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177|回复: 0

电影《关云长》兵器考 几大兵器盘点(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5 月 13 日 00: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 u% j* K1 s5 X% Q4 a" m4 o

* U: k7 z9 U* b+ Z+ [
3 {7 p  W2 _& P0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m  a- a2 l7 Y& {$ M, |  文:半江湖人
5 w0 j5 P6 q! h& P! N  一年前,在下受甄子丹先生之邀,为电影《关云长》兵器把关,“关”是否把到先不论,为这份差事,在下倒是颇下了些工夫,如今影片已上画,在下也该总结一二。才疏学浅,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 @* e# a2 |- Z% m3 ^8 j! B' b0 v  《关云长》的创作蓝本是《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章节,其中涉及兵器颇多,六将及其部众的兵刃、主角关羽、曹操的兵刃等等,在下逐一开说。
/ m' F, w  t2 h' z% Z% q8 r+ \  1、丈八矛 东岭关 孔秀
1 a  Y. w2 {; h% H0 n% ], a  明代茅元仪所著《武备志》中有这样一句话,“阵所实用者莫枪若也”!枪、矛、槊(矟)是同一种兵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甭管称谓怎么变化,这玩意儿在冷兵器战争史从未被淘汰过,甭管车战、骑战、步战,这玩意儿总是能派上用场,所以它是百兵之王。汉末三国的时候,人们习惯称呼它为“矛”。
* J. n2 D% j/ {) _9 N/ @  矛构造简单,矛头、杆、尾鐏,后期还有缨(被称为枪的时候)。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尾鐏,金属制成,战场上若矛头损坏,尾鐏可以代为作战,所以武术训练中的矛或者枪并没有尾鐏,因为它永远不会用于战场。缨子又被称为血挡,顾名思义防止血流到握持的手上,导致矛脱手。) l2 s% S9 s* K' o
  矛因为步战、骑战的不同其长度也自然不同,《考工记》中建议长度不宜超过身高三倍,明末著名武术家吴殳在其著作《手臂录》中介绍过310公分——768公分的不同长度的矛。
: `  x! l  N3 m' B) c- `  m  历史上使用矛或枪的名将颇多,五代王彦章、唐朝尉迟敬德、明代秦良玉都是个中高手,秦良玉的部队更被称为“白杆兵”,就是因为他们使用白蜡杆作为矛杆。
7 a+ B# @0 f! R; n, }. ~8 Y  东岭关的孔秀用长矛是最为合理的兵刃,但他还是败在了不合理且杜撰出来的大刀之下(且听后文分解),当然,原因不仅仅在于对手兵器是大刀,而是对手的身份是主角,是关羽。
" r5 a4 f# _0 E. M, |

% Y& q, |9 C-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d( H8 b0 a/ W2 I1 d0 ]
  2、刀·盾 洛阳城 韩福 孟坦
7 u  l9 U+ L9 l5 h  L$ E4 b  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中记载“蜀主刘备,处所有令,称元造刀五万口,皆连环及刃口”,又“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铜越炭作之。”蜀国动辄造刀五万,吴国剑、刀制作比例为1:10,已经足以证明此时环首直刀是近战最主要的兵刃。) U! W% R, W: s1 b  h3 e
  再看《史记》中的一段文字“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文中详细描述了樊哙闯鸿门宴救驾刘邦的过程,其中“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则是樊哙如何使用盾来进攻。盾当然是防护器具,但其依然有攻击性能。$ ^9 i) K7 p; B* O$ R* a# ]  U
  无论是上述樊哙执盾勇闯鸿门,还是后世戚继光《纪效新书》中关于藤牌刀的大篇幅讲解,都说明刀与盾的组合历来是军中重要武艺形式。洛阳城中,聂远饰演的韩福及其部众无一人能抵得住关云长的神勇,单兵与之对抗无疑以卵击石,但有盾牌保护,自然能一定程度上消减关二爷的杀伤,同时右手的环首刀又能伺机进攻,而将刀盾组合列阵围攻关羽,自然能占据更大优势。如此说来,韩福此战是盘算过后的明智之举,只可惜,关羽是本片主角,再大的优势也不会被干掉。
2 j# e4 c8 J% H" q; c
- L, R- f( p2 s0 `2 I9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q. C8 s. G/ f1 T2 S2 n
