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c% u& w( r# v0 Q) E0 F" _) i( ]# j" o- u) y8 v+ u+ x o
再过一个月,将是季羡林先生逝世两周年,目前北大故居被盗案仍未宣判。
0 Z$ {+ N2 A F7 ] 2009年,季羡林先生去世5个月后,北大朗润园13号公寓故居丢失大量书籍、塑像等物品。遗产纠纷,还是盗窃案件,一时引起社会关注。, M8 K% g; P" }' t4 X
5月11日,一中院开庭审理此案,站在被告席上的两人,都曾住在季羡林故居,被检方指控盗窃故居。
0 G0 k! E6 }2 b% ] 他们究竟是什么人,又是怎样接近季羡林的,记者进行了调查。
0 d% d. v5 [/ @$ R- \6 b 站上法庭,王如“翻脸”。7 _: v* U8 J! M- H* u* L
5月11日,48岁的王如被控与他人,在2009年12月15日晚,盗窃故居内价值333万余的书籍等物品。在得知他人报案后,又将所盗财物转移至他处。
! l1 f# M3 j; ~6 H 面对指控,王如手指公诉人,进行超出庭审范围的言语攻击。这令本案公诉人北京一分检代理检察员贾朝阳很诧异。 a" s1 \- P* }1 v, ^
庭审前,贾朝阳曾对王如进行讯问,对方态度很配合,虽然不认罪,但“甜言蜜语”许诺“只要公正处理,出去后一定感谢你”。9 |0 c& P9 |& [$ d& y, {
大闹追悼会的神秘女子0 F: D% e' f8 V9 }4 z' z
这种“翻脸”,季羡林的儿子季承也见识过。
& `! k. h7 ^7 o 2009年7月19日,季羡林追悼会,一名自称季老学生、北大教授的白衣女子,当众大喊:“钱文忠(季羡林的学生)背后指挥季承抢夺财产。”
! |4 c- V) {& D# Z# D 白衣女子正是王如。
- t* z! M7 k a: I3 f+ L6 h% G 季承认识此人,钱文忠博客透露,13年未与父亲见面的季承,2008年回到季羡林身边后,王如一直以北大员工的身份出现。 S/ Z0 V3 a" S6 x) ]2 r% A+ K
季承说,起初王如对他态度很好,“还说我是最正确的”。这给季承留下了“王如讲话公道、有理”的印象。) d3 p; y% @) d; Z( x
但北大校长办公室和保卫处的一份书面声明显示,王如不是北大在编职工,也非北大聘用人员,与北大没有人事关系。5 k; `% {7 l+ l( O4 _
是副教授还是学报编辑?7 T1 v8 \6 N' ^7 B
起诉书上,王如无业。5 ?. d$ i7 b# _0 X; z
法庭上,她大声反驳,“关乎我的清白,我的尊严。”/ j* W. U" C; i9 s G+ |, g% f
按照她的说法,自己是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年轻时从陕西师大毕业后被分到西安市第51中学做教师,所教的语文成绩在全市排名第三,之后就在西安交大附中当老师,因经常发表论文、散文、诗歌,被调到西安交通大学校报,后成为一家报纸的主任记者。“主任记者到大学里就是副教授。”/ s8 b: C' H3 {: b# T
西安交通大学人力资源部证明,王如并没有所谓副教授身份,1984年自西安师专毕业后,1992年1月进入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后取得编辑职称,但因未竞聘上岗于2000年左右离开。$ I* E, R& m5 R1 O
原西安医科大学的同事回忆,王如离开后听说是去北大上博士去了。
]4 d, u3 g6 C' V9 u 直到大闹季羡林追悼会,照片上了报纸,老同事才知道“她成了北大教授,还跟季老有关系”。
$ ~; z% \* U3 S2 Q( \5 `2 X6 h 通过“干妈”接近季羡林# u0 m6 p4 q- w8 L
王如能接近季羡林,与李玉洁有关。" D, F; Z6 P& p8 ~
季承在《我和父亲季羡林》中称,1994年12月至2008年11月,他和父亲因家庭内部原因一直没见面。- Z' I7 a( q4 X) w3 Y
季承说,父亲季羡林身边经北大正式任命的秘书只有早已过世的李峥,父亲晚年最后十多年时间一直是李玉洁在身边,直到2006年李玉洁长期住院,才改为杨锐短暂“代班”,从来没有听说过王如。. @( x1 a* w( Q4 z; ^
按照王如的描述,她以访问学者身份来到北大后,“因为我的母亲是季老38年的秘书兼助理,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季老晚年的御用记者,2006年李玉洁病倒,季老任命我为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代理李玉洁的职位。”
