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 \$ m; W" J% B# w
( j9 I) K& K9 V0 R1 ?
@* s6 V3 [, b2 w# L8 l故宫受损宋瓷
- i, A+ f4 a' c
, z$ l+ j( P( { P Q- Q: u之前公布的器物照片+ k! e b+ }2 u( K2 x& G9 s
5 v6 U) Q0 e4 `2 S& `7 S
故宫受损宋瓷4 Z3 w8 J& @7 X; Q, I& N5 V
+ U% I' ^# S1 A# S }# J& Q0 D7 M
器物照片5 i# E+ J/ H* L; B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得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组成的事故核查组认为,故宫博物院宋代哥窑瓷器被损事件,确系工作人员对测试仪器操作失误所造成。
! N: j3 z6 }2 `" I+ d/ `/ x, d) R 国家文物局介绍,在收到故宫博物院关于宋代哥窑瓷器损坏情况的报告后,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立即组成包括有关专家在内的事故核查组,对事故情况进行了核查。核查组认为,该事故确为工作人员对测试仪器操作失误造成的珍贵文物损坏事件;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 Y0 [2 f! U. R @3 J" I" q: C
目前,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已责成故宫博物院根据事故情况和核查结果,追究有关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在按要求抓紧落实。* A2 X7 I4 O) m& _
就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损坏情况这一严重事件,国家文物局昨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发出通报。通报表示:此次事故是一起严重的珍贵文物损坏事件,教训十分深刻。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博物馆单位,一定要认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依法管理,落实相关责任。! A' w8 |+ m& C1 _6 A
通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强化责任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博物馆及相关机构的安全检查,重点排查安全防范设备设施和科研仪器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要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位培训,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把文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 t5 W' I" N# [2 v 【网友质疑】
7 b" b) J% F% L! f5 V 1 编号 官网资料图片的盘底编号为一行编号,但央视视频中的编号为两行编号。7 s' q0 \ v/ {4 J
2 葵瓣 官网资料图片中具有明显的6瓣特征和清晰的纹路,但视频中的瓣状特征不明显。
' ^* ~6 V$ L6 D/ s( c, A1 Z 3 底足 官网资料图片中盘底“圈足呈黑褐色”,但视频中器物的黑色不明显。8 r! e' ?1 @$ Q9 t2 W
【专家释疑】
% Z; \( f+ E. E; c: C 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介绍说,一般瓷器都有原始的记录和编号,编号是唯一的记号,也是原始记录,包含了什么时候来的、什么地方来的、几级品等内容。“相同两件瓷器命名相同,是存在的,主要是‘双胞胎’,但不会很多,一般相同的瓷器会用A和B来区分。”! u- d7 T9 K# A! e+ G9 E& o
■ 澄清
, A1 c, e8 o# A* _6 h' [, X4 J 瓷盘身份成谜 都是同名惹祸* ?$ ?- s& J' w$ _' C1 G; k
故宫称受损瓷盘并非官网所示瓷盘,“同名”瓷盘多达15件
# \6 v9 d u: P5 } 本报讯 昨天,央视首次公布此次受损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乙)的照片,随即遭到了网友质疑。网友称,这件器物的照片与此前媒体公布的照片存在多处不同,进而有人怀疑此次受损器物为赝品。
4 d8 E j [9 `; N! b& J6 B9 U' k 针对网友的质疑,故宫方面昨日作出说明称,之前的网传照片是网友自行引自于故宫网站资料,是错误的。原因是同名瓷器在故宫有15件,但文物编号不同,具体形制也有差异。
8 K. W) r8 |9 ^, ^( R) ~ 受损瓷盘来自明代墓穴