  3、飞鎚 汜水县衙 卞喜8 p! k( ]% R$ b, c8 ~/ g7 I2 z% a, ^0 ~
  《三国演义》中汜水关守将卞喜的兵器是飞鎚,这个设计很是合乎情理,卞喜出身黄巾乱党,所以他的兵器不应该是剑、矛等官制器具,飞鎚拙朴的形制也颇符合角色的草莽形象。
! x# Y; ~+ s$ L' [/ o  宋《武经总要》对飞鎚的解释是:“飞鎚即流星鎚也,鎚有二,前者为之正鎚,后而手中提者为之救命鎚。”这种绳索(或锁链)两端均栓挂鎚头的通常又被称为双流星,单鎚者则为单流星。
7 U& u$ Q* }9 x; b& e. |  飞鎚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有说法远古狩猎工具流星索的变异,也有可能是连枷棍与鎚或狼牙棒的嫁接结果。但其大量出现的年代是宋,正是甲胄最为发达以至于刀枪难以刺穿的时代,打击类兵器也在此时一度称为近战主角儿,从结构上看,飞鎚既有连枷棍的打击轨迹莫测和狼牙棒的势大力沉优势,所以第二种说法应该更为合理。; [- e# O8 s2 v% U; U; x& l
  运用上,飞鎚既可以圆形抡砸又能够直线抛射,运动轨迹诡谲莫测,且能够调节绳索长度而控制攻击范围,因此民间武术多把飞鎚归为暗器之列。
, T' L  f; `2 l1 ]  图流星锤 连枷棍 狼牙棒
' J9 p$ n3 N( E6 d/ }  4、长剑 荥阳关 王植5 B2 P; r# v& O0 X! ?+ O
  汉末三国时期,剑已经不是近战主力兵器了,它的地位已经被环首直刀代替。汉末的战场战车已经很少见,骑兵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兵种必然要配备最科学的兵器,显然长剑并不适合骑战。首先,双手长剑不适于单手马上握持劈杀,剑的长柄是个累赘;其次,短一些的剑技法上以刺为主,显然也不适合马上居高临下的劈砍;再次,剑用于劈砍容易折断,但制作上却费时费力费工。所以,剑本身的礼仪、文化属性已经远远高于其实战属性。1 a' s  P* c% F! \2 Y* P$ n4 z
  王学兵饰演了一位书生王植,王植当然不是高手,他更不会选择合适的兵器,他用剑的唯一原因就是他的身份——书生,书生就得用最有品位的兵器,剑是不二之选。, c3 H! {: T# K1 I' X
  王植的剑是一柄双手长剑,“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屈原)中的长铗就是这种双手长剑。为了能够应对关羽的长杆大刀,更是为其增加长度,也因此在剑身上做了特别处理,汉末剑体为钢铁制造,剑身横截面多为四面体,但剑身的加长却让四面剑身容易折断,故剑身为八面体,保证了剑身的坚固。同时,八面剑体也有青铜古风,符合王植这位书呆子的怀古情结。# y, p9 d; A  L7 I. p/ P
  双手长剑在技法上也不同于单手剑,后者轻巧,以刺、削为主要进击手段,但长剑由于重量、长度原因必须由双手握持,所以当然是以劈、砍、撩等大幅度技法为宜。《关云长》涿州拍摄现场,动作指导甄子丹就这个问题与在下探讨,在下将以上信息告知后,甄子丹也表示“我也特别讨厌那种薄薄的剑,舞动起来噼里啪啦的,这东西根本就不能打。”
- y/ w5 L! P7 v  剑的佩戴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硬伤,中国剑的佩戴主要有两种,晋朝以前王彘式佩剑,晋以后为悬挂腰侧。目前的中国电影中,以晋朝以前为背景的电影中几乎全部佩剑错误,比如《孔子》、《荆轲刺秦王》、《英雄》等等不一而足。
1 S! y5 c) U, v* V
$ F  K# S& s" G1 M.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J) V7 {( B- y2 \
  5、弩 黄河渡口 秦琪
  U+ K  p: _2 D) Z, i3 D# D" M7 `  无论刀枪剑戟十几般甚至几十般兵刃,在战场上都要排在弓弩之下,弓弩等远射兵器,在冷兵器战场上永远都是NO.1!弓弩属远射兵器,其作战距离在冷兵器中占据绝对优势,矛矟再锋利也需要近距离才能杀敌,但弓弩兵却可以毙敌于百步之外。) d! ?, [% v( ]& F( F
  弩又是弓的升级版。弓瞄准的时候要同时蓄力,但弩则将蓄力与瞄准改为两步骤,射手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准确射中目标。少年秦琪用弓,等到伏击关羽时就换为弩,秦琪很懂得因地、因时制宜。
+ t$ p" b4 u3 A1 Q5 Q1 Q" M  另,传说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发明连弩,后世称之为诸葛连弩,可惜未有实物见于世。
; g5 m9 p# e: C+ x

6 u( `3 C/ k3 [4 M; z5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 @5 w  c0 ]  S) O: j+ G  6、倚天剑 汉丞相 曹操
8 ~& w' F2 i( ~9 O4 n  《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有两柄宝剑,一为倚天,一为青釭。青釭剑由夏侯恩背负,长坂坡时遇到赵云,赵云杀将夺剑,从此曹操只剩下一把随身佩戴的倚天剑。0 h* L- y3 ^1 j) X3 C0 k9 b