7 X1 g7 G+ }0 }, g1 {/ N 她口中的母亲,就是李玉洁,至于二人何时成为母女关系,她表示“我没有资格回答你!别人没有权利知道!”
; I+ z; X4 Y" L$ q( O* A 截至发稿,记者未能联系到李玉洁核实。但此前李玉洁接受采访时曾说,王如确实是她的干女儿。
( d" V3 b+ r% ~ 王如的辩护人裴愚称,李玉洁应该是在看到王如写的一些报道后,开始起用她,但王如没透露过具体时间。
5 V9 f; d" N/ d% E0 m 一个大致的轮廓是,王如通过李玉洁接近了季羡林,并在李玉洁病倒后,开始实际“主持工作”。
; F! t4 a r/ c0 j# c3 z 本案中另一盗窃疑犯方咸如,也是通过李玉洁接近季羡林的。3 {& V0 ]( C, J5 y
方咸如称,上世纪90年代来京打工,妻子在北大干保洁,恰好李玉洁家中需要人长期做饭,妻子就到了李玉洁家中,他认识了李玉洁。
; j4 j" @ V& A2 c 后来季羡林家需要看门人,方咸如从2002年1月上旬搬进朗润园13号公寓,负责照顾季羡林起居以及种花、养猫等,并掌握钥匙。
/ n) L0 S N9 c' ]" i" a 方咸如说,最初从李玉洁手中拿工资,李玉洁病倒后让他一切都听王如的。" g) q8 m. _9 b9 V6 j1 U8 K ?- ^
“想做季羡林基金会秘书长”! J' A5 s$ h, a* o. w n
按照王如的说法,由于季羡林长期住院,朗润园公寓内还有三尊印度送来的佛像,2002年后她便搬入了季羡林卧室,负责供奉佛像。" Q) i, `7 c8 Z3 ?
多名北大教职工、保安、礼品店店员等人证言显示,季羡林住院、季承尚在外的情况下,王如、方咸如成了这套房子的实际居住者,无论是叫人修玻璃、送货、甚至案发当晚帮忙搬运物品,没有人对他们即代表季羡林或季家产生过怀疑。
0 n. H/ D3 y, N, D; V% H/ @ 案发后,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所长马志冰在内,多名与王如接触过的人都表示,“她要下手,有太多机会了,要偷也偷点值钱的字画,犯不着偷书”。按照王如的性格,“是想做季羡林基金会的秘书长,借着季羡林的名字,做成国内的诺贝尔”。/ U- ]- T! B( c2 R
王如对外还自称是季羡林海外基金会秘书长助理。
0 a4 l5 L2 M6 }7 X1 J8 A( z 5月13日,马志冰回忆,2009年6月,王如找到他家,谈一位北大的学生想攻读马志冰的研究生,其间说到帮季羡林筹办8月份的生日,“季老要回家办个生日会,范围也不会太大”。* S9 @7 f& c, o; S5 R! [
王如大谈筹划要把季羡林海外基金会做大、资助中国最好的学术著作、筹办中国世界哲学学会,听着“很振奋”。* F9 n5 Z% ~$ p4 Y5 S4 c
其间,王如还拿出一本杂志,上有季羡林和王如在家里的照片,“给我的感觉她跟季老的关系确实不一般。”马志冰说。
0 H: m: D1 q+ r- |7 l: t' s- v 此后,在王如的安排下,马志冰也曾到过朗润园公寓季羡林家中,当时季羡林早已住院多年,马志冰对王如的身份没有丝毫怀疑。 S" f6 M$ n& {9 }
北大医学部研究生张某、中央党校图书资料中心书刊服务部业务经理等人,均认为王如为人豪爽,是个“大女人”或者“不像个女人”,吃饭抢着买单,交游广阔。
+ v2 `6 ~+ P) j! `" a/ @9 k+ ^ 北大证实,季羡林海外基金会只是由季老的一位学生捐出200万美金后成立的,并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暂时放在北大教育基金会下面,虽曾资助北大教授出过书,但此后就没钱了,基金会也就没有了活动。7 P! q# w( U$ f% x8 v8 u d, i
季羡林晚年身边人“有机可乘”
4 U# @% O( i% w 一位与季羡林熟识人士称,晚年的季羡林被置于高位,加之身体原因住进相对封闭的高干病房,一般人鲜有渠道与之接触,无形中给身边工作人员在外虚张声势提供了可能。, P( l2 V1 f( `" g+ V
钱文忠也表示,恩师季羡林是“外表光鲜热闹,内心孤独寂寞”。
N6 ~& @ M6 ^/ C; c 他称,1999年后,季羡林身边无人可信赖。秘书李铮、女儿、女婿相继去世,孙子孙女都出国,儿子季承不往来。“恩师是一个犟脾气的人,又多少有点传统观念。旁边的人不去劝解,反而火上浇油。这样一来,就闹出了13年父子同城不相见的事情。”6 ^, S! k; D7 [
