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Q8 s( D& e1 ~+ q$ D% o' `6 Q
8 i. J% A+ N: q' z: P 新华网上海8月4日电(记者周琳、龚雯)麦当劳7月对部分产品提价引发的中洋快餐品牌涨价风正在不断蔓延。从最初的水电煤石油等资源性产品,到饲料、柴油等衍生品,再到猪肉、鸡蛋等中间环节价格上涨,最后传导至餐饮企业、运动服装等终端产品,涨价预期进一步抬头。专家认为,改善目前的涨价预期,控制通胀需要政府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
; t' v1 X$ {: p: y7 T, ^2 K 快餐业涨价风蔓延惹焦虑
) G) N% I" N2 ~4 x" G' Z: t 洋快餐巨头麦当劳悄然提价。7月13日起,麦当劳在全国范围内的餐厅部分产品已提价,幅度为0.5元至2.5元。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去年至今,麦当劳至少已经提价过3次。
) ?2 O! G; o" }3 T 紧跟其后,国内最大的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也在7月22日迎来近3年全国范围内的首次调价,饮料、套餐的涨幅在0.5-2元。) ?3 N7 W$ a! B2 G! ^
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早在今年年初,已经有很多快餐类企业都拉开了涨价的大幕。肯德基最近一次全国范围内(不包括港澳台)部分餐厅的部分产品实行新价格是今年1月31日,单项产品涨幅在0.5-1元之间。味千拉面、永和大王、庆丰包子铺等快餐企业都于近期进行了价格上调。
) ]% T( S* U' M “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快餐企业提价必须忍受销量的下滑或客户群体的转移,但如今快餐企业也集体提价,显示从一定程度上看,涨价似乎慢慢从‘预期’演变为‘事实’。”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表示。
9 B; O9 u/ T5 K/ f 虽然涨价幅度并不大,多在0.5-3元之间,但频繁的涨价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也让消费者表示“伤不起”。在麦当劳就餐的来自闵行区的张阿姨则表示,虽然此次涨价幅度不大,却也显示出通胀来势凶猛。
/ O/ N( ^. V( }6 Z 多因素折射通胀演变路线图
/ j+ @/ @ A9 _( p. I 从最初的水电煤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到猪肉等“菜篮子”食品价格上涨,再到现在食用油、奶粉、服装、快餐企业等多个消费领域新涨价因素的出现,涨价似乎此起彼伏。
4 v- o, A8 l6 z0 L3 c 汪亮表示,此轮涨价反映到生产环节,是饲料、化肥、人工等涨价带动食用油、猪肉等中间产品上调,进而传导至终端;其根本深层次原因则是前期的流动性过剩并没有通过百姓的消费得到有效的收回,导致资金的流动性被放大。% M! T7 z7 B5 k( S' H) H
专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通胀演变的路线图:石油、玉米、大豆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饲料价格不断上扬,进而带动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上涨引发农产品行业全体涨价。一方面猪肉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渐渐衍变成终端消费品的全体涨价,另一方面又使得柴油等石油衍生品价格水涨船高,反过来支撑了高油价,完成了涨价循环。
' X6 f S: u, I9 e: I- Q8 `" i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涨价会有先后,某些产品上涨期可能会相对滞后,长周期看,所有的产品价格都抬高后,相对价格又将回归到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构中。但现在加上结构性、输入性通胀、供需平衡等因素后,涨价因素非常复杂。+ E- p. }, J, g3 o" _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目前进入价格敏感期:从食品蔓延至其他产品这种击鼓传花的涨价态势预期不会有变化,“各种成本快速上涨造成的效应叠加,企业消化不了就会往下游传递。” N/ p8 Z5 `8 v6 B4 n& Y
控通胀措施必须更有力$ F# m. v7 G. z. y
专家认为,即使下半年CPI可能出现拐点,公众对终端消费品价格高的感受也依然不会改变;由此及彼、此起彼伏的“涨”声显示,新旧涨价因素交织下,此前多方预计将见顶回落的通胀形势短期恐难言缓解,将有越来越多的人群进入价格敏感期。9 X m& F# \- v! x1 o
汪亮表示,前期投放的资金没有收回,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又让很多资本退出,必定会对中间产品市场产生影响,进而推高整个物价。“事实上前几年包括人工、物流等成本高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集中显现,1元、2元的波动也引发民生焦虑。”* O$ E4 g$ J4 W9 l7 @. U9 x2 t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在全民“抗通胀”的时代,政府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物价的稳定甚至下调。* Y1 |- O2 c/ y$ ^. ^
其一,政府必须切实对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减负,采取临时补贴企业等方式抵消一部分成本,抑制日用品终端价格上涨。; y6 F$ \7 P1 y, h0 ~, n% ^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晓斋认为,政府可以考虑对部分企业,特别是不堪上游原材料涨价同时与民生关系紧密的企业,予以一定财政补贴或者进行部分减税、免税等优惠政策,稳住终端消费品的市场零售价。+ ?) ~2 a& m0 ?6 n" ?
其二,温和性应对通胀的手段难以改善目前的涨价预期。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殷醒民表示,在1971-1973年由于石油价格暴涨,美国曾采取过一段时间的价格管制,严格控制在此期间所有商品价格不得上提;必要时中国也可以采用这一手段。0 M2 `% t/ T& V8 L/ t
其三,目前来看必须尽可能地加快回笼资金、控制市场货币总量;同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有序引导退出实体经济的资本流向新兴产业。
1 v0 z% ]9 E. C 齐晓斋表示,对于成本压力,企业应该做到自身“能消化就消化”,而不是首先想到把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更不能串通形成价格同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相关部委需要进行调控,从而令市场保持健康、稳定。- a! n9 G! R( _# W& W# q$ x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5 t8 _0 r8 q3 _7 f- F
8 S/ p4 }9 O( G' L3 P,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