  《古今刀剑录》记载“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十年,於幽谷得一剑,长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铭曰孟德,王常服之。”或许这就是倚天剑的原型,据说根据宋玉那句“拔长剑兮倚长天”而命名。
; o5 ?. i/ |1 e' w: P  倚天剑乃曹操自佩,高居丞相之位的曹操自然不需要亲自上阵杀敌,因此倚天剑更是身份的象征,其实战属性基本可以忽略。倚天剑形制、装具基本等同于汉剑,剑体材质为钢铁。
6 K5 e1 w" ^. ?6 L7 s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梦中杀人可是用此剑?)3 }9 Y' H4 M7 F% C
6 G* s) C. S; L+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 e7 T9 A' s
  7、刀RO 矛 关羽6 y% Z$ d! F; @. D
  关云长当然应该用青龙偃月刀,不用这玩意儿,观众不同意!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关云长却不知道青龙偃月刀是何物!; T9 k# \9 }1 T
  “青龙偃月刀”是“掩月刀”的讹称,迄今尚没有证据证明其在三国年间已经出现。“掩月刀”或“偃月刀”最早见于《武经总要》,该书是北宋仁宗朝官修的一部综合性军事著作,编篡者为曾公亮、丁度,书中大量篇幅介绍当朝与宋前历代冷热兵器的型制与功用。书中载有八种刀,除手刀、戟刀外均为长杆劈砍型大刀,其中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在型制上又是掩月刀的精简实战版,换言之,掩月刀造型华丽但笨重,且制作成本高,只能“以之操习示雄不可施於阵也”,因此,在仪仗、演武甚至后世武举膂力考核项目经常会见到掩月刀,真正的战场上却少见它的踪影。
5 l' `( T- y9 u  青龙偃月刀一类的长杆大刀需要双手握持劈砍,是典型的步战兵刃。从尚存的宋、明偃月刀实物来看,其杆、刃总长在250CM左右,这个长度显然不适合马上作战,另,关羽生活的年代是汉末三国,其时马鞍马镫尚是雏形,马镫也只有单侧,仅为上马器具而已,完全不能起到骑乘后协助平衡的作用,如果再放弃持缰的双手来握刀,能否稳坐都是个大问题了,在急速奔跑中很可能会堕马,何谈持刀杀敌!关羽是骑将而非步将,所以,即使三国时期已经产生了青龙偃月刀,他也用不了!# h& q$ F( ?$ O6 \
  那么关羽的兵刃是什么呢?从史书《三国志》中,我们可以寻觅出些许线索。《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作者陈寿在这段文字中用了两个重要的字——“刺”和“斩”。* z% x% G  E3 ]. k; a8 C* E, w5 _
  刺,《说文》释义是“刺,直伤也”。也就是说,关羽第一个动作是直线型进攻,其兵器锋刃是穿刺进入颜良的躯体,导致其落马,使用这种进攻动作最为合理的兵刃是直兵或刺兵。三国年间的马上长杆直兵或刺兵主要有矛、矟和少量的铍、铩,这几种兵器属于统一类别,只是由于刃、杆链接方式不同和长度不一而有了各自的称谓,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关羽击杀颜良的兵器是矛、矟!
1 k) t' S' I. `2 l+ t  斩,《说文》的解释是“截”,《释名》为“斫头曰斩”。文中的意思是枭首,过去敌人首级是立功的凭证,但用矛、矟砍掉首级当然不太容易,所以枭首用的是腰间佩戴的环首刀。6 J& l2 G- k2 F% H' o
  J9 F# k# r1 m3 A2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 H8 {, x3 _6 T  兵器只是电影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很小,兵器正确与否,似乎不影响观影效果,但作为电影工作者,总是希望电影的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尤其是看到好莱坞历史题材电影对细节考证的严谨态度,唯如此,所谓中国电影工业只发展才不再是一句空话。5 Q9 r2 i# f* v  R8 v
  半江湖人(http://weibo.com/jianghu)《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关云长》兵器指导《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武术指导
4 e$ I3 {- j) c, r
5 i& r: }+ ]+ e/ R% |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5 月 18 日 13:06 , Processed in 0.0843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