法庭上,王如拿出两封经过北京司法鉴定中心确认的亲笔信,一封是季羡林财产捐赠小组名单,一张是给方咸如的“手谕”,要求“没有捐赠小组组长或我本人的批条,任何人不得进入13号公寓”。
% e1 H6 U2 C2 a% x3 _* j 而季承出具的六份季羡林手写材料显示,“我以前给李玉洁等的一切文件统统作废,委托季承处理”、“我从来没有做过全部捐赠”等。虽然尚未经司法鉴定,但有包括李铮之子等人在场见证。
' c) d& z6 ]8 ]( O3 x" f' i 公诉人称,王如一方的信件形成于2005年和2008年初,季承一方的信件形成于2008年后半年。
1 c1 _9 Q: ^6 s: L# A7 M 对此,钱文忠称,2008年10月,季羡林与他和几个信得过的人谈了很久,整个过程都有录音资料。当年11月,父子相见。 `. Z8 d' X* T, l# c
重逢时,季承一进来就跪下说:“老爷子,我给你请罪来了。”老爷子说:“你何罪之有啊,这13年里,我何尝不在想你啊。”儿子回来后,季羡林高兴得不得了,对护工们说:“你们再也不要以为我是孤家寡人了,我是有儿子的!”+ n) r) J. M9 P- R7 x
此后季羡林将一切事情书面委托给季承处理。
- ?, U1 _# j" K' s( [9 ?0 W) c6 [; ? “奇怪的盗窃有奇怪的原因”8 ]% d+ E( _7 O
2009年5月,季承将看门人方咸如解雇。
2 C' y+ x2 O! s 同年6月19日,他与北大完成13号公寓物品的清点,对重要书籍、物品登记造册。北大将物品清单、所有书籍、物品全部移交给季承。/ Z3 y3 j1 i8 u1 o+ j
法庭上,方咸如说,十年来,他每月工资从500元涨到1500元,季羡林生前曾答应将来给他一笔安置费,但没想到季承一回来就把他解雇了,为此他心里也不痛快。
/ f3 ~% c' m1 F# ]* z# z/ L0 n; } 办案检察官透露,没有证据证明季羡林答应过给方咸如安置费,但北大与季承清点物品时,北大校方曾建议季承对方咸如妥善处理。
& Z F. T! A o4 K# t0 \0 U& `1 u 方咸如说,季承把13号公寓的门锁都更换后,由于自己和王如的私人物品仍放在该房间内,且季羡林交代他们誓死捍卫好房间内物品。因此他们曾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撬开一扇玻璃进入室内。
7 Q" S' ^1 `$ _6 [. [4 {5 X& |- ` 案发当晚也是同样。
& B; U5 @0 L& _/ s: P 王如说,破窗而入是因季老生前也经常破窗。“与众不同的大师,他的许多行为是常人难以揣测的,破窗是季老独辟蹊径开创的一种方法”。王如说,北大的木工都知道,季老家每月都要换次门窗。5 m, s: p" z6 \4 r% T
“奇怪的盗窃有奇怪的原因。”庭审最后,公诉人说,本案之所以存在争议被媒体广泛关注,是因存在原因上的特殊性。7 J$ A) Q2 O3 b! B2 T3 h- N$ W
他分析,季承拿着父亲的批条找到北大,北大与季承清点故居物品,成为事件发展的“分水岭”。王如对这种交接行为有争议,无论她认为物品应该归北大或是基金会,都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而不该盗走不属于自己的物品。' W' z9 S' H t9 M& D+ p! z
尽管根据现有书证,王如并不具有她所谓的身份,但由于并未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也没有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因此检方并没有指控其招摇撞骗罪或者诈骗罪。
- ^4 ~8 ]% O; c7 v2 Z 目前,本案仍待宣判。2 z& _# C& w% h- r% J) z
本报采写/本报记者 张媛6 L; \* w5 J3 w0 U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7 h0 ^% Q) Z+ Y& i
+ ^- t$ v1 ~0 D0 [8 {(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