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Z9 D! c$ k% w% I; d. L+ A& m$ c+ C5 M7 D% Q$ I4 I# G
- G9 z; x: ~- E$ y& m/ a
北京昨夜多个路段因暴雨严重堵塞 新华社发" G/ N5 `: _0 s
羊城晚报讯 23日下午,北京遭遇十年来最大降雨,局部地区雨量达百年一遇标准。市区多条道路积水拥堵,部分环路断路,多条地铁线路部分区段停运,暴雨积水造成了大规模的交通堵塞。这场令首都北京陷入尴尬的暴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舆论关注,专家和网友都纷纷呼吁,要解决城市“逢雨必涝”、“逢涝必堵”之困,排涝立法管理势在必行。/ b% [% }; m+ Y# ? t$ G2 O0 {5 R0 g
规划落后对地下设施投入不够) X2 ~# i$ {: x
今年,北京并不是第一个因为下雨而遭遇“水患”的城市,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北京、广州、武汉,这些大城市都遭遇过“雨后成水城”的尴尬。( T* l5 D' @; f. [% L7 d
一次又一次,一场雨使一座城市陷入瘫痪,这背后的原因何在?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分析,原因有三。“首先,我们整体上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市的基础设施绝大部分都是埋在地下,没有什么显示度,所以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存在认识上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已经是几十年城市建设当中的一个老毛病了。”第二方面就是这些年整个气候变化,北方城市过去很少遭遇这么短时的大规模降雨,这也是一个客观上的问题。第三就是我们国家过去在排水系统的考虑上基本上是以排为主,整个城市是以全硬化地面为主,以铺砖为主,变成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场地,“好不容易落点雨都是琢磨着怎么尽快把它排出去,很少考虑怎么让雨水多一点渗透下去”。
8 \( ^; X) k' r7 v( R3 ~ 管理缺失必须立法防治城市内涝
$ I! D9 z' C# E 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在微博上表示:“大雨围城”之所以在中国不少城市出现,反映的是很多城市管理者政绩观的扭曲。曹景行认为,眼下我们国家城市化建设非常快,而且许多现代化的建设都带来了新的问题,“一遇大水就不堪重负,就出问题,出洋相。这个背后难免看得出是现在城市管理者的政绩观念在作怪,地面上的东西看得出,投资下去就可以作为成绩,地面下的东西大家往往不注意,检查工作也很难钻到地下去。”
. s" o. }) d, N: d# i, k) T! O. t; g 曹景行认为,对城市排涝、排水应立法来加以管理,“城市的(排涝排水)规划必须遵守法律,看来这是很必要的,而且确实到了要做这项工作的时候了”。
( W, W- J" m U8 T( d: o. a; N* A) T 网友调侃管理者莫一味抱怨天气* ]- ~6 B! a+ a6 F
不少网友也对北京暴雨积水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 [' s3 G& }' U0 Y, h8 i0 e# M& i 不少网友表示,国外城市的排水系统,纽约是按“十至十五年一遇”标准;东京是按“五至十年一遇”标准。而在中国,北京按“一至两年一遇”标准,武汉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杭州和南昌的城市排水系统,同样是“小马拉大车”,排水标准严重滞后。- v+ Y3 T- S, {: b& I- o8 C7 o
还有网友表示,一场又一场暴雨正在拷问着城市管理者的应急管理水平,面对重复发生的窘境,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天气,而应该踏踏实实地调研,理性地思考,及早拿出科学的应对办法。/ ~$ \4 v: B' V {9 T
综合新华社、中广网等报道
# I8 i) p# o( [# z+ @) o: E.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9 O/ \* |' e: H" Q/ c+ z. r4 o+ C. B' ]( H: r, r8 U% \, b U+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