《妈妈咪呀!》(首演)
8 {, {; e. x$ Z ], X o4 x s8 w" J 国家大剧院
9 k3 e( a% f- C4 @ v 《赵氏孤儿》(原创首演)
) l9 p. Y3 C C 国家大剧院《白毛女》
1 g1 \! m w+ j) W+ l+ P0 D2 k 空政歌舞团音乐剧《二泉吟》
6 v# d+ H- R, o" ?) g9 A 解放军歌剧院总政歌剧团歌剧演出季(截至6月30日); j0 S! \9 M: H* b2 t, `
总政歌剧团《太阳雪》4 r1 I$ T0 Y) u0 U h
总政歌剧团《党的女儿》
+ B% h. y4 t {6 g9 t- p 总政歌剧团4 O1 e9 m8 _ P+ U8 h: @8 x4 K6 @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创首演), t D* _% ^: }. Z, n: O
总政歌剧团《野火春风斗古城》
! l: k1 B/ v. x9 a5 c; r/ J 总政歌剧团《我心飞翔》
* ~8 m1 S1 M. H(责编: 葱尾)
: q# B5 X1 K9 ~' I1 L- `0 M* O% S1 O, a/ d1 }& T!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