3 K2 U6 e9 ?7 c1 ^! D' F 针对故宫的解释,昨天记者向知名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进行了求证,当得知了受损瓷器的编号之后,叶佩兰通过查询,确认该件文物为上世纪70年代初在南京发掘的明代洪武年间汪兴祖墓的出土文物。故宫古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昨日接受央视采访时也印证了上述说法。他表示,汪兴祖墓的那次发掘,共出土了哥窑的盘子11件。在拨给故宫的两件中,一件釉水稍微好的就是现在损坏的这件,定为一级乙等,另外一件在地底下受到腐蚀釉面失光。$ y7 D+ y5 N6 J! r
吕成龙说,同一名称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故宫共有15件。虽然名称相同,但器型有所差异。他表示,在网上流传的那张照片展示的是一件清宫旧藏,但其级别是“一级甲”,目前该文物正在故宫瓷器馆展出。
1 m9 P& L5 V% |; s/ z' Q- Q 目前文物检索并不完善
- e3 m5 g8 \' d- ^0 p1 ]+ ^) b8 E 事实上,网友都是在故宫网站查询系统中找到的那张误传的图片。不少人误认为故宫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品只有这一件。对此,故宫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站现有的资料只是故宫馆藏的一部分,正在编辑藏品总目,将来会有完整的电子版供公众检索。
3 g! W3 Q# N, [' ^0 ~) r; T ■ 修复
( _* v/ V) h8 \# ? 修复后相似度有望达到98%
/ n0 l( q! J5 E8 e; U 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建议成立专家组# P) y, f+ v! d' ~; d% A
本报讯 昨日,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常务理事、高级修复工艺师蒋道银建议,成立专家修复组,一起讨论如何进行修复。$ ^' V2 ^2 t/ p7 `
据介绍,古陶瓷方面的顶级修复专家非常少。蒋道银今年还将古陶瓷修复技艺申报了“非遗”。
9 g4 ]+ @ R( h# h “现在没有看到东西,如果是碎得蛮‘巧’的话,修复后的相似度能够达到98%,可以肯定的是90%以上相似度没有问题。”蒋道银说,最难的是“开片”的修复。/ b; L( t$ n$ L4 @! C
蒋道银解释说,“开片”是胎不裂、釉裂引起的,修复后效果不容易出来。
( b t N: X0 C: _ 他说,修复的时候会用到合成树脂、环氧树脂胶合剂,非常牢固。但修复后的瓷器要可解、可分、可还原,同时也环保。据他了解,故宫目前没有修复古陶瓷方面的专家。
( y! ^/ O. U5 J# c# p ■ 安保
! s' \3 E2 G/ B% v, L0 j 故宫专家称文物出库手续很严# }, @9 r, O$ @2 [
提取文物单据有“一尺长”* u$ G$ U1 B5 p0 o
本报讯 昨日,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认为,故宫损坏的瓷器全称应该为“哥窑葵瓣口折腰盘”,曾在故宫库房工作40余年的她,用手亲自摸过、用放大镜研究过这件文物。
0 e: b& a* Q$ i, Q4 X" j “目前,这件文物属于宋代还是元代,在业内还存有争议。”叶佩兰介绍说,这件文物是南京汪兴祖墓出土的,1970年出土了11件,其中两件在上个世纪70年代调拨到故宫。7 B: |& z/ C ^8 v$ G8 K: m6 w
叶佩兰认为,损坏的瓷盘可以进一步看到胎体的原色,具有研究价值。“我不同意马上修复,对于研究是有帮助的。”
/ w$ e3 e- D3 D& w# z* \7 I 不能“否认”故宫工作
" p; R; |) J* ~ j 叶佩兰说,故宫损坏了一件物品的消息,对故宫的影响很不好,全国、全世界都知道出事了。但公众不应该把文物的损坏,与故宫前不久发生的商业行为、偷窃事件联系到一起。她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工作人员要总结经验教训,做文物工作一定要心细、认真负责。
0 j% J& o( D* e: e* } 此次出库需院长签字8 b6 V; O& @/ E6 T! j
作为故宫资深的专家,叶佩兰说文物出库手续非常严格,谁提出来的文物是有记录的。
% t$ T3 _ y/ M( J 她比画了一下说,在故宫要提取文物,要填写的取出单和退回单子有一尺之长,上面有文物的名称、文物号、伤况、提取原因等等。在单子后面,还有提取人、提取的部门、院里的领导等等。
1 i, u& b- x+ _' ]' ]; {8 v “这件破损的是一级乙,是需要院长签字的。”叶佩兰介绍说,提取人要负责文物的安全。0 }) S: `. B( z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王佳琳 仲玉维 刘泽宁- t3 }& e! g n, Q: i5 P2 i' h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j6 {$ a; Z$ z" T/ `! N
1 ~! \" x2 l0 u4 r, r- e1 i6 R3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