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 l+ ~( U' ^& X( X) @% I! k" M; R/ _$ ?* ^$ v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 余晓洁、牟旭)“为避免评审过程中‘拉关系’的现象,今后要加大科研项目申报评审中的公正与透明;严肃处理任何违法违纪、违反规则的行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实施专家评审回避制度。”万钢说。
. I- z3 b) `$ J9 b3 f2 N+ ]. u* d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日举行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正面回应了“施饶之剑”。
* P9 D: T8 s& j “任何制度都是由人执行的,制度的合理性并不代表着结果的合理性。验证这个结果要靠公众的监督。科技部愿意接受公众的监督,今后要‘有报必查’‘查实即处’,创造更加民主自由、公平透明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万钢说,我们对竞争性的项目有一套明确的管理规定,涉及申报、评审、公示等各个环节。
1 } i' D, w9 Y2 ?- T6 W5 C/ r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2010年9月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直指目前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中的弊端,在学界被称为“施饶之剑”。
2 Y8 i4 g3 x$ o/ ]- t- x9 T) L 他们认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 u4 D/ M" f+ ~ “去年饶毅和施一公发表文章,对科技界一些现象进行批评,我们对此十分重视。重视的并不是在哪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而是他们提出的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参与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中的一些问题。”万钢说。) y, R, r: ^9 E' P3 O! X( j; f: u/ y
万钢说,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科技投入的增加,在两位科学家所在的基础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是对一些长期研究的项目,应加大稳定支持的力度;对于科学家的自由探索,要给予自主选题的可能性。
$ d, z$ f/ s; I {" W ~- h 万钢表示,从2008年开始,我国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了稳定支持,每个重点实验室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开放研究和自选课题研究,“973计划”等一些重大计划项目的实施周期也由3年调整为5年。* n! j4 J) h/ Q' l* R
“面对未来的发展,我们在竞争和稳定支持之间,要探索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科研经费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万钢说。
4 j2 V! r5 _8 ^! R% E. n 万钢认为,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家科研经费分配改革,把拨款制改成了竞争分配机制。在过去三十年中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国家“863计划”聚焦关键技术和未来技术的前沿;国家“973计划”着眼于重点基础研究领域;自然科学基金对自然科学领域的项目给予了支持。
5 F3 ^7 \$ d! F7 U6 }(编辑:SN014)6 E' \$ R7 b- t3 d+ p
5 k; D3 F, B% g, [
